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18-03-07张淑燕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章传统

张淑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的关键作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将传统文化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本文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

为了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礼记》中《大道之行也》是初中的经典文章,《礼记》里面有效的研究了我国的一些典章制度,其是一部中国到秦汉这个时间段的一个儒学关于讲解礼仪制度的一部经典之著。

又如,《〈论语〉十则》中讲述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就是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鱼我所欲也》中讲述了“舍生取义”,就是讲述道义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懂得一个人的最大品质就是道义,没有了道义,生命也就没有了意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思想……,这些流传至今的典籍典章在今天仍旧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但是古人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很多都是在文章中蕴含着的,没有直接进行表达,只有领悟其中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以及价值,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对这些传统文化在初中学习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对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教学氛围的建立

中学语文教学是在促进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比如,在初中语文中学习的《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园林中的各种意向,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延伸,在讲解古典音乐的相关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欣赏图片的方式,营造出苏州园林的美景,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

比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文章相吻合的文化氛围,并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极的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提高的目的。首先,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文章所体现出的古典韵味,为古典文化氛围的营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就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出现的疑问代词使用的方法,全面的了解文章要表达的含义,鼓励学生深度挖掘文章传统文化内涵。

例如,《登岳阳楼》,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传统文化氛围。如果对作者的背景知识掌握的不是很透彻,那么对于杜甫的这种家国情怀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对于此诗歌也就很难理解。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就要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得学生理解诗人需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都是洞庭湖和岳阳楼最为著名的景观,其景色较为壮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这种景色的映衬之下,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自己孑然一身,孤苦伶仃,语文教师就要对这两句进行对比,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对比,这样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从而產生一种民族自豪之感。

三、传统文化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密融合

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的紧密融合,必须让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诵读和品鉴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古文内容的翻译,同时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传统文化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阅读与古代文化相关的书籍,以达到促进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同时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另外,对于网络资源的运用必须科学合理。比如《百家讲坛》《天天向上》等栏目,通过欣赏这些节目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多学生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因此,在学习与对联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电影中出现的对联的场景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看看自己设置的场景是否正确,而学生经过观察对比后就会发现,电影中唐伯虎府前的对联挂反了。这种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加大传统文化教学的力度,促进语文教学本质内涵的进一步提高,才能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226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文章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传统当传承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