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新经济发展趋势

2018-03-06柏云

经营者 2018年23期
关键词:成都

柏云

摘 要 新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成都经济转型的选择,通过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端成长型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提升成都的经济实力。本文对成都新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 成都 新经济发展 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成长期转型到调整结构、优化发展的转型期。除了传统的各產业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外,各种新的动力也在不断涌现。随着新型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产业面临升级换代,各种新的经济要素也不断涌现。新的经济要素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性机遇,各种新的产业形态也在蓬勃发展,如智能制造、“互联网+”、共享经济、绿色能源结合了高科技产业,同时也在全社会引发了一波创业创新的热潮,极大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651万户,较2012年的945.8万户增长74.6%,比上年增长1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全年新登记企业创造就业超千万。2016年网上零售额较上年大幅增长26.2%,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出15.8个百分点。2016年,成都全市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446亿元。

成都市委在《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中指出,成都市及各区县需要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机制,聚集新要素、发展新经济、培养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研发新技术、培养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发展路径,以发展新经济形态为重点,以构建多元化应用为抓手,促进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持续转换,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意见》指出新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聚焦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新经济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的特征,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基于成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各区(市)县围绕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区位优势、依托66个产业园区,确定本地新经济产业功能区。

以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为重点,结合各区自身的产业特色,采取培育当地产业以及引入新兴产业的措施,发展一套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围绕数字经济,加强信息科技建设,有力促进智慧城市项目落地,建立健全数据体系,创新性地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将景区、公共交通、卫生医疗、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不同领域的数据有效结合起来,推动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互联网与本地产业的有效结合,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促进本地品牌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利用互联O2O模式,促进本地电子商务的发展,产业销售渠道,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虚拟文化平台,数字化展示深厚历史、人文风貌、特色文化,有效传播数字化品牌。

围绕智能经济,加大工业制造升级力度,有效促进园区各工业体关注工业互联网,加大AI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升级园区各工业、制造业设备的数据采集,建立工业大数据的基础,建立园区工业大数据画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改进工业制造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加大招商力度,引入生物识别、可穿戴设备、增材制造、激光光电等产业。

围绕绿色经济,加快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建设。有效推进储能技术及设备在工业园区及商业综合体中的使用,促进智能电网的有效普及,加大电力数据的采集力度,有效促进用能设备的数据化,建立用能、绿色能源指标的数字化,降低碳排放,提高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能效。

围绕文创经济,丰富创意文化的产品资源,拓展甚至开辟文创产品的新市场、新资源。建立数字化旅游景区平台,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在线旅游行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技术,结合创意内容,提高线上文化内容体验。

围绕流量经济,有效促进零门槛、依赖型、平台化的经济新业态的产生。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创造人才流进入各产业。加大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有效吸引创业团队、公司总部到成都落地。

围绕共享经济,聚焦生产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各种形式,向传统产业和行业渗透。有效利用园区各生产线、测试线、人力资本服务等能力的共享。聚焦公共领域,重点发展政府闲置资源和能源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等公共资源共享。

在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的同时,建立应用示范工程,培育新经济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业态的衍生发展、新模式的融合创新、新产业裂变催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实体产业的融合和推广应用,发展“互联网+”的新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有效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支撑传统产业发展。基于信息技术,提升各类政务流程的线上化及自动化能力。完善网络培训及在线教育服务体系,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数字校园、电子书包、人工智能教育、学生管理智能化等教育模式的创新。

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了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六大途径,为发展新经济提高了有效参考。

(作者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委.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Z]. 2017-12-19.

猜你喜欢

成都
成都之旅
《成都览胜图》
诚诚&嘟嘟成都的生活
诚诚 & 嘟嘟的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