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有大格局和大视野

2018-03-12文顺树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与法治法治

文顺树

一、

内容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角度论述培养具有大格局、大视野的公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超越知识,追求和认同道德的价值,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去教育引领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

(三)全面落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炼升华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要有长远目光,要有大爱精神。

(四)、培养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勇于担责;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局部,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世。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全盘考虑,要从长远布局。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一方面需要我们的各行各业万众一心,服从这个大局,另一个方面更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大局出发,能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强烈的国家情怀、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的公民来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同时确保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后继有人。

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唯一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培养具有大格局和大视野的公民。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的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之外,我们还要引领学生超越知识,,追

求和认同道德的价值,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为此有必要让学生全树立全面正确的学习观。在讲授《学习伴成长》一框第一个大标题“打开学习之窗”时,就可以先设计一串问题,让学生讨论:

(1)有人说,学习就是指一个人年轻时在校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本知识。你认为这说法对吗?为什么?

(2)原来你是怎么看待学习的?

(3)在今后工作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办?

通过这3个问题的学习探讨,实际上把学生学习同教师的讲述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对学习的的认识,第3问的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观点的认同,树立正确全面的学习观。

学会学习只是其中的素养之一,还有许多科学素养需要老师培养。要做到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书育人,我们的教师就把追求优异成绩和培育有德性的公民有机结起来,理直气壮讲述正面观点,坚持价值引导。当我们把学生成绩和道德情怀的培养教育都抓好了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了大的格局和大的视野,我们也就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

(二、)坚持传播正能量,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去教育引领学生,呵护学生

的内在精神世界。

《道德与法治》作为政治学科,紧扣时代脉搏,它的身上跳动着的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事和现实。现实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面对今天光明与阴暗并存的现实,作为一名作为教师有责任担当,留给学生一片睛朗的天空。在课堂上,我们坚持讲正面的内容,传播正能量,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去教育自己,引领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师要有哲学的头脑,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好;坚持两点论,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问题;坚持实是求事的原则,正视面对的问题,勇敢地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地去养护学生的内在精神,和学生一起在希望中成长。

(三、)落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炼升华学生情感,。

引导学生要有长远目光,要有大爱精神。这种大爱精神,首先体现在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其次体现在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

1.、尊重与关怀自己和他人生命。

80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出警言:“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这就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的强大,还必然包括对人的生命的敬重。然而现实却令人堪忧:当今中国出现的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问题疫苗的大量出现,学生的自残行为、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事和弑师伤人案件的发生,无不显示出国人对生命的肆意践踏。因此对学生进行尊重与关怀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在教学初一上册第四单元时,我们务必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道: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看重别人的生命。在讲述《敬畏生命》一课时,在讲完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1)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不少的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命,纷纷叛国投敌, 充当汉奸,他们的行为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吗?

(2)中国军人在抗战中,不惜以生命相搏,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杀死不少日本侵略军,他们的行为是不爱惜生命的的表现吗?

(3)他人给予你有哪些关怀?今后你打算如何去关怀他人的生命?

当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师小结:生命至上,并不是只看到自己生命的宝贵,同时还要认识到他们的生命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善待他人的生命。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第3问。(目的:引导学生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专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国家是我们成长的大舞台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国家是我们成长的大舞台和,国家为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及个人的发展提供大的平台和强有力的保障,是个人利益的捍卫者。因此爱国爱家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本分。

例如,在讲述《家的意味》对家的认识时,我们平常只讲到三层含义:(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3)(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讲完后,就应该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家对每个人是如此的重要,你爱自己的家吗?除此之外,我们的学校、五通桥区、四川省、中国是我们的家吗?学生回答问题后,可播放歌曲《国家》(也可以欣赏爱国爱家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在中国人心中,家与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的,家国不可分,爱家必然要爱国。

(四) 四、、培养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勇于担责;增强法 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1、 一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集体中,在大小不同的单位中工作,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是确保单位整体利益实现的必要前提条件。这决定学校培养的公民必须有团队精神,在集体中能够尽心尽力,勇于担责。

学校是学生的道德成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性平台。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做到责任权利落实到人,方法技巧入人心。通过不斷的磨合,让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主动学习和与人交流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合作技巧,培养落实责任担当。

二是2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是治国安邦的重器,法律发挥其强大的作用,需要来自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任何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要有强烈的法治意识,从内心自觉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赋予法律崇高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案例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养成自觉学法遵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有大局意识,有大爱精神,要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落地生根,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治精神,让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生命、爱国爱家、有责任担当、积极进取的好公民。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与法治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