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2018-03-12,,

关键词:漳州市空间布局缓冲区

,, ,

(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漳州 3630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数字农业研究所,福州 350003;3.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厦门 361100 )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根据农业与休闲业发展的典型性进行研究区域的选择,并在数据有效性和可获取性前提下采集样本以保障分析过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1.1 研究区域

漳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农业区位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物产富饶,拥有省内最大的平原以及第二大河九龙江,国内知名农产品颇多.作为福建省最早开发休闲农业的地级市之一,漳州市充分利用本身较好的农业资源与景观条件,开发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1].自2015年福建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以来,漳州市共有13家单位被评为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位居省内先列.选择漳州市进行研究区域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体现在传统农业城市的产业升级背景下的空间布局特点与规律[2].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漳州市农业局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2018年休闲农业点数据,包含漳州市域范围内共计191个休闲农业点.通过Google earth对191个休闲农业点进行精准定位以获取原始点位数据,并且将以上数据通过核实以再次确认准确坐标.以此为分析样本,总体上较为全面的体现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现状.此外,空间数据还包括漳州市行政区划图,收集的基础数据均通过严格的检测,以保证分析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Arc-GIS10.2软件对全部休闲农业点样本进行空间分析以及可视化表达,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以及高斯克吕格投影.

2 研究方法

借助Arc-GIS10.2软件分别将191个样本以点状要素导入漳州市地图.综合使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漳州市休闲农业的产业布局进行系统空间结构探析,首先通过最临近点指数来分析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其次运用洛伦茨曲线、地理集中指数以及基尼系数来表达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最后利用缓冲区分析来体现供需市场在空间上的关系与特点.

表1 研究方法及解释

3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特征

以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现状为基础,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进而分析出产业空间特征是经济地理现象的最基本属性,此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也是对相关实体在空间中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进行改进的前提与必要步骤.

3.1 空间分布类型

图1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

如图1所示,漳州市休闲农业点总体上分布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漳州市东北、西北以及西南部,其中东南部数量较少.

3.1.1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类型

漳州市总面积1.290 1万km2,扣除龙文区后,面积为1.277 5万km2通过最临近点指数公式计算,得到漳州市休闲农业点理想状态下随机分布理论最邻近距离如下:

3.1.2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区域分布状况

尽管通过上述分析测定漳州市休闲农业点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但由于各县(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对各区域进行分类研究以反映更为详实的状态.通过初步计算,除龙文区外,芗城区、东山县及诏安县为均匀型分布类型,其余县均为集聚型分布.进一步观测Z得分与P值可以确认以上结果是随机类型和扩散类型,Z值如果为负数,分布类型趋向集聚;但Z值虽为负数且P值过大,集聚结论不显著.另一方面,Z值为正数且P值过大,集聚结论也不显著.此外,Z得分为正数且P值很小,分布类型为扩散.依据对各县(区)休闲农业点最邻近分析的Z得分和P值判断,漳州各县(区)分布类型差异较大,1个县为扩散型,3个县为集聚型,其余为随机型.

表2 各县(区)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类型

3.2 空间分布均衡性

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是影响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和阶段均衡程度各不相同,通过挖掘差异性空间均衡特征为漳州市休闲农业布局奠定优化结构基础.

3.2.1 洛伦兹曲线与集中化指数

以地理集中化指数公式计算得出地理集中指数为39.959. 假设每个县(区)的休闲农业点数量为191/11=17.36个,即U值为30.214 28.通过比较实际指数与平均分布指数39.959>30.214,表明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在市域尺度上分布呈现集中状态.

依据洛伦兹曲线绘制原理,可得出表3,以11个县(区)为横坐标,累计比重0至100%作为纵坐标制作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分布洛伦兹曲线图.本图曲线呈现下凸趋势可直观反映空间分布的较不平衡性,即表明漳州市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较为集中.

表3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数量比重

图2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分布

3.2.2 基尼系数

通过基尼系数公式计算如下,H=2.022 34 (pi= 0.010 471 204,0.036 649 215,……,0.261 780 105)Hm=2.302 585Gini=0.878 291C=0.121 709

基尼系数为0.878 291,说明漳州休闲农业点在县(区)的集中分布显著,此外分布均匀度低,仅为0.121 709.

3.2.3 区域核密度

从图3可以直观看出,市域尺度上漳州休闲农业点集聚状态较为明显,呈现三中心形态.大规模集聚区集中在漳州市东北、西北以及西南部.其中区域中心极值位于东北部长泰县、西北部南靖县、西南部的诏安县、云霄县与东山县.进一步分析发现,集聚于漳州市西南部的休闲农业点不同于东北部与西北部状况,跨尺度现象较明显,即诏安县、云霄县与东山县共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绵区.

3.2.4 空间热点分析

依据Jenks自然断裂法将休闲农业点划分4级别,3.8~7.8热点区,-3.9~3.8次热点区,-2.9~-3.9次冷点区,-4.9~-2.9冷点区.漳州市休闲农业点空间热点主要集中在南靖县中西部,次热点主要位于长泰县、诏安县及南靖县东南部.次冷点区主要分布于华安县、芗城区、龙海市、平和县、云霄县,冷点区位于云霄县与东山县交界处、东山县中部以北沿海地带以及漳浦中部地区.由图4可见,休闲农业点空间热点与次热点分布趋势较明显,而冷点与次冷点分布较为分散.

图3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分布核密度

图4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分布热点

3.3 市场空间距离

基于供需空间角度,分别设置以漳州市的县(区)中心和城市中心为主要客源集散地构建多环缓冲区,分析不同距离范围的休闲农业点布局的距离衰减机制.

3.3.1 与各县(区)中心距离

以县(区)政府为中心分别设置10 000 m,15 000 m,20 000 m,25 000 m,30 000 m五个级别多环缓冲区,以平均车速60 km/计算,约等同驾车行驶10 min、15 min、20 min、30 min.通过叠置分析及统计,总计164个休闲农业点在0~25 km缓冲区范围,占漳州市休闲农业点数量86%.进一步观察发现,0~10 km缓冲区内休闲农业点占比达到34.15%,超过总数1/3.其余休闲农业点数量随缓冲距离的增加,相对应范围内的休闲农业点逐渐递减.另一方面,利用SPSS聚类分析法将各县(区)休闲农业点0~30 km缓冲区依据数量状况划分为三类区域,首先,南靖县、长泰县以及诏安县的数量最多,占59.14%;其次,云霄县、华安县、东山县、平和县及龙海市共占35.38%;最后漳浦县与芗城区两区域仅占5.49%.

图5 漳州市各县(区)政府距离缓冲区

图6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距县(区)中心距离拟合

3.3.2 与漳州市中心距离

设置漳州市政府为中心点,以每环间隔10 km距离的11重多环缓冲区范围内共可覆盖所有191个漳州市休闲农业点位.将缓冲区与休闲农业点位通过相交功能得出各环缓冲距离内的休闲农业点数量,进而将统计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通过四次曲线拟合,曲线为y=-5E-06x4+0.001 3x3-0.121x2+4.414 2x-30.939,其R平方值为0.57,拟合程度较好.根据图表表明漳州市休闲农业点数量随着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其中98个休闲农业点位于20~60 km缓冲区内,占总数51.31%,形成高密度圈层.

图7 漳州市政府距离休闲农业点缓冲区

图8 漳州市休闲农业点距市中心距离拟合

4 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与优化

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以综合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的的区域差异性为核心,并且通过分析客源市场的行为规律特征及发展条件提出科学优化思路.

4.1 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分析

漳州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及较强的区域性,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差异性,市场特征和交通条件等.

4.1.1 休闲农业点布局区域差异

根据临近指数、空间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以及空间热点等方法分析,总体上漳州市休闲农业发展属于集聚型空间分布类型且休闲农业点分布呈现集中状态.县域角度,平和县、南靖县和长泰县集聚程度较高;另一方面,集中程度较高的县则包括南靖县、诏安县和长泰县.进一步综合分析空间类型可划分为四类模式,第一类,即集聚型空间分布和集中程度均较高的区域,包括南靖县和长泰县.南靖县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区域,而长泰县位于厦漳泉几何中心,两县的资源条件以及区位条件使休闲农业发展较为成熟;第二类,集聚型空间分布但集中程度较低的区域平和县,虽然该县无论总量上还是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户在漳州市都前列,然而受农业原有发展惯性思维影响造成产业升级意愿较低;第三类,扩散型空间分布,集中程度较高的区域,诏安县农业基础较好,但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受地形影响较大,主要位于中南部平原地带以及沿南北向道路带状分布;第四类,随机型空间分布,集中程度较低的区域,包括华安县、芗城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该类型的县(区)除漳浦县与龙海市的农业基础较强外,其他县(区)的农业经营户数量较低.而漳浦县与龙海市尽管经济条件较好,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与引导,对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效应认识水平较低,休闲农业发展积极性有待提高.

4.1.2 休闲农业点市场空间特征

漳州市186个休闲农业点分布在一级客源地(即图6中漳州市政府所在位置)100 km范围内,占所有休闲农业点97%.另一方面,164个休闲农业点分布在二级客源地(即图5中漳州市各县(区)政府所在位置)25 km距离内,占所有休闲农业点86%.以上表明来自漳州城市郊区和漳州各县城郊区的客源群体共同构成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客源地市场.进一步分析,位于城市中心半径20~60 km区域内的休闲农业点高密度圈形成中心城区的一小时休闲带,符合城市居民对于休闲农业消费的空间行为规律.此外,对于二级客源地,位于县(区)中心半径0~10 km区域内的休闲农业点构成高密度圈,位于此密度圈的消费者一方面来自县(区)本身居民;另一方面,某些县(区)本身作为当地的旅游集散中心而产生的客源溢出.

4.2 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优化

农业的基础性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漳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需要从动态的跨尺度层次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优化思考.

4.2.1 发挥集聚与扩散效应

根据漳州市休闲农业点布局区域差异现状,以南靖县、长泰县以及诏安县的休闲农业已初具规模,应充分发挥作用与区域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其中,南靖县与长泰县通过引导区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差异化开发推动沿旅游线路进行空间布局,进而对周边华安县、平和县、芗城区逐渐形成空间扩散作用.另一方面,诏安县休闲农业的空间发展应充分利用扩散机制作用下联合云霄县与东山县采取海陆联动方式进行布局优化.

4.2.2 时空布局培育增长极

漳浦县与龙海市农业基础强,在规模经营户的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并且具备优良的休闲农业开发条件.此外,本区域陆海兼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适合通过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培育规模休闲农业增长极以发挥产业联动作用.第一阶段首先发展龙海市中部以北的休闲农业优先增长极;第二阶段由优先增长极龙海市中北部沿线状向次增长极漳浦县北部扩散;第三阶段由优先增长极和次增长级向龙海市和漳浦县的网状发展.

4.2.3 跨尺度整合休闲农业空间

从尺度跳跃角度,通过大尺度跨省、中尺度跨市、小尺度跨县三个层次的空间,整合农业资源、交通设施、客源市场等要素对休闲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漳州市休闲农业现阶段是以南靖县、长泰县和诏安县为核心的空间结构,综合三个层次的尺度特征,进行重构如下,诏安县以客源市场共享形成跨闽粤休闲农业场域,而南靖县以旅游资源共同开发形成跨漳龙休闲农业场域,长泰县则以客源市场和同城化组织作为跨厦漳泉休闲农业场域.

猜你喜欢

漳州市空间布局缓冲区
印 玺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印 玺
串行连续生产线的可用度与缓冲库存控制研究*
基于ARC的闪存数据库缓冲区算法①
空间布局图
初涉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