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诗教的记忆

2018-03-07袁媛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首诗赏析意境

袁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诗歌的有效教学,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将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很荣幸,全市初三语文教研活动,市教研室安排我上了一次研讨课。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我把《一个深夜的记忆》试上了三次,研磨了三次。《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课三上三议,为我打开了诗歌有效教学之窗,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磨课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也让我对现代诗歌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一次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诗歌是最为精粹的文学样式,在文学的大家庭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诗人,是时代最敏感的人,是思想最丰富的人,即使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也能独自思考,思绪万千。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一首现代诗——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

二、读出感情

1.朗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老师范读、男女生交换读。

2.出示背景资料,体会诗人心中的思想感情。诗人经历、七月诗派、写作背景。

3.再读诗歌,读出诗人感情。

三、读出意境

挑选你喜欢的诗句,说说诗句中用了哪些意象,并赏析诗句,看看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何表达诗人感情的?

学生独立学习,写下批注;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小结:分析诗歌后,你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现在对这首诗的感受。

四、学以致用

阅读鲁藜《泥土》,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上完这节课,我自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诗歌教学真是不好上,我怀着求助,甚至是迫切求救的心情与我们语文组一起评课和研讨。

周老师说,这堂课环节比较完整,从多种形式的朗读,到寻找意象体会意境,这是诗歌教学的常态,总体来说,比较平稳,但缺了点诗歌的味道,课堂缺少活气!

顾老师说,学生课前缺少预习,因此课堂上学生反应较缓慢,导致课堂显得拖沓,所以课前充分预习很有必要。另外,这节课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也就比较沉闷。

最后我们组长陈老师说,诗歌简短,但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诗歌教学就是要带着学生细细读慢慢品,含英咀华,齿颊留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要注重方法指导,所以我认为在“怎样教”上,老師还要好好琢磨琢磨,探究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建议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再深入研读诗歌,钻研教法,在下次上课时有所改善。

教后记:听了几位老师的点评,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今天的教学方式,是我一贯的模式——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对于这样富有美感的诗歌,真是大煞风景!作为年轻教师,竟然在这样“老套”的教学方式下“乐此不疲”!

第二次教学设计

经过我反复思考,修修改改之后,我有了第二次的设计思路:

一、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现代诗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二、初读感知

1.朗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2.出示背景资料,体会诗人心中的思想感情,诗人背景、七月诗派、写作背景。

3.再读诗歌,读出诗人感情。

三、师生齐赏

老师带着学生共同赏析、朗读第一节诗。

总结方法:展开想象、重现画面;寻找意向、分析特点;品读语言、赏析美点;联系背景、揣摩情感。

四、小组共赏

小组合作,共同赏析第二节诗。

五、我读我赏

学生独立思考,写下对第三节诗的体会。

六、总结

1.通过学习、鉴赏,你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现在对这首诗的感受,并简述理由。

2.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这次上完课,自己觉得比较轻松,学生反应也不错,所以有那么一点点喜悦,教研室蔡老师也参与听课评课,心中还是比较忐忑。

顾老师先说,她说这次教学板块清晰了,从师生齐赏,老师带着学生赏析诗歌,渗透方法,到小组共赏,合作学习,最后我读我赏,学生独立学习,逐步放手,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老师对学生的点评缺乏引导作用。

陈老师说:我也觉得这次的课整体还是不错的,老师牵着学生读诗,读出方法,再放手让学生慢慢独立阅读体验,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他们找到了一点学诗歌的自信!但在诗歌的解读上,还可以更深入、透彻些。另外,还是觉得对这首诗歌的教学缺少一个有力的着眼点,以至于课堂教学有那么一点点散的感觉。

教后记:刚上课的时候,我有些喜悦,但评课后,虽然不失信心,但心中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的确,我的这节课对诗歌的朗读、画面的体会、感情的理解,好似面面俱到了,也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讲解缺少了诗歌的灵气和活力。加上写作背景的出示,学生陷入了固定思维,也使诗歌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毫无美感,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本身的魅力!

第三次教学设计

经过资料查阅和同组老师的点拨,《一个深夜的记忆》新设计终于诞生了。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度过45分钟的文学之旅,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现代诗——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

请大家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这首诗吗?并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师生齐赏

1.老师范读第一节诗,学生边听边圈划喜欢的词或句,体会它们好在哪里。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endprint

3.小结:我们读到的画面之美、感情之烈都是从这些看似无理的描绘中体会出来的。诗歌的妙处就妙在这无理之处(无理而妙)。

4.再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三、小组共赏

1.小组合作,品读第二节诗,探寻其中的无理而妙。

2.学生交流。

3.朗读体会。

四、我读我赏

学生独立品读,写下独特感受,体会无理而妙。

五、总结

这次我是借班上课,从诗歌的“无理而妙”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课堂比较流畅,学生比较积极,但我还是想听听其他老师的看法。

陈老师说,这样的诗歌教学别开生面,以读激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无理而妙的情境中不斷提升对诗歌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诗歌教学的一片蓝天。唯一的遗憾就是最后结束时略显仓促,对这首诗的整合朗读稍微弱了点。

教后记: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反复诵读———诗歌教学的基础环节

诵读法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学习诗歌的科学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经验。汉代杨雄强调:“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朱熹主张:“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首先要教给学生方法,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味诗的音乐美。

诵读时,不能反复的无目的读,要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因此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在学生读准《一个深夜的记忆》之后,配上宁静悠远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这样一个宁静的深夜,体会月光、北风、河岸、山影、流星等意象所营造出的意境。

体会情感 ———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诗歌不同于与其他文体,它的文字蕴含着深意,暗含着哲理,涌动着情思。 “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前次上课,在朗读之后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学生便在思想上先入为主,体会到的情感全是期待战争胜利之类,毫无自己所读到的体会。第三次上课,舍去了这个环节,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对诗歌的理解更为深入,课堂也更加灵动。

找准切入点 ———诗歌教学的关键环节

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强烈的思想感情。但一些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高,因此诗歌的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教师首先要对整首诗有深入细致的解读,找准诗歌的关键,再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或能引发学生思考、兴趣的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第三次的教学,我对此作了点尝试,用诗歌的“无理而妙”作为切入点,“月光流进门槛”,“流”看似不合常理,但正是这个“流”字让人感受到月光的皎洁明亮,感受到了宁静柔美的画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215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首诗赏析意境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