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评论的关键词

2018-03-07黎保荣

网络文学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巴尔扎克文学史网络文学

黎保荣

按照“网络文学评论”这一术语的构词方式,可分为“网络”“文学”“评论”三个关键词。就“网络”而言,现在与过去那样把作品放上网供人阅读的“网络文学时代”不同,因为现在是大IP时代,或者说是“网络文化时代”,除了网络书、纸质书,还有电视剧、电影、有声书、游戏、动漫之类,连锁开发出诸如此类的娱乐文化产品。网络文学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打赏之类,加速并且更新了纯文学读者作者之间的联系速度与联系方式,同时也赋予了网民一种虚拟的主人公身份,使得在现实世界可能属于草根阶层的网民得到了虚拟的满足感。这使得“我选择,我参与,我做主”成为了网民的普遍心理,只不过这种心理也是被引导或被煽动的,是同质化的。而投资商与网站编辑通过把控网民心理而获得利润,所以网络上的狂欢源自网络下的把控,这就是网络文学的现实。另外,网络文学是怎样传播的?网络文学是否只具有网络吸引力,而缺乏文学魅力?网络是媒介还是本体?值得反思。

而就“文学”而言,网络文学是否是文学,这是一个问题。巴尔扎克在被人催债的情况下,一生所著不过几百万字,而且创作了诸多经典。现在一个网络作家或写手一两部网络小说就到这个字数了,而且旋生旋灭。但巴尔扎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巴尔扎克,又有几个网络作家是得到世界公认的呢?只能说网络写作给予了写手谋生的机会,也将原来文学的娱乐、审美、认识、教育的功能中的娱乐功能极端化,中国网络文学也的确与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剧成为了世界四大文化现象。当然,我并非要求网络文学完全按照纯文学的方式来写,这不完全符合网络文学读者的审美口味,而是提醒成熟的网络文学作家,应该使得作品具备一定的大师品相,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作品”,而非“产品”。

而就“评论”而言,必须专业化、学理化与历史化,按照韦勒克的说法,文学研究分为文学理论、文学史与文学批评。我并非专门研究网络文学的,只是对网络文学略有阅读。但我知道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理论研究,邵燕君的网络文学史与文学批评,是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的高地。只是,网络文学的趣味文学观、游戏逻辑、想象特色,一经道出就已陈旧。如何保持研究的新鲜感,值得探讨。而且,我们要警惕网络文学研究术语的限度,避免审美概念与价值观概念的混淆。网络文学要讲究审美。从整个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来看,只追求娱乐的作品往往是比较肤浅的,而力求审美、认识、教育功能一致并走到极致的作品,反而具有较大的创造性、长久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巴尔扎克文学史网络文学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巴尔扎克的爱好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