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8-03-0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时代高职能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1 新时代创新创业新理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时代的召唤,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灵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是把人的创新要素激发出来,调动所有人的创新积极性,让所有人投入创新活动,达到以人为本的高位目标。人才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新时代促就新理念,新理念推动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创业创新教育也将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是国家创新战略转型对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方向、总体路线。高职院校要让所有学生有所创新,明确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动力。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面育人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树立全新育人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实践,讲究创新。它是通过健全完善教师执教能力运行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促进教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人才学、创造学、心理学等学科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为基本内容,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等平台,强化创业意识,再塑创新精神。

3 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因素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认识不够全面深刻,运行机制不全,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短缺,教材资源不够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单一,课程内容“不解渴”,重理论轻实践,平台建设不强,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现阶段主要围绕“挑战杯”及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这些都已成为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遍形式,但这种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缺乏总体规划和协同合作,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中,缺乏系统性的创新设计与规划。

从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来看,高职学生受社会、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创新创业观念较为淡漠,对创业有排斥心理和恐惧心理。同时创新创业经验不够,对自我的潜在创业能力评估不全,创业常识不足,人际交往不够,缺乏专业的指导,也不愿等待周期长且风险不确定的创业结果,也增加了创新创业的困惑,带来创业的困难。

从社会因素来看,制约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因素较多,有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思想禁锢,国家和地方政府虽重视高职学生创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监管不到位,还没有形成激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营造与实践。

因此,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如何,要看认识到不到位,研究深不深入,规划具不具体,落实是否扎实,保障是否有力。思想观念是基础,是先导。应从教育机制、政策鼓励、课程建设、实训实践等多个方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制,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出成果出成效。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关键内容,总体来说,就是在新时代下要有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一个创新的培养目标,一个创新的课程体系,一支创新的师资队伍,一个创新的实践平台,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不断打造创新型人才。

4.1 树立新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进行的教育活动。

4.2 完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时代高职教育特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学科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辩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品质和创新人格。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基础上的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辩、领导决策力、协调组织与沟通能力等各项创新创业能力,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能力是一种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能力体现,是对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的探索一种具体体现。

4.3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列入人才质量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部分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组成之一,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从学生知识、技能、智慧、优势等个性特征出发,突出专业学科特色,展望行业发展趋势,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满足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需要。具体来讲,其课程设置与各专业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岗位能力与拓展课程有机结合。课程设置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逐步深入推进实施。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这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通识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常识与认知。二是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业选修课,这类课程是提高学生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三是面向创业愿望非常强烈的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组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以活动为载体,以项目为驱动,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与培训。

4.4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人是推动改革的核心力量,是改革的主力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在于教师,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根本保障。育什么人,怎么育人?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自己的教育职责,并在育人中予以实施。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品行和能力建设,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将其与执教能力相关的能力范畴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内容,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方案与评价机制。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聘请又有理论知识研究,又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4.5 搭建实践基地创新平台,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开展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一方面课程教学是通过教学计划的学科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成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掌握和学习系统的创业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实践保证。第二方面结合第二课堂或社团活动,开展实践性、操作性强的项目,包括创意设计、科技研发、创业项目计划、技能竞赛、创业沙龙、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活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背景,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方面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亦称“众创空间”,通过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校内)与实践基地(校外),依托专业实验实训室以及校内其它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活动基地,开展体验式的创业实践,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4.6 构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文化载体,对其教育目标和内容具有重要影响,在宣传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创业、引导创新创业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它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行为和品格,让学生懂得创新创业既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校园文化就像花草与土壤的关系,土壤越肥沃,创新文化越浓厚,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能更好地发芽与成长,所以建设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形态紧密相关,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匹配的精神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紧密相关,学校将有重点、分层次举办学术讲座、科技论坛,全面开展主题活动,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进一步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5 结 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创业创新的新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必然成为高校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努力打造时代新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勤勉乐观的性格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必要为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猜你喜欢

时代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