APP下载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2018-03-12张春莉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攻击性榜样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表达方式,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攻击行为在小班出现的较多,这原于他们刚刚从家庭走向社会,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环境使得他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层次较浅,各方面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需求,没有掌握正确的自我表达方式。一日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受伤事件”会令家长们心疼、老师们头疼。

来园一周,图图伤到了三位女孩子,娇弱胆小的女孩子看见他就吓得往老师身后躲藏,哭闹着不来幼儿园。每次批评图图,他会很生气,很长时间不说话,过后又我行我素。图图打人事件让几位家长很不冷静,强烈要求这样的幼儿应该单坐,一时间老师感觉压力非常大。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呢?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摸索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一、1.巧妙疏导,恰当表达

案例中图图用抓人、使劲搂抱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喜欢,很明显,他不会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懂得怎样的交往方式合乎情理,是对方喜欢的。对此,既不能放纵他的行为,也不能压抑他的情感,还要保持幼儿间的正常交往,老师就要教给他交往的技能,而不能一味地批评,幼儿只知道这样做不对,而不知道怎样做才对。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模仿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经常性的搂抱、摸摸头、握握手、和幼儿一起玩,告诉图图:“我真喜欢你。” 当因为不能得逞就“抓”、“咬”、“踢一下”、“推一下”时,老师可以和他一起模仿“你和我一起玩吗”、“我想借你的xx可以吗”等礼貌用语,这样会避免许多攻击行为以及纠纷的发生。引导幼儿懂得喜欢别人可以采用的表达方式,孩子们耳濡目染之后,定会模仿得当。

二、2.满足需要,关爱、监督并举。

幼儿要在交往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否则,压抑的他们就会以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教师要多组织游戏活动,科学引导他们交往,就能极大地减少幼儿之间的伤害,也符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精神。例如集体活动《找朋友》,通过艺术(歌曲)的表达形式,树立正确交朋友的榜样。

幼儿犯了错,偶尔教训一下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惩罚,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甚至可能导致其成为问题幼儿。单独坐,那他交往能力不但不能得到提高,反而失去很多交往机会,对他渴望交往的正当需求也是一种伤害,游离在集体之外的幼儿,得不到集体认可,违背了教育原则,是坚决不可取的。教师可以用喜欢的名义,把他安排到离教师近的的桌子上,借此监督他的行为,然后以同样的名义带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以便及时制止他的攻击行为。在无声无息中引导他,让幼儿获得成功交往的快乐体验,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调节幼儿的行为。

三、3.细心关注,适度干预

转移注意法:在幼儿情绪紧张兴奋或控制力弱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玩玩具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转移其注意,减少幼儿的攻击性。

代币制法:教师、家长可选择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作为代币物,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如不抓人可得到一个小粘贴,如女孩喜欢的玩具小动物和男孩喜欢的小枪等。外在的奖励固然能激起行为的回馈,但是只有最终唤起幼儿内在的自尊和自我满足时才是最有效的。否则奖励就会变成一种贿赂和交换,反而产生不良后果。

角色扮演法:在游戏时,老师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幼儿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行为产生否定情绪。

榜样示范法:首先,家长一定要身教重于言教,对幼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不溺爱,不打骂幼儿,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应有意识为幼儿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教材,如用动画片,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来激励幼儿;再次,多让幼儿与同伴交往,逐步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助人为乐的行为。

四、4.建立自尊、树立威信

教师要让图图这样的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和班上其他幼儿都感觉到,“老师喜欢图图”,有意识地在小朋友面前和图图亲切的交流,并请图图帮助做一些事情,如:发放物品、传递东西等,提高图图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威信。当班级里出现一些“坏”事情,老师要避免不调查就认为是图图做的,不给图图这样的幼儿带上“光做坏事情”的帽子。即便就是图图做的,也要单独谈话,尽量不在集体面前批评。

同时,教师要经常和图图单独谈心、交流,告诉他喜欢别人应该怎么做,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图图做榜样。图图之所以会抓人,就是因为他喜欢别人,却不会与人交往,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教师要为他提供正确的行为模式,喊他的时候用轻柔的声音,微笑着与他说话等。三到六岁是培养幼儿控制能力的适应阶段,如果引导适当,幼儿就能有效制止自己攻击他人的行为。

五、5.家园一致、共同干预

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家庭中一些不当的教养行为是造成幼儿期侵犯性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家长又往往自我意识不到。当问题摆在成人面前时,教师有责任引导家长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共同干预。首先,不能动手动脚的逗幼儿。其次,当幼儿侵犯其他幼儿时,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当面赔礼道歉,并进行耐心的教育,决不可以打骂代替教育。还有,将幼儿的同伴邀请到自己的家庭中做客,进行各种合作游戏,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交往的快乐,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

结论:幼儿园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来说,这种集体生活更为重要。幼儿入园之初,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交际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家园要密切配合,使这些幼儿拥有相对自由的环境。虽然刚开始幼儿适应新的环境有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这些幼儿是完全可以适应的,因此,幼儿园及家长千万不能一味压制这些幼儿,他们和其他幼儿一样享有交往的权利。幼儿一旦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就能比较顺利地进入社会,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地基础。

青岛市崂山区橄榄城幼儿园:张春莉

2016年2月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攻击性榜样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