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三语学习的效率

2018-03-07刘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三语少数民族汉语

刘念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1 少数民族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往往会使用汉语或者英语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必须在L2(汉语)和L3(英语)环境下开展L3(英语)学习,在此背景下,学生对L3(英语)知识的理解面临着明显的障碍;二是少数民族地区的L3(英语)教材一般会使用汉语或者英语进行书写,这种现象对学生三语习得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教师教学语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出一辙,即学生脱离了最为熟悉的母语环境并面临着较大的L3(英语)知识理解障碍;三是少数民族三语学习理论研究之后。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三语习得中的句法迁移研究一般只涉及来自同一语系的语言间的迁移现象。以上三种问题的存在,让少数民族学生的L3(英语)习得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变得十分复杂,在此背景下,虽然大多数学生已通过HSK三级的考试,但对于汉语的特点认识比较模糊,学生的二语习得的策略大多依靠语感和死记硬背。

2 少数民族三语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2.1 解决三语习得过程中的师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不仅需要重视教师的培养,而且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入,从而为师资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在三语习得过程中的理解程度,有必要重点培养与引入能够使用母语开展三语教学的教师。从教师培养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地区有必要将具有母语优势的本地教师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并以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为培训侧重点;从教师引入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地区有必要将具备较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教师作为主要的引入对象,并以提升教师的L1语言素养为培养侧重点。

2.2 改革三语习得过程中的教材内容

在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书面表达与忽略能力培养和口语表达的倾向客观存在,与此同时,语言沟通问题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教材编写活动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直接搬用汉语学校语文教材与英语教材的行为,从而更好的体现出新疆地区学生将汉语作为L2语言以及将英语作为L3语言的特点;其次,教材编写工作应当以引导学而生“过好三个关”为基本依据,“三个关”即口语关与书面关和学科观,这要求教材编写工作者能够在不同阶段的教学当中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如在小学阶段的L3(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以“听说”为侧重点,从而为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初中阶段的L3(英语)教材编写中则需要以“读写”为侧重点,从而为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最后为了利用语言正迁移现象提升三语习得效率,学校与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开展教材自编工作,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L1、L2开展L3(英语)学习,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巩固L2(汉语)水平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L3(英语)学习效果。

2.3 深化三语习得过程中的理论研究

在三语学习相关研究中,语言迁移现象以及语言对比教学是研究的重点,然而,目前关于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间的句法迁移现象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三语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学校,应当以提高少数民族三语学习效率与效果为出发点,设置与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以及与三语教学中的语言对比教学法相关的课题,并引导三语教学工作者广泛参与到科研当中,从而为深化三语习得过程中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3 利用对比教学提升少数民族三语习得效率

3.1 对比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语言相似性方面来看,在发生学视角下,新疆地区的L1(维吾尔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组成部分,L2(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中的组成部分,而L3(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疆地区的L1(维吾尔语言)、L2(汉语)、L3(英语)均源自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新疆地区的L1(维吾尔语言)呈现为SOV结构,而L2(汉语)与L3(英语)都呈现为SVO结构,因此,相对于L1(维吾尔语言)而言,L2(汉语)与L3(英语)之间呈现出了更为紧密的特征,因此,L2(汉语)与L3(英语)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更容易被挖掘,学生也更容易发现二者之间所具有的相似之处,这种现象在书面语以及阅读、写作教学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而事实上,在少数民族三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也是培养学生认知/专业语言水平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当学生通过比较L2(汉语)与L3(英语)在语音、语法结构、词汇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后,更容易L2(汉语)与L3(英语)进行掌握与内化,而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会推动学生汉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表达的能力,继而实现语言认知水平以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语言层次方面来看,语言层次包含拼字法、语义、句法、语篇、形态、语用等内容,由于迁移现象在特定语言层次中更容易出现,因此,语言层次成为了对迁移现象做出预判的重要因素。在少数民族三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语言层面主要从词汇、句法等方面影响语言迁移现象。如在少数民族三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语言迁移现象影响下出现的句法错误不多,这与L2(汉语)与L3(英语)相同的SVO结构具有紧密关系,而较多的形态错误则是因为L2(汉语)与L3(英语)之间存在明显的语法编码差别,具体而言,L2(汉语)中的词汇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一个词汇往往具有多重含义,因此,L2(汉语)中的一个词汇也往往与L3(英语)中多个词汇响度应,而如果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这种关联,则会在三语习得中产生语义错误。

通过语言相似性可以看出,通过在三语课堂中对L1(维吾尔语言)、L2(汉语)、L3(英语)之间的 SVO 结构开展对比分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L3(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L2(汉语)对学生L3(英语)习得所产生的正迁移作用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语言类型结构以及更多的相似之处;通过语言层次可以看出,通过在三语课堂中对 L1(维吾尔语言)、L2(汉语)、L3(英语)之间的语法编码做出比较分析,则能够引导学生从语义方面深化对L3(英语)的掌握,在此过程中,同属于SVO结构的L2(汉语)与L3(英语)之间,具有更高的对比价值。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言相似性、语言层次等方面,对L1(维吾尔语言)、L2(汉语)、L3(英语)之间语音、语法结构、词汇等异同做出分析,在构建语源及类型、语音及口头表达、语序及书面表达、文字及词汇、三语的相互影响等对比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将对比教学导入少数民族L3(英语)课程当中,为少数民族三语习得发挥铺垫性作用。

3.2 对比教学方法

在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对比教学方法做出深入的探索,从而确保为对比教学在少数民族三语学习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课堂中强调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三语学习中的对比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错误分析法。在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过程中,这一方法主要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与分析自身在语言负迁移现象影响下所产生的错误,并对这些错误所呈现出的规律做出掌握。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分析学生在L3(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薄弱项,并以此为依据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三语学习效果。

二是短文改错法。在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设置短文改错联系,从而有意识的强化学生在词汇、语句、语篇以及语言逻辑方面的联系。通过这种练习活动,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语言负迁移现象下所产生的错误,并能够对这些错误做出反思与总结。而教师则有必要对这些错误做出解释,从而降低学生使用L1或者L2语言思维理解L3语言所产生的错误频率。

三是翻译练习法。在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利用翻译练习,提升学生对语言异同所具有的敏感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进行的翻译结果作为对比资料,并分对象、分重点的开展指导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语言在结构、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继而提升自身的L3(英语)学习效果。

4 结语

在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过程中,利用对比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异同,能够有效避免语言负迁移现象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带来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对现有的教学问题做出优化,而且有必要对对比教学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为少数民族三语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1]范彩霞.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研究——以滇黔桂结合部少数民族三语教育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5):12-17.

[2]何英.三语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写作中的产出性词汇词频分布发展研究[J].海外英语,2017(11):28-29,31.

[3]盛晖.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学背景下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海外英语,2016(20):69-70.

猜你喜欢

三语少数民族汉语
学汉语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三语习得研究评述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国内外三语教育研究对西藏三语教育研究的启示
哈萨克斯坦“三语政策”及其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