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2018-03-09郭文欣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郭文欣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进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保障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单位需要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单位在相关作业操作时,都重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论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2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数目的增多,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的城市建设部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汇总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相处。本文就此,着重論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希望促进城市环境与景观的和谐相处。

1 立足协调发展原则开展城市建设

作为系统性工程,城市建设项目在落地实施之初,就需要做到统筹安排,长远规划,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立足协调发展的选择进行相关操作,具体内容笔者进行了下述的总结。

1.1 实现城市住宅、社区及文化设施的综合建设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人员需对城市居民住宅、社区与文化设施的建设,从而满足居民对多样化住宅的需求。不仅如此,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促进和引进智能化、信息化、节能化等新型住宅的规划建设,并保障居住环境与基础配套的协调建设,并带动良好人居环境的创建。

1.2 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

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不仅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对城市工农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合理化运用水资源。

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城市规模在扩大建设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不可盲目扩大城市规模。

工作人员还需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进的原则,并实现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工作的稳步开展,促进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统筹考虑城市供节水工作和中水重复利用设计,保障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证人民生活用水,兼顾工农业和其他用水。

1.3 努力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我国城市环境的改善,并抑制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尽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国整体的环境污染形势仍旧研究。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气、水体污染较为严重,63%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的二级标准,65%的城市出现污水污染问题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效率仅为61%。

城市的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促进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环境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加快污染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并促进污染治理能力的增强。有关单位还需要依据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促进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并加强对于高新技术的合理化运用,促进城市清洁能源的建设以及优化。

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灾害预报及综合减灾规划建设,促进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增强和设施的完善。

2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稳步开展,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科学的开展城市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从而由此号召社会各界的人员参与到城市环保的建设作业中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力度,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并带动环境预防工作的稳步开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会媒介加大宣传,并借助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网站进行宣传。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开展一定的舆论宣传工作,从而增强环境保护人事,带动环保自觉性的提升。

3 结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环保效益的提升,国家各职能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类措施进行作业。本文着重论述了立足协调发展原则开展城市建设措施:实现城市住宅、社区及文化设施的综合建设、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努力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并就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技术发展,我国的城市环境与建设工作必将获得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渺,方自力,王蒙,等.基于CA-Markov模型的温江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预测[J].四川环境,2015(1):65-70.

[2]李斌.重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论重庆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22-24,17.

[3]蒋思琦,何建华.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多情景模拟[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1):16-20.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