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文化旅游与朱子影视传播的共生
——基于朱子文化影视传播视角

2018-03-08胡建红刘晓玲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闽北武夷山朱子

胡建红,刘晓玲

(1.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闽北朱子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武夷山及朱子理学有过中肯评价:“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武夷山被纳入华东世界遗产风景道与国家特色旅游山岳旅游目的地建设布局。《福建省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发挥武夷山“双世遗”独特优势,以全景化的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集聚生态、文化、康养等要素资源,挖掘朱子文化精髓,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产品,构建完善可承载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配套功能与服务体系,打造世界遗产黄金旅游区。[2]福建省“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全国朱子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在南平启动建设,而朱子文化在闽北的核心区是武夷山。

“共生”概念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是指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运用在文化旅游中,是指“不同利益主体通过相互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建立某种共生关系,从而实现整体共生的发展目的”[3]。闽北文化旅游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朱子文化,将朱子文化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与朱子文化旅游融合,将“静态化”的朱子文化遗产转变为“活态化”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闽北尤其是朱子文化核心区武夷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形成朱子影视传播与朱子文化旅游的良性共生环境,多元利益群体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一、朱子文化影视作品的兴拍与传播

近年来,关于朱子及朱子文化的影视艺术作品投资兴拍,涌现出一些艺术水准较高的优秀作品,并通过重要的影视传播渠道公开播出,使得朱子文化通过一种大众文化媒介得以传播。

(一)朱子文化纪实影像作品的摄制与传播

闽北地方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朱熹》《寻访朱子故里》《棹歌话朱熹》等电视纪实作品多部,中央台国际频道制作的《醉美武夷山下》《戴云山下古韵长》《朱熹在闽北》《朱熹故里》等,科教频道的《朱熹〈城南唱和诗卷〉》,以及民间资本投资拍摄的《理学大师朱熹》等都是有关朱子题材的纪录片,从节目的定位及制作周期来看,这些作品主要将关注点放在介绍朱子生平及传说、朱子家训、朱子家宴及著述教学活动的轨迹方面,叙事简洁而通俗易懂,有利于将朱子文化通过大众文化的手段传播出去。电影频道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中的《宋代新儒学》,主要表现朱熹使传统儒学脱胎换骨,确立新儒学主导地位的过程。该片将“理在气先、理气合一”的理学思想进行深度解析,以朱吕“寒泉之会”、朱陆“鹅湖之会”、朱陈“王霸义利之辩”的故事当作主要表述对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了历史情景再现,电影影像风格的追求及故事化表达的手法增强了纪录片的观赏性与普适性,也将朱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的历史地位有了真实而清晰的呈现。

另外,由中央台与东南卫视、海峡卫视联合录制的六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朱熹》,以“活着的朱熹、世界的朱熹”为宗旨,试图用影像语言解答朱子文化的现实意义与普世价值。创作团队专程赴台取景拍摄,采访曾多次组织并参与“海峡两岸重走朱子路”的著名台湾学者杨儒宾、张崑将教授、大陆著名学者朱杰人教授等两岸研究朱子理学的重要学者,探寻朱子理学在台湾传播数百年融入台湾人生活的历史踪迹。台湾文化根在大陆,与朱子文化渊源深厚,在海峡两岸身份认同及文化认同方面,朱子形象及朱子文化的影视化正向传播有助于起到两岸文化同缘、同根同族的深化认同作用。

(二)朱子文化影视剧的兴拍与传播

2011年首映的电影《武夷棹歌》以武夷山为主要拍摄地,以追忆朱熹讲学、寻访著述旧址,赏析名诗佳篇回顾朱熹一生的历史贡献,展现朱子对天道、自然的体悟,对社会、人生的况味,塑造了一个在历史风云中心系民族命运、感喟时事变迁的一代大儒形象。影片在制作上与艺术追求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演员李木子因其出色的表演拿到了第13届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新人奖。2016年由武夷影业集团投资兴拍的大型历史文化题材电影《朱子》目前已完成调研及选景,拍摄时将邀请观众熟知的明星演出,在内容上着重表现朱熹由凡而圣的著学历程,形式上运用创新性电影影像语言,在商业诉求与精神品质上寻求融合,还原朱子真实亲和的富于时代感的哲学家、教育家形象。

在朱子文化题材电视剧创作方面,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省财政厅资助的电视剧《大儒朱熹》投入拍摄、以及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重点推介项目《南宋朱熹》以及《朱熹》等影视项目兴拍,旨在引进影视产业发展先进模式,形成朱子文化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格局,促进闽北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朱子文化动漫影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目前有关朱子文化的动漫影视作品还比较少,其中较为优秀者如《大话熹游》兼具趣味性与观赏性,在网络上反响较大,多家主流媒体给予过报道。该系列作品以哲学家朱熹动画形象为载体,面向青少年和网友宣传朱子理学的动画短片,内容涉及“格物致知论”“心性道德修养”“理气论”等哲学主张,旨在通过动画创作让观众直观感受朱子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这些有关朱子文化的电影、电视剧、动漫作品通过主流媒体播出、影视院线展映以及网络媒体传播,使朱子及朱子文化通过以影视媒介为主的大众文化传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朱子文化旅游与朱子文化影视传播的共生提供可能与条件。

二、朱子文化影视传播与朱子文化旅游的共生

“影视旅游作为影视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更多地体现为合作性互补关系,同影视业和旅游业关系联系紧密,同生共荣。”[4]文化旅游要赢得市场,必须打造强大的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闽北文化旅游可打也能打好的牌就是朱子文化旅游这个品牌,朱子文化影视与朱子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既可是竞争性替代关系,又可是合作性互补关系。

(一)影视拍摄景观与文化遗产为文化旅游提供条件

闽北影视旅游还未形成蔚蔚气象,但知名影视作品中出现武夷山景点已屡见不鲜。武夷山自然风光秀丽,曾吸引许多知名影视导演在此拍摄作品,如杨洁导演执导的1986版《西游记》、1993版《武夷仙凡界》都将武夷山作为主要外景拍摄地。张纪中导演执导的《新西游记》《碧血剑》《鹿鼎记》、监制的 《倚天屠龙记》,以及张辉力等拍摄的《新甘十九妹》等等影视作品在武夷山取景拍摄,这些影视作品的传播增强了武夷山在游客心中的体验感、亲和力,同时提升景点的知名度及文化属性。因为现代旅游现象,出发点与终结点都是文化,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活动。[5]游客消费的最终诉求是文化的体验,以及体验文化带来的视野拓展和身心愉悦。

朱子文化影视作品近年兴拍力度加大,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出的朱子文化影视作品对武夷山的宣传及推介作用明显,随着朱子文化电影作品及电视剧的商业化投拍运作,其传播效应也会随之逐渐形成影响力,将有力带动闽北尤其是武夷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朱子文化影视传播与朱子文化旅游的共生

2016年,福建省“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全国朱子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在南平市启动建设,确立“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建设项目,朱子文化从制度层面成为闽北文化旅游的建设重心,朱子文化旅游与朱子生态旅游齐步并进发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朱子文化旅游项目将赋予武夷山更多的文化内涵。

影视传播效应可以对旅游活动带来浓厚的文化色彩,如2010年胡玫执导的华语大片《孔子》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该作品从市场方面考虑,不仅使用明星策略,而且在故事呈现上加入了许多商业性的设计,如“子见南子”“武功兵法”“镇压叛乱”“火油退兵”等戏剧性、传奇化的情节,使得《孔子》在《阿凡达》的冲击下仍票房破亿。《孔子》宣扬的是儒家先导者的哲学理念及政治主张,电影公映时导演胡玫、演员周润发等前往曲阜孔庙“寻根祭祖”,电影公映后孔庙的旅游人数同比上涨。确立新儒学地位的一代大儒朱熹在大众印象中有极高的知名度,同时也拍摄了《武夷棹歌》《朱子》等电影,但目前能够产生较强传播效应的作品还比较少。还需要借助诸如“全国朱子文化研学旅游基地”的综合旅游项目,带动优秀影视创作行为的生成,以及由此带来的影视衍生品资源反哺朱子文化旅游,形成朱子文化影视传播与朱子文化旅游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

三、朱子文化影视作品创作与传播的思考

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热播的影视作品甚至可以将拍摄地带来效益可观的影视旅游项目。近年投资兴拍的朱子文化影视作品的传播可以看作是先声,随着政策的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注入,商业化运作会越来越成熟,影视与文化旅游的共生环境形成,朱子文化影视传播将促进闽北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兴盛繁荣将会反哺朱子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

(一)朱子文化影视作品的商业诉求

2011年在武夷学院首映的 《武夷棹歌》,总投资800万,在制作上与艺术追求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在故事的展现上包涵的内容有些大,又因该影片未在院线上映,商业元素较弱,评奖后就束之高阁,所以在社会关注度上表现平平,目前由地方政府大力投资的以“闽越文化”为主题的电影《闽越寻梦》,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旅游和电影同属于娱乐休闲的消费方式,电影在市场上首先是工业产品,商业电影的创作首先要从商业诉求的方面考虑,一部形成热播或话题的电影作品带动取景拍摄地、旅游目的地收入的例子不胜枚举。姜文导演的 《一步之遥》在福建永定土楼取景拍摄,2014年年底上映,影片上映期间,永定土楼景区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同比增长25%。[6]据新华网报道,正在紧张拍摄中的电影《朱子》运用创新性电影影像语言表现,邀请知名明星提纲主演,这都是为市场接受考虑。营发团队还应从院线放映等角度考虑,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电影的传播辐射面,使观赏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作品能够让广大观众熟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带动闽北朱子文化旅游的发展。但在面向商业诉求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朱子身份多重或模糊的创作,如《大儒朱熹》的策划从戏剧性与观赏性考虑,重在表现朱熹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将朱子打造成为济世救民的政治家形象。朱熹的先验哲学观与陈亮的经验哲学观围绕“王霸义利”儒学命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偏重政治家的表现似乎让朱熹更加接近“事功学派”形象,而这与朱熹强调“心性与道德修养”的哲学主张不无抵牾。

(二)朱子文化旅游视频短片的创作与传播

苏州的同里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当地政府邀请著名导演顾长卫为同里量身打造微电影《情归同里》,全片时长12分钟,利用微电影与网络的传播优势宣传同里古镇的独特魅力,在各大视频门户网的拥有很高的播放量,仅“爱奇艺”就有《情归同里》27万个视频,“腾讯视频”《情归同里》宣传片就有30万的播放量。另外,南浔的微电影宣传片《水晶晶的南浔》与《爱在南浔》、扬州的《三月爱情》、海宁的《南北湖,你是唯一》等均由当地政府投资拍摄,通过公映及网络传播取得很高的知名度,为宣传古镇文化旅游起到了很好的助力推动作用。

微电影因时长及投资都相对长片较“微”,但在网络上可以做到辐射式的传播,并且永不“下线”。表现武夷山独特自然风光的微电影有2012年公映的 《武夷源·武夷缘》,展现“双世遗”地武夷山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美景,但取材朱子文化的微电影作品还有待关注与创作。朱子文化旅游微电影可借鉴如前所述两地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微电影的成功经验,从政府层面投资打造优秀的朱子文化旅游微电影,量身定制,打造故事主题多样,网络元素、商业元素与本土文化元素融合的微电影,并运用影院播映、公共屏幕、网络媒体、社会化媒体等多种渠道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三)朱子文化影视作品传播的整体文化内涵

朱子的思想具有普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可以成为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切入点,这使得朱子作为影视创作题材成为承载和传播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以及回应国际市场对儒家文化需求的重要文化品牌和载体。

影视创作及改编的“朱子”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其银幕形象有一定的“被创造”性,朱子的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也非常复杂,比如其中也有朱子学的桎梏以及由此带来的宋代以后民主与科学精神迟钝的停滞性的中国形象。在影视创作中,需要创作主体去粗取精,顺应时代的发展,表现形式及传播方式一方面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商业诉求,同时要兼顾精神品质与艺术水准的诉求,将朱子的知识分子精神、哲学中的普世价值观与国家文化形象形成同构,将朱子当时代的历史形象与现时代的文化形象形成同构,打造立足于时代需求,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正确展现中国文化真实面貌与精髓的中国形象。

闽北地区文化旅游的主打品牌是朱子文化,朱子的思想具有普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可以成为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切入点,这使得朱子作为影视创作题材成为承载和传播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以及回应国内外市场对儒家文化需求的重要文化品牌和载体。朱子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既要着眼于核心价值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表达,又要兼顾商业诉求与艺术品质的平衡,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创作与多种传播渠道的营销推广,利用影视传播效应带动朱子文化旅游的发展,将朱子文化遗产转变为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朱子影视传播与朱子文化旅游的良性共生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朝枝.“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J].旅游科学,2010(2):64-68.

[2] 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办〔2016〕34号)[EB/OL].(2016-03-21)[2017-09-02].http://www.fujian.gov.cn/yy/wxym/zgfjwxts/201604/t20160406_1157897.htm.

[3] 冯淑华.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共生演化模式探讨[J].经济地理,2013(11):155-162.

[4] 唐娇.影视产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11-15.

[5] 陈国生,易兵.旅游文化学导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10-112.

[6] 打开城市旅游的“奇异之窗”.皖北晨刊[EB/OL].(2016-06-01)[2017-09-22].http://www.zgfxnews.com/mp/wbck/html/2016-06/01/content_265413.htm.

猜你喜欢

闽北武夷山朱子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