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地方戏曲保护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8-03-07陆莉莉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赣剧闽北院团

陆莉莉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闽北,即福建省北部地区,包括南平市全境。闽北历史悠久,文化悠远,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个性,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植根于闽北的地方戏曲,是闽北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有材料考证来看,明清以来,四平戏、赣剧、三角戏、游春戏、南剑戏、南词、越剧等剧种,在闽北地区广为流传。[1]他们和其它地方戏曲一样,始终与宗教、民间信仰、乡风民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鲜活的艺术形态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中华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情感方式、精神指向和审美趣味。然而,与闽南地区繁盛的演出状况相比,闽北地区的戏曲表演活动显得萧条了许多。

根据2016年《南平市农村群众文艺团体统计表》①中“戏剧团(队)(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由福建省省艺术研究院统一录入、编审的闽北地区国有、民营戏曲团体、班社共19个,如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邵武市傩舞三角戏研究中心、武夷山市非遗展演中心、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政和杨源四平戏剧团等,南平市文广新局登记在册的民间职业剧团37个。除此之外,据调查发现,事实上闽北地区还有部分剧团常年演出有营业执照但没在文化部门报备民营剧团有16个。这些戏曲剧团分布较广,两区八县市几乎都有剧团分布,它们承载着传统的戏曲艺术,在闽北地方戏曲的传承、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闽北地方戏曲保护发展的主要举措

在闽北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的工作原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闽北地方戏曲特别是“非遗”类戏曲得到了较好的抢救和保护,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一)认真发掘整理戏曲有关资料,实现戏曲文化的动态性保护

2015年以来,在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的指导下,南平市文广新局组织各县(市、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与各专业戏曲院团的工作人员开展全市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普查对象为全市境内各县(市、区)、各民族的传统戏曲剧种,包括南词戏、四平戏、三角戏、赣剧、南剑戏、采茶戏、花鼓灯戏、京剧、越剧、闽剧、木偶戏等不同戏曲剧种的形成发展历史、艺术特点、演出团体、人才状况、演出剧目、生存现状等,整理出174条信息资料①,实现对各县(市、区)戏曲文化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更好地促进闽北地方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二)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推动戏曲传承与发展

1.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加强戏曲保护传承设施建设

2017年,南平市文广新局争取到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预算内资金1920万元,用于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剧场、排列厅、配套辅助用房的大楼改造项目及政和四平戏展演、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87.6万元。①目前,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已完成7层基础音频集成建设公开招标,并着手筹备土建工程设计招标。此外,还修建了浦城县赣剧剧场、邵武市和平古镇古戏台,松溪溪东古弄古戏台、政和县四平戏文化公园和杨源乡禾洋村古戏台等展演场所23处,用于地方戏曲的传习与展示。

2.争取国家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加强“非遗”类戏曲发展活力

2015年以来,南平市文广新局争取国家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80万元,主要用于南词曲艺节目复排、新编和四平戏传统剧目复排工作。①先后扶持创作出《九曲棹歌》《中国不会亡》《山乡恋歌》《春歌》《应老汉修桥》《夜奔》《朱子社仓》等南词曲艺作品。其中,《夜奔》入围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余杭片区决赛(全国四个片区);《九曲棹歌》获福建艺术节音乐舞蹈杂技曲艺展演节目一等奖;《山乡恋歌》《应老汉修桥》等节目在福建省丹桂奖曲艺大赛中取得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等好成绩。2017年,邀请福建省歌舞剧院编导、国家二级导演杨新胜,福建省歌舞剧院舞剧团团长祝文思,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国家二级导演林萍,福建省歌舞剧院灯光设计师庞冬卿等5位戏曲、灯光、舞台监督等方面专业老师参与四平戏传统剧目《九龙阁》的复排工作,并于2018年5月12日成功首演。

3.争取地方戏曲保护发展专项资金,加强戏曲文化传播

自2005年以来,根据《福建省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共争取福建省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110万,扶持南词传统折子戏传承展示、邵武三角戏《六斤四》巡演、浦城现代赣剧《四喜临门》等6个项目,推动优秀剧目的创作、展演和传播。争取福建省非遗公益性低票价演出补助专项资金650万,补助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邵武市三角戏傩舞民俗研究中心、浦城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武夷山非遗展示中心、政和县杨源四平戏剧团等国有、民营剧团公益演出748场。①

(三)组织参加全省艺术文化活动,搭建地方戏曲展示平台

为了让地方戏曲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南平市根据《福建省非遗文艺院团文化惠民公益性低票价演出考核办法》,在福建省非遗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专项补助资金的扶持下,组织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邵武市傩舞三角戏研究中心、武夷山市非遗展演中心、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政和杨源四平戏剧团五个地方剧种院团开展公益性演出,要求每年每个获得补助的院团向广大群众演出不少于50场,进学校、进社区,不仅向人们展示了闽北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满足了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有力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除了在本地区内搭建戏曲展示平台,还鼓励闽北地方戏曲“走出去”。2015年,组织编创赣剧《四喜临门》、南词现代戏《酒为媒》、三角戏《六斤四》、政和四平戏《御赐县名》参加第六届福建艺术节,获得剧目二等奖、表演二等奖等佳绩。2016年,复排的南词折子戏《玉簪记·秋江》、《珍珠塔·赠塔》,四平戏《联芳》,赣剧《还魂记·游园惊梦》等4个小戏参加福建省百折折子戏展演,并在市、县城乡巡回公益演出中进行展演。2017年,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演职员参加福建省第十三届戏剧水仙花奖比赛。

二、闽北地方戏曲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就目前来看,政府对于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重视,在政策、资金、人才、宣传等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改善了闽北地方戏曲的生存环境,但同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了闽北地方戏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剧团、剧种发展不平衡

闽北地区目前现存的剧种主要有南词、四平戏、三角戏、大腔戏、南剑戏、木偶戏、京剧、越剧、赣剧、闽剧等10种,其中南词、四平戏、三角戏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原生态,且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政府更为重视,在政策扶持上有所偏重,剧种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发展,而像大腔戏、南剑戏、木偶戏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由于流行范围小,受众少,因此,受重视程度就相对弱了许多,在人员编制、剧目创排、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同等的待遇,前景堪忧。

另外,在财政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政府把大量的财政资金收入到对官方院团的建设中去,而除政和杨源四平戏剧团外,每年在农村频繁演出的民营剧团却并未得到政府任何形式的财政补贴。如邵武三角戏姐妹华艺剧团团长吴玉珍介绍,邵武三角戏作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都有经费补助,然而,财政补助全部投放给了邵武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也就是官方院团。②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在戏曲领域中财政资源配置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严重打击了民营剧团戏曲演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资金投入依然不足

虽然自2006年以来,闽北地区地方戏曲保护发展上积极争取了各级资金,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但工作经费缺乏长效保障,面对戏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各地戏曲保护经费在使用上仍显紧张。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将阻碍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如有的县市因资金紧,传承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缺乏固定传习场所;有的县市财政预算没有明确列支;有的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专款专用;而各县市基本都没有专门机构编制,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现象普遍存在。

(三)艺术人才严重匮乏,新生力量不足

闽北剧团中除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邵武市傩舞三角戏研究中心、武夷山市非遗展演中心、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等少数院团具有事业编制,演职员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外,其他各剧团多为民营剧团,演员年龄普遍较大,大多在45岁以上,而乐师们的年龄更大,甚至有些已年入花甲。有的剧团相对好些,但也是以70年代出生的演职员为主,这也是目前民营剧团里最年轻的一代了。由于民营剧团经营惨淡,演员收入低,再加上戏曲艺术的衰落,使年轻人根本没有兴趣加入到戏曲艺术的队伍中来,因此,随着老一辈艺术家们岁数的不断增加,这些剧团将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伴随着演职员老龄化出现的问题还有其他艺术人才,如编导、音乐、舞美等专业人才以及戏曲保护的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

(四)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低

虽然每年闽北地区都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并参加全省艺术文化活动,但参加对象都是南词、三角戏、四平戏和赣剧几个剧种,其他剧种并未参与,长此以往,这些剧种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走向消失。即使官方院团,公益性的演出也是出于硬性要求,大多集中在城市和学校,观众文化层次较高,但对地方戏曲的认识依然流于表面,情感上来说也只是停留在不反感,而不是兴趣。公益性演出偶尔也在农村,但农村的观众文化层次低,且为老年人为主,娱乐取向远远大于审美取向。由此可见,闽北地方戏曲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观众的认识度和参与度低,导致戏曲市场无法得到很好地拓展。

三、继续推动闽北地方戏曲保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继续争取各级各项补助资金,并通过各种渠道吸收社会资助资金,用于闽北地方戏曲的挖掘整理、人才培养、剧目生产、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用好用活各项资金,针对各剧种各剧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分配。对于长期以来注入大量资金的官方院团,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邵武市傩舞三角戏研究中心、武夷山市非遗展演中心、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维持原有的扶持政策,重点在于提升院团知名度,鼓励多往偏远山区或邻省近域举办巡回演出,展演各自的代表性作品,促进地方戏曲文化的普及,扩大群众基础;对于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剧团,如政和杨源四平戏剧团、浦城传子木偶戏班、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表演队、政和四平戏提线木偶戏剧团,虽为自负盈亏民营剧团,却都是“非遗”传承人或传承基地,所以也应得到扶助,扶持重点在于保障传承经费的落实到位,加快演出场所、办公场所、排练场所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以及行头的更新置办,补助一定的人才培养经费;对于其他剧种,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下的南剑戏,给予扶持的重点在于抢救和保护,建立完整系统的戏曲艺术档案。

(二)转变政府观念,对民营剧团实行规范管理

作为戏曲艺术存在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民营剧团在戏曲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淳朴的美学思想占据了农村演出市场,演出频繁,丝毫不逊官方院团。所以,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对民营剧团忽视甚至蔑视的态度,重新重视民营剧团在地方戏曲保护发展中的作用,对其实行统一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

将民营剧团纳入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名录,明确监管部门,加强对民营剧团组织、筹办、运营等的监督管理。规范营业性演出市场,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肃清不良竞争和欺行霸市行为。

2.增加资金扶助

政府每年要有一笔固定的针对民营剧团的扶助资金,以剧目生产、资金投入为扶助依据,只要剧团创作演出的剧目优良,并经专家与观众的评审通过,就可以申请获得这笔扶助资金,或当年投资10万元以上,演出场次在500-800场以上的民营剧团,也可以给予10%以上的补助资金,以刺激剧团不断加强在自身建设,加大对剧团的投资、对优秀剧目的打造。

3.建立激励机制

每年组织一次民营剧团的演出评比,设立相应奖项,并对剧团及演员授予品牌证书;设立戏曲发展基金,由政府运用政策性贷款扶持民营剧团的发展,每年由政府安排的政策性贷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将一定贷款比例用于扶持民营剧团的发展。

4.加强业务辅助

鼓励文化馆、文化站或文化中心免费或低价位为民营剧团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提供演出器材等方面的支持。

(三)培养专业人才,加快可持续发展

戏曲是一门“活”的艺术,其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演艺人才的匮乏几乎是所有地方戏曲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非遗”类戏曲,主要演员被列入非遗传承人名目,每年都可以获得一部分的资金补助。然而,戏曲的高度综合性决定了它的传承与发展不是靠个别人就可以完成的,其他演员、导演、编剧、演奏人员、舞美人员等等都是戏曲表演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发展较好的官方院团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其事业编制的优势吸引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更为优厚的待遇;对于发展一般的民营剧团,可在演出淡季进行演出培训、音乐培训、戏曲理论的综合培训和剧团负责人的管理培训等,以提高民营剧团的整体文化素质为目的,积极培育文化骨干和管理骨干,推进地方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戏曲观众群体

地方戏曲来自于民间,盛行于民间,民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土壤。人民群众才是戏曲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只有人民认可的戏曲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形势下,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开拓戏曲市场,加强戏曲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戏曲群众成了地方戏曲保护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1.教育宣传

同当地教育部门开设地方文化课程,将包括戏曲文化在内的民间艺术内容纳入基础教育中,从根本上解决戏曲观众的断代和戏曲文化的危机。

2.新媒体推广

即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加强宣传,通过地方电视台定期播放戏曲文化栏目,如名段欣赏、名家访谈、学戏唱戏等,普及戏曲艺术,或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推送各剧种基础知识、活动剪影、演出公告等信息,全方位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加深全市人民对本土地方戏的认识与热爱,逐渐改变人民的审美观念,提高全民的欣赏水平。

3.活动推进

政府要加快以展示、展销、演出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建设,为各剧团长期性、持久性地组织文艺调演、戏剧节、大奖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既向社会展示个剧团的风采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为剧团提供了交流技艺和提高质量的平台。另外,还鼓励各剧团“走出去”,参加省内甚至外地的戏曲展演或比赛,以提升闽北地方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注释:

① 南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资料来源.

② 访问对象:邵武三角戏姐妹华艺剧团团长吴玉珍;时间:2017年5月3日.

猜你喜欢

赣剧闽北院团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斧头将军(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