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思辨”之骨 作“深刻”之文

2018-03-12谢宗梁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辨辨析观点

谢宗梁

从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及学生写作实际来看,议论文颇受学生青睐,但真正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并不多见。或立意孤陋浅薄,或论证苍白乏力,或论述混乱不清。而一篇文章的深度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作为论证过程与手段的思辨,则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议论文写作从肤浅逐步走向深刻。

那么,如何通过思辨彰显作文思想的深刻度呢?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何谓“思辨”

“思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一是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二是思考辨析。我们所探讨的思辨为“思考辨析”,即全面思考、辨证分析,既包括判断、鉴别、分析等思维能力,也包括思辨性语言的表达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写作的深刻性。

2.为何“思辨”

学生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正因为思辨意识缺失,思辨能力不足,才会使学生在作文的思想深刻性和表达严谨性上显得单薄无力。

3.如何“思辨”

作文的思辨,源于对事物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辨析,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分析论证过程。它是一种多向度、辩证化思维,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实现思想性和辩证性的统一。既体现出思想震撼力,即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或思想高度;又展现出辩证性思维,能正确把握对立与统一、局部与整体、必然与偶然等关系。

二、明晰思路,多措并举

针对学生思维的浅薄和阐述议论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不妨试着从立论与论证环节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写作思辨性,进而提升作文思想的深刻度。

1.立论居高望远,拓宽思路

(1)全面的角度看问题,切忌“一根筋”

写作材料通常隐含着多元要素或相左观点,我们如果不能站在一定高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就无法看清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无法真正地揭示问题的实质。为此,我们要对事件作全盘思考辨析,准确立意,杜绝一根筋式思维,防止出现片面、以偏概全的观点。如山东考生《淡然面对光与影》:

生命是对称的。你向往晨起的朝霞,就必定会有暗淡的黄昏;你追求那绿意盎然的春,就必定会有西风萧瑟的秋。我们应该怀抱一颗淡定的心,既向往光明,也迎接阴影,让生命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唱出最美的赞歌。

(2)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过头话”

为避免孤立、割裂地看待问题,分析材料要善于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不可太过肯定、太过绝对。哪怕貌似对立面,也要从中找到观点的内在联系性和转化的可能性。因此,务必要注意彼此联系,把握好尺度。例如面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方与圆”等思辨型材料,得先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而后辩证论述。如《舍得》一文: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隐居,不与世俗相争,“舍”那“五斗米”的富贵,“得”晚年采菊东篱、悠见南山的天伦之乐;屈原看破官场的昏庸险恶,“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汨罗江边,风拂长髯,放眼滚滚江水,决然投江,“舍”的是单薄一命,“得”的是世人千秋万代赞颂与怀念。

(3)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切忌“近视眼”

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当我们理性地思辨一个问题的时候,应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动态地考虑事物的变化。譬如,2017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关键词中既有“美丽乡村”又有“空气污染”与“食品安全”,我们既要看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要看到这些问题会随着发展进程逐步得到解决。如果我们以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揭示出发展过程虽有阵痛,但无法阻止前进的步伐,以这样的思辨精神来立论,更见文章的思想深度。

2.论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

(1)对比入手,辩证分析

对比是思维深化的一种手段,在论证环节最能体现思辨。从对比角度入手,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通过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的比较分析,迅速找到相异点,在理性对比中揭示问题实质,从而彰显文章主旨。譬如,“可以没权没势,没依没靠,没着没落,但是不能没有硬骨正气。没有硬骨,再结实的肌肉不过一滩软泥;没有正气,再出众的才华只能附庸风雅。”这种抓住基本特征,融思辨于对比,客观而理性的分析,凸现出“骨气”重要性。

(2)攻防兼顾,避免偏激

所谓“攻”,即“反驳”。为证明自己观点,我们通常会抓住对方要害之处,予其致命一击。这种方法虽说易于操作,但是如果在论证过程中太过绝对,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偏激。不如留些余地,以退为进,即所谓“防”。在批判对方时,我们可以以让步方式先肯定对方观点中的表面合理之处或某些合理成分,再从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入手,进而指出其错误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驳,攻防兼顾,让论述更具思辨,思想更加深刻。

(3)透过现象,深究本质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诸多表象常常掩盖了其真实面目,而许多学生往往感性地断然下结论,结果依旧“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样的写作必然缺少思维深度。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内在本质,梳理出事物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因为现象与本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如果不作思考辨析,分析两者之间联系,作文思想度势必不高。

(4)创新思维,另辟新径

古人云“文章最忌随人后”,就是要我们突破固有思维,转换思维视角,拓展思维空间。所以说,要让学生写作富于思辨,除了技巧上的指导,还应让学生在思想上转变观念。

据此,我们可依靠它往更广方向去设想,更深角度去挖掘,另辟蹊径,选出独特的、最佳的、便于自己论证的方式,融思辨于分析,为文章插上创新的翅膀,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果对同一事物认识趋同,则会出现千文一面、万人同腔的文章,难出新意和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思辨的过程务必防止哲理化倾向,避免套用辯证唯物主义,堆砌空洞思辨辞藻。同时,也要避免罗列观点,面面俱到。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化探究》(课题批准号:2015YQJK257)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辨辨析观点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正误辨析一例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