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主题阅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2018-03-07谢学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源头活水滋润课外

谢学东

学生无话可写、想写又写不好的现状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老师。要解决写作的困境,还要从阅读入手。课外主题阅读能够滋润学生干涸的情感世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又能让学生积累语言把心中之情志达到形之以笔。这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阅读方法,是一个很好的“以读促写”的好方法,它能给学生的作文带来“源头活水”。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运用。要解决写作的困境,还得从阅读入手。课内有限的时间,对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依靠课外阅读。经本人多年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在众多阅读方法中,课外主题阅读对学生的作文提高是最有成效的。主题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过程。

一、滋润学生的情感世界

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说过:“能感动今天的孩子的无非也还是那些生离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我们的很多学生只怕连曹教授所说的“无非也还是”都没有。有些父母长年在外打拼让亲情缺失,以至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更不用说写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几乎与世隔绝的寄宿生活,让我们的学生远离了社会的纷纷扰扰,只专注到学习上,却也让我们的学生缺少了体会人间冷暖的舞台。我们的学生是幸福的一代,同时又是可怜的一代。

作为教师的我也确信,如果没有教师的情感滋润,教材的情感熏陶,孩子们的世界将是一片沙漠。要想把这片沙漠变成绿洲,光老师的情感灌输是无济于事的,还得靠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无法让每个家长都陪伴孩子,无法让学生每天去体验外面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阅读给那片饥饿的心灵以情感的滋润。结合课本上的單元练习我设计了 “感恩”主题阅读。我先把七年级课本上一些有关感恩教育的课文作为阅读材料,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李森祥的《台阶》、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杨绛的《老王》等,同时还把一些美文列入到主题阅读材料当中,有《为一路上的玫瑰感恩,也为荆棘而感恩》《花三分钟感谢》《谢谢你的灯照亮我的门》《 母命换子命》《感恩祖国 》《感恩大地》等多篇文章。

学生用两个星期读完后,对“感恩”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他们的读后感中,有的同学说“以前一直以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才感受到对身边的人也要感恩”;有的同学说“原来我们要感谢的不只是人,还应该感谢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有的同学说“若能为荆棘而感恩,那我们的人生还怕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感恩不是挂在嘴边,而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 ……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他才能感受到快乐,他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写作时自然就更能有感而发了。

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书籍除了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升华,提高人文素养,即教会读者“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身的意志、节操、道德、品格等,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可以反映在作文中,同样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他的作文水平。

针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我设计了“环保——沉甸甸的责任”主题阅读,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大自然的美,让学生了解今天环保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为环抱做些什么?这一主题阅读后,学生以演讲稿的形式展现他们的读后感,有的同学呼唤保护山川河流,有的同学痛心棘首地斥责当前一些不当的做法,有的同学想象N年后的地球会是怎样的,有同学以神仙下凡后难以忍受地求环境来反讽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这让我不禁感慨,我们的同学不是不关心我们的环境与社会,而是缺少触发点。只要我们为他们提供触发点,他们的人文素养就可以提高得更快。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杜甫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在论述学生脑子里应建立丰富的材料库时说:仓廪充实,下笔就会汩汩流泻;否则,枯肠搜索也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使仓廪充实起来呢?读有字书,精读博读,广为采撷。当学生与多个文本碰撞,与书中真挚的感情产生共鸣,当那深刻透彻的人生感悟,生动形象的文学描写,富有文才的语句都吸引住学生时,这种挡不住的诱惑,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心中油然而生不写不快之感。

课外阅读与写作是纳与吐的关系,不吸收能量,哪能放出热能!纳得少,自然吐得也少。课外主题阅读就让学生来个“海纳百川”,经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对这一主题的思考自然要全面、深刻。读到一定程度,不仅能加强语感,“其义自见”,而且更能使你“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不断的课外阅读,才能使知识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使写作的路子走得更宽、更远。

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语言是作文的外衣,有了生动的语言就如同给文章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更加让人赏心悦目。课外主题阅读文章皆老师精心挑选的名家名作或美文,除了深刻的思想外,语言上或形象传神、或生动活泼、或富有哲理、或富有诗意,各具特色。在众多的文章中,学生总能遇上自己喜欢的一篇或几篇,在欣赏它的深邃思想的同时无意中喜欢上了它的语言,何况老师还叫同学作好积累和批注。

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中的修饰语(如动词、形容词)、修辞手法、诗词警句等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阅读中积累的修饰语,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更传神;积累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更生动;背诵并运用充满哲理的诗词和名言警句,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更具神韵。比如有个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到:今天爸爸打电话告诉我他回家了。一年了,他终于回家了。我仿佛看到他微笑的脸。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终于响起,我一个箭步跨出教室门,飞一般地冲下楼梯,感觉今天的楼梯格外宽敞,奔跑在通向校门的路上,仿佛两旁的树都在跟我招手,它们是那么亲切。我轻松地跳上公共汽车,只恨它似蜗牛般走得太慢,无法让我马上见到久久想念的爸爸。“箭步跨”、“感觉楼梯宽敞”、“飞一般冲”、“奔跑”、“树也亲切”、“轻松跳上”、“恨它太慢”一连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把对将要见到爸爸的喜悦、急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实践表明,课外主题阅读,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性强,融读、悟、写于一体,能够滋润学生干涸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阅读中积累的语言,又帮助同学把胸中之情、心中之志能够更好地形之以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同学感兴趣的切合同学实际的主题,让课外主题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广东省英德市石牯塘镇初级中学( 513037)endprint

猜你喜欢

源头活水滋润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
原文呈现,注入节选文本的源头活水
儒雅教育 滋润美好童年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爱心是滋润孩子的甘露
"五老"心血滋润学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