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培养的研究

2018-03-0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活动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和空间距离,沟通不分地域不分国界,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便利。但与此同时,也让现在很多大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休闲、娱乐“外包”给了信息网络工具,在手机、电脑和网络面前变得“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信息、网络成为大学生的“主人”。“进门开电脑,上床玩手机”已然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他们与手机、电脑“形影相随”,反而与自己的室友、老师、家人沟通甚少。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通宵达旦玩游戏,吃饭叫外卖,如果大学生身边手机,他们会常常出现精神不振、烦躁焦虑与不安的生理反映。二是信息网络成瘾现象。部分大学生通宵巧巧游,吃饭叫外卖,课堂上精神不振,逃学厌学现象严重。大学生日益成为“微博控”、“微信控”、“手机控”,甚至沦为“屏奴”、“网奴”等等。种种迹象表明: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作为高校,如何净化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土壤”,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显得格外重要,这直接关乎社会稳定以及高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等问题。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培养自主意识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微信、微博为主的各种交流媒体,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娱乐等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正确对待各种新媒介,合理吸收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自主意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熟,成才、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要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源和导航标。自主意识的有无和强弱,意味着独立思考和自主活动能力的强弱和大小,直接关乎大学生的成才成功之路。

1.1 自主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独立人格

大学生要养成独立人格,外部因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内因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既依赖于他人的帮助和外部的教育,但更需要大学生自身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觉醒,让大学生不会轻易受外界的束缚和压制,自发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思维习惯,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做自己的主人。杜绝有问题找父母、有问题找老师的现象。自主意识是大学生独立人格养成的重要部分,它能赋予大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进而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源,让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全方位发展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品质,并养成成熟的独立人格。

1.2 自主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废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精神只能在创新活动中生成,而创新意识是进行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一个处处随波逐流、循规蹈矩的人是很难有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活动的。自主意识简单讲就是听从自身内心的召唤,不依赖于他人的意识。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独立意见,提出新的想法、见解和方法,并将这些想法落实于日常的行为和行动中,做活动的主人。即产生创新行为,投身创新活动,在创新活动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由此可见,自主意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起了推动作用。

1.3 自主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理想宽阔的学习平台,他们能接触海量信息,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及时了解掌握所学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且新媒体技术独有的文本、图像、视频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唤醒学习意识,让他们自主自发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方向。

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影响

2.1 正向影响

(1)自由的网络空间为自主意识的形成提供肥沃的土壤

自由的网络空间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学生在自由的网络空间里,选择自由、言论自由、行为自由或活动自由,并自主参与各项网络活动。如大学生网购,他们可以自主决定买或不买,买这家还是那家。再如网络课堂学习,大学生可以自主决定选听哪位老师的课程,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均可自由控制等。

(2)强大的网络自主权为自主意识的形成提供丰富养分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介,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休闲、娱乐、交往的主阵地。他们在信息网络环境中,凭借着各种新媒介的强大功能,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实践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可能。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休闲能力及消费能力等得到大幅度地强化和提高。以微信为例,大学生凭借微信平台大大拓展自己的交际范围,交际圈子遍及整个地球,与好友的交流随时随地,同时不断结交新朋友,人际交往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双重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因此,各种新媒体的介入,让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强化,也就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和丰富的养分。

2.2 负向影响

(1)复杂的网络环境让自主意识形成迟缓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浩如烟海,信息方式包罗万象。在百度里输入任何一个词条,都能搜索到成千上万条信息,且搜集到的信息有文字、有图像、有视频,信息量多、杂,他们需要从中筛选有价值的、高质量的信息,这取之不尽的信息必然会耗散他们有限的精力,致使自主意识的“发育不良”。

(2)虚拟的数字化空间诱使自主意识异化发展

网络环境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环境,它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再现现实生活。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以虚拟的身份,自由言论、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长期与现实生活脱节,与自己的室友成为最亲近的“陌生人”,一进宿舍就开电脑,一倒床上就玩手机,他们的生活、学习、休闲、娱乐都散发着技术的“气息”。离开手机,离开电脑,离开网络,他们会出现焦虑、烦躁、无所适从,过份依赖网络,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弱化,自主活动的能力逐步削减,自主意识呈现异化发展趋势。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意识培养的对策

3.1 优化社会生态环境

(1)提升社会认知

党和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全民教育,大力推广红色文化,为大学生营造爱学乐学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引导舆论走向,充分发挥互联网、各类新媒体的优势。通过户外广告、公益宣传等形式宣扬网络道德,弘扬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风气,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提供一片净土。

(2)加强监管与立法

政府要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与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网络法律制度。要从信息源头抓起,坚决遏制有害、不良信息的传播扩散等。特别要加强新媒体立法制度,既要考虑信息污染、网络诈骗、虚假炒作等网络权利受害事件,还要考虑到公民个人隐私权保护、言论自由表达权的限度等问题,最大程度降低消极、腐朽文化的传播,减少大学生接触这些网络文化的机会。

3.2 注重校园氛围营造

(1)构架虚实结合的“两课”主阵地

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主阵地教育作用。首先要丰富“两课”教育内容。除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增加符合大学生口味与需求的教育内容,如当下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热点问题等。其次要鼓励“两课”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育革新。改变传统“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方式,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入课堂,以图文并茂、更直观、更有视觉效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官微、微博、校园BBS等网络资源,构建“两课”教育虚拟课堂,大力开展意识形态教育,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打正能量,传播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校园“两课”虚实结合的教育平台,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坚固“核心”。

(2)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要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分析、统计、加工处理能力。要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同时要鼓励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网页设计大赛、视频制作大赛、微信达人”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信息技能训练”,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还可以邀请专家到学校以讲座报告的形式,介绍网络信息的使用和处理技巧,如谷歌、百度等捜索引擎,以及知网、万方等学术资源的检索、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网上求职、建立自己的网站等等,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3)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及院系要联合作业,系统设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强三下乡、社团活动、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各类竞赛等活动的针对性,低年级学生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各类兴趣特长的活动为主;高年级以顶岗实习、就业创业活动为主,分层次、分年级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注重所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与学生所学专业优势相结合,把教学活动拓宽到社会,促进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将学生从课外拉回课内,从虚拟世界拉回现实,增强现实实践活动的体验感。

(4)注重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

这里所说的独立人格教育,主要是指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践,自主行动,不依赖他人或他者。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独立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独立人格。要彻底革新“一言堂”,注重对话、研讨课堂培育。作为教师,要当好课堂的“导演”,采取对话式、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展课堂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作为管理者,要以座谈会、民主评议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校园主人翁意识。作为校园活动策划者,要在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将活动策划权、组织权、管理权交给学生,让校园活动成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地盘”。

(5)优化教学资源环境

高校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硬软件条件,不定期更新维护教学设备与设施,不断开发引进教学新软件或新设备,特别是新媒体技术或设备的引进,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学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为大学生自主意识培养、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3 个体素质提升

(1)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大学生要正视新媒体环境对个人发展提出的要求,了解社会需求,调动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新媒体资源和技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广泛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力。

(2)注重自我监控的历练

大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加强自我监控能力的历练,在面对诱惑、陷阱和无序混乱的知识信息时,能保持头脑清醒。增强自身的监控能力,及时发现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克服各种干扰、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活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