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能视角建筑学(四)之术语表

2018-03-06朱文一

城市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建筑学万能

朱文一

ZHU Wenyi

2015年,我提出了“万能视角建筑学”(God’s-Eye-View Architecture)理论纲要,并先后在《城市设计》期刊上发表了3篇文章。这是我近年来探索未来建筑与城市设计的部分成果。今天,人类已经处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智能手机所代表的虚拟空间无处不在。应对数字化生存时代对建筑学的挑战,“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在设计理念方面倡导“万能视角优先”(God’s-Eye-View First)[1],在设计方法方面注重“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2],在设计探索方面剖析二维码形式美学并以此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尝试[3]。3年来,“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纲要不断丰富,逐步形成初步理论框架。在理论思考过程中,时常碰到词不达意、词非其意、词有他意等术语“陷阱”。一套词意准确的术语是建立理论的前提。本文较为全面地梳理和重释了与“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相关联的34条术语(图1)。为了便于查询,34条术语按照汉语拼音排序。

[扁平化设计] Flat Design

扁平化设计是指强调抽象、极简和符号化的用户界面设计风格或设计语言。关于扁平化设计较为全面、系统的表述源自designmodo网站的设计师卡里·寇欣斯(Carrie Cousins)。她在网站上提出了扁平化设计的五大特征(five pretty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一是拒绝特效(No Added Effects),二是简单元素(Simple Elements),三是注重字体排版(Focus on Typography),四是聚焦色彩(Focus on Color),五是极少主义(Minimalist Approach)[4]。对于移动互联网,一起有影响的标志性事件是开启智能手机先河的苹果手机于2013年发布的操作系统iOS 7。这款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摒弃了乔布斯时代的拟物化设计(skeuomorphic design[5]),采用扁平化设计,成为最早使用扁平化设计的流行软件之一(图 2)。

图1 / Figure 1有关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的34条术语34 terms about the Theory of God's-Eye-View Architecture

[城市地标] City Landmark

城市地标一般是指具有突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基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由于凡人视角街景是人们体验建筑的主要方式,因此通常以凡人视角来界定城市地标。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城市地标的体验变成以建筑屋顶与周边空间关联“图底关系”为主。类似于通常意义上的建筑与周边空间肌理分析图这样的技术图纸,在卫星图中变成可被体验的城市地标。换句话说,在城市及街区尺度的地图上,城市地标通常通过标注抽象的点来识别其区位;但在万能视角优先下,城市地标的视觉体验成为可能。在城市地标设计中,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变得优先重要。否则,可能导致在凡人视角下具有强烈形式感的城市地标,在万能视角下变得无迹可寻。

[城市肌理] Urban Fabric

城市肌理是指城市空间呈现出的某种有序结构,这既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物质表现,也是城市空间审美体验的来源之一。在大城市中,城市往往可以划分为由若干不同肌理构成的街区,这构成了城市空间清晰的识别性。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下,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上的古城均显示出清晰“图底关系”的城市肌理。而在不少现代城市中,则很难发现有序的城市肌理,常常看到的是混乱的空间秩序。在城市街区尺度上加强街区表皮设计、整合街区空间,是重塑清晰城市肌理的重要途径。

[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是指万能视角优先下可以被识别和体验的城市及街区范围的设计。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通过“缩放功能”(zoom in & zoom out),使得从宏观到微观所有尺度上的城市、街区及建筑都可以被识别和被体验。在这样的状况下,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设计至少需要增加针对万能视角优先下建筑屋顶或第五立面的考虑。在诸多现代城市中,很多现代建筑由于没有考虑建筑屋顶的设计,造成了城市中甚至中心区形成了被大量设备和设施所占据的荒芜的城市地表。在大城市中的街区尺度上,城市设计需要考虑街区表皮的设计。

图2 / Figure 2智能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左:拟物化设计;右:扁平化设计UI Design of Smart Phone. Left: Skeuomorphic Design before iOS 7; Right: Flat Design

图3 / Figure 3朱文一提出的地标设计扁平化五原则The five principles of Landmark design by ZHU Wenyi

图4 / Figure 4二维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www.zhuwenyi.com)The QR code itself is a form of aesthetics

[低头族] Phubbing

低头族[6]是指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获取信息和交流严重依赖智能手机等屏幕的人群。今天,无论男女老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低头族的行列。这样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影响建筑与城市的体验与设计,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与城市优先出现在虚拟空间的屏幕上,特别是智能手机小屏幕上。“万能视角建筑学”从一个方面探索了虚拟空间中建筑与城市设计应该增加的思考维度。

[地标设计] Landmark Design

地标设计是指在万能视角优先下城市地标设计除了考虑凡人视角街景体验之外,还要考虑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的地标在城市及街区肌理中的识别,以及作为建筑主立面的地标第五立面的标志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广泛流行的今天,地标设计还要考虑智能手机小屏幕上的建筑体验。

[建筑设计扁平化] Flat Design of City Landmark

借鉴扁平化设计的理论,朱文一教授提出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的地标设计扁平化五原则[7](图3),即突出二维效果(2-Dimensional)、追求极简风格(Minimalism)、注重字体排版(Typographic)、创造象征意蕴(Symbol)、巧用图底关系(Figure-ground)。广义地说,不仅是城市地标建筑,而且是所有建筑,都需要考虑扁平化设计所带来的广泛影响。在智能手机上,不仅是搜索卫星地图这样的万能视角为先导的体验方式,而且是阅读建筑图片这样的更为普及的、从万能视角到凡人视角的全方位建筑体验,都需要研究扁平化设计带来的冲击。这是因为对于体验者而言,除了极少数有机会到达现场体验的建筑之外,绝大部分建筑其实只存在于智能手机界面、电脑屏幕或是虚拟现实VR的头盔之中。

[第五立面 ] Fifth Façade

第五立面是指建筑屋顶所呈现的一个面。按照六面体来理解建筑,建筑物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有4个立面;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建筑地板的面被定位为室内空间;于是,建筑顶部面朝天空的那个面可以称为第五立面。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建筑第五立面可以理解为建筑的第一立面,甚至是建筑的主立面及主入口。

[二维码形式美学] QR Code Form Aesthetics

二维码(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的简称)[8]作为桥梁,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如扫码上网浏览网站等。二维码的优势除了反应速度快、信息容量高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展现出的强大形式感(图4)。二维码是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将信息换算成二进制的几何形体,并生成一个矩阵图。在数学二进制基础上生成的黑白小方块组合而成的图案有其独特的形式美学。首先是简约性。对崇尚极简主义的人而言,二维码图案一定是其最爱。因为二维码图案呈现为扁平化的二维平面,并且简约至只有黑白之分。其次是均衡感。二维码图案的整体形式给人以均衡稳重的感觉。类似中国文化中篆刻艺术,二维码图形颇有点“计白当黑”的神韵。这是一种艺术感很强的图案形式,其背后一定存在二进制数学与美学上的对应关系。最后是动态感。3个类似“回”字的方块布局在方形图案的3个角上,还有一个小一点的“回”字布局在右下角偏中央的位置。这样的构型使得二维码图案产生出某种优雅的动态感。有关二维码形式美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认知。

图5 / Figure 53D打印发光链设计方案,2018Proposal 3D Tracing, 2018

图6 / Figure 6“喀山池”设计方案,2018Proposal Kazan Pool, 2018

[凡人视角 ] Man’s-Eye-View

凡人视角(Man’s Eye View)也称为“眼高视角”(Eye Level View),即视点距地面1.5~1.6米左右的视角。所谓“凡人视角”优先,是指体验建筑以眼高视角为主要方式,这是因为在地心引力作用下,人的主要行为是站立或行走在地表上、穿梭于城市中建筑物之间。通常所说的观察日常生活的视角也是指凡人视角。这是绝大多数建筑设计考虑的视角,也就是以体验建筑立面为主体的视角。通常所说的建筑形式与风格,街道和广场的形式,还有建筑主立面及主入口、城市地标造型等,都是指凡人视角下的体验。凡人视角下体验的建筑与城市是局部的、不完整的,主要缺少对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的体验。

[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

谷歌地球是谷歌公司2005年推出一款地图浏览软件。通过这款软件,人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以最便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家。从最大的圆形地球到城市、街区以及建筑各个尺度上,谷歌地球展示出视觉体验意义上的建筑与城市形态。其中,万能视角优先成为谷歌地球浏览卫星地图的特点。与此同时,谷歌地球中的卫星地图及其“放大缩小(zoom in & zoom out)”的浏览方式,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将通常不兼容的宏观尺度宏大叙事与微观尺度日常生活空间连接起来。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建筑与城市体验的范围,成为构建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的前提之一。

[谷歌街景] Google Street View

与凡人视角不同,“谷歌街景”的视点略高于眼高街景,距地面2.0米左右。这是谷歌街拍车照相机的视点高度。与凡人视角通常在人行道上不同,“谷歌街景”的拍摄位置一般在道路上,但又不同于距地面1.0米左右的驾驶员或乘客眼中的道路街景。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建筑与城市,万能视角下的街景可以用谷歌街景所创造的街景来理解(图5)。

[极简主义建筑] Minimalist Architecture

极简主义建筑是指建筑设计追求“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这样的理念。方、圆、三角形等极其简单的几何形式通常被用于设计之中。在多数现代城市中,建筑形式过于丰富、建筑样态过多变化、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导致整体空间秩序丧失。在有的城市街区中,几乎每一幢建筑都在强调自身的重要性和中心性。在这样的状况下,以极简主义方式设计的城市地标建筑简洁大方,反而容易形成或重组所在街区的空间秩序(图6)。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是指在万能视角优先下除了考虑物质空间设计之外,还要考虑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的建筑在电脑屏幕上以及智能手机小屏幕上虚拟空间中的体验。这相当于为建筑设计增加了两个需要考虑的虚拟空间维度:一是万能视角优先下的建筑屋顶或第五立面体验;二是建筑在智能手机小屏幕(6寸至6.5寸)上的识别和体验。

图7 / Figure 7万能视角下的建筑屋顶、建筑主立面和建筑主入口,“赫尔辛基大台阶”设计方案,2015Rooftop, Main Elevation and Main Entrance of the Builing from God's-Eye-View; Proposal Helsinki Steps, 2015,

[建筑屋顶] Rooftop of the Building

建筑屋顶是指建筑物的顶部,也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在古典建筑中,建筑屋顶主要被理解为“屋顶、墙身和基座三段式”建筑立面中的屋顶。在现代建筑中,除了少数摩天楼地标建筑的顶部被精心设计、少数建筑一体化表皮设计之外,绝大多数“方盒子”建筑的顶部都被简陋的消防楼梯间和凌乱的设备设施所占据。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建筑师的缺失而使得建筑屋顶变成了建筑设计的盲区。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建筑屋顶不仅是建筑的第五立面,更成为建筑的第一立面:建筑的主立面及主入口。因此,对建筑屋顶的设计应该上升为优先级(图7a)。

[建筑主立面] Main Elevation

这里所说的建筑主立面并非建筑制图中无限远概念的抽象立面图,而是指凡人视角下距地面1.5~1.6米高视点,从正面或侧面通过视觉体验建筑物主入口的立面。在谷歌地球虚拟空间中,谷歌街景中可以在视点距地面2.0米左右高度上体验建筑主立面。但在万能视角下,谷歌街景所呈现的非建筑主立面,而是第二建筑主立面。因为在万能视角优先下,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变成了第一建筑主立面(图7b)。

[建筑主入口] Main Entrance

建筑主入口是建筑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整幢建筑的亮点。这是体现建筑物内外沟通的关键空间,也是人们辨识建筑物用途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名称都会出现在建筑主入口。从凡人视角体验建筑,针对整幢建筑,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建筑主入口及其建筑主立面;而在万能视角优先下,首先体验到的是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因此,在万能视角下,可以将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看成是建筑主入口及其正立面。可以认为,将建筑物名称设计在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上,开创了万能视角下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先河(图7c)。

[拟物化设计] Skeuomorphic Design

拟物化设计是指超写实设计,即在设计中追求物体的质感、光晕、阴影等特效。在书刊阅读时代,人们习惯以40~50厘米距离阅读B5和A3尺寸大小的纸质书刊。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将拟物化设计的精美图片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时代,乔布斯的“掌上理论”似乎确定了小屏幕的最大尺寸为6.5寸。苹果手机iOS7.0以前的版本均为拟物化设计的屏幕界面;iOS7.0及以后的版本,苹果公司设计总监艾维摒弃了拟物化设计的风格,转而采用扁平化设计来设计屏幕界面。这样的转变顺应了时代的变化。

[鸟瞰视角 ] Bird’s Eye View

鸟瞰视角是指如同鸟在空中飞翔时视觉体验城市与建筑的视角,其视点与所观看到的建筑之间呈0度至90度之间的角度。通常意义上,45度左右为常见的鸟瞰城市与建筑的角度。实际上,山城居民、在高层建筑生活和工作的人、坐飞机旅行的乘客等有机会体验鸟瞰视角下的建筑与城市。谷歌地球中针对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中心区建筑物,都模拟了接近真实视觉体验效果的全方位鸟瞰视角。在物质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针对建筑与城市体验的鸟瞰视角是一致的。

图8 / Figure 8万能视角下的建筑区位城市地标和街区层面建筑识别性,Plan O设计方案,2015City landmark on satellite map and Identity of the landmark from God's-Eye-View, Proposal Plan O, 2015

[区位] Location

区位是指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一般在城市及街区地图上以抽象的点来表识。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识别区位的尺度扩展区域至地球。在城市及街区尺度,万能视角下,通常的区位图上可以辨识城市地标等建筑物单体,使之成为可以体验的对象。如果在城市地标设计中考虑这一因素,就可以在通常用于区位标识的卫星地图上体验城市地标(图8a)。

[识别性] Identity

识别性是指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下可以被辨识的城市肌理、街区形态、地标形式。其中包含宏观尺度空间结构的认知、中观尺度城市街区表皮的感知、地标建筑第五立面的识别。万能视角下,清晰的城市空间结构、不同时期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城市街区以及突出的城市地标等是体现一座城市空间特色(Identity)的重要方面(图8b)。

[室内外景] Interior-Exterior

在建筑与城市体验中,室内外景是指与室外相关联的建筑物室内空间。与通常意义上的室内空间不同,室内外景关注室内外界面,注重室内外空间互动乃至建筑与城市的关联。例如,大片透明落地玻璃的建筑立面就具有室内外景的潜力;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也是室内外景的体验地;还有建筑屋顶本身就是室内外景的最佳体验地。除了极少数摩天楼顶部的观景台之外,绝大多数建筑屋顶都没有发掘室内外景的潜力。万能视角优先的建筑与城市体验下,建筑屋顶成为室内外景的重要场所。

[数字化生存] Being Digital

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出版了一本名叫《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9])的畅销书。按照他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他预测,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将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推出iPhone手机,及其后发布的iPad,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今天,城市中无处不在的低头族,预示着尼葛洛庞帝预言的“数字化生存”变为现实。

[图底关系] Figure & Ground

图底关系是指城市肌理中城市地标与周边街区之间的相对关系。通常具有好的图底关系的城市中,作为“图”的城市地标建筑与作为“底”的周边建筑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有序的城市肌理。在欧洲传统城市中,不少千年古城的城市空间图底关系非常清晰。但在大多数现代城市中,混乱的“图底关系”表现在城市空间无序、城市地标消失,成为“失落的空间”。今天的建筑与城市设计,旨在通过巧妙的构想和布局,提升城市空间的“图底关系”,既彰显城市地标,又重塑周边街区建筑。

[万能视角 ] God’s-Eye-View

万能视角,又称上帝视角,是指文学作品中第三人称表述的方式。在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体验中,万能视角指的是顶视视角。所表达的是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而通常意义上的总图(Master Plan)即视点在正上方无限远处所感知和理解的建筑与城市,表现出的是抽象的建筑与城市空间,不属于视觉体验建筑与城市的范畴。通常扁平状的世界地图是采用折叠展开方式展现的全球地理空间,与视觉体验上真实的圆形地球相差甚远。这当然不是万能视角下的地球。万能视角特指“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上展现出的从宏观到微观多个尺度体验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视角(图9)。

图9 / Figure 9万能视角下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个层次设计和体验建筑与城市,超级方体设计方案,2014Designing and experiencing architecture and city from macro, meso and micro scales from God's-Eye-View, Proposal Super-Cube, 2014

[万能视角建筑学] God’s Eye View Architecture (GEVA)

万能视角建筑学由清华大学朱文一教授于2015年提出。数字时代建筑学有3个方向的发展趋向(图10):一是数字技术下的建筑学,如CAD、Sketch Up、Revit、BIM以及大数据等数字平台为建筑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数字设计下的建筑学,如参数化设计、建筑表皮设计以及数字建造等的进展使建筑学的未来有了更多可能性;三是数字化生存下的建筑学,是移动互联网随智能手机普及后出现的全新领域。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在该领域进行了初步而大胆的探索。简要概括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即在设计理念上倡导万能视角优先;在设计方法上注重扁平化设计;在设计探索上挖掘二维码等现实虚拟化形式美学。相对于在现实空间中以凡人视角为主的建筑局部视觉体验,万能视角建筑学在虚拟空间中首次实现了区位、城市地标、建筑主立面(建筑屋顶)、鸟瞰、谷歌街景(接近凡人视角)、夜景以及室内景从宏观到微观尺度上建筑的完整视觉体验。

[万能视角优先] God's-Eye-View First

在谷歌地球万能视角下,城市与建筑的体验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到小尺度、从地球到区域、从城市到建筑,呈现出万能视角优先的特点(图11)。人们打开谷歌地球,首先看到的是万能视角下不同尺度的卫星地图。这样的视角意味着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的重要性提高了优先级,而这正是很多现代城市建筑最为忽略的。不少现代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屋顶甚至成为警匪片电影导演所钟爱的警匪追逐场景的拍摄地。从设计角度看,这样的建筑屋顶出现了建筑师缺失的局面。提出万能视角优先,也是呼吁建筑师重视建筑屋顶或第五立面的设计,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完整的设计。

[物质空间] Physical Space

相对于虚拟空间,物质空间是人可以视觉、听觉等知觉体验感知到的实际空间(Real Space)。在数字化生存下,空间可以一分为三:物质空间(Physical Space)、精神空间(Spiritual Space)和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物质空间是不同于精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所谓客观存在的空间。

[现实虚拟化形式] Real Virtuality Form

现实虚拟化形式是指能够连接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形式。通常情况下,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建筑作为物质空间的存在,可以进入实地体验室内外空间;而屏幕作为虚拟空间的界面,可以在界面上体验图片所展示的虚拟建筑。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可以成为搭建现实与虚拟空间的桥梁,如二维码(QR Code)就是其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形式如同本身就隐含虚拟的内容,可以应用二维码进行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创造二维码建筑和二维码景观。

[象征性] Symbol

象征性是指建筑所具有的承载历史文化基因的意义。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每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建筑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而作为城市地标存在的少量建筑则更具故事性。这是在积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可以看到的建筑现象。然而,在不少现代城市中,建筑已经不具备“史书”的价值。当所有建筑的“故事”终结之时,也就是居民逃离城市之日。在万能视角优先下,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在物质空间中的象征性,还要关注在虚拟空间中,也就是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上所呈现的象征性(图12)。

图10/ Figure 10数字化生存下的万能视角建筑学The theory of God's-Eye-View Architecture in the era of Being Digital

图11 / Figure 11平板电脑中的虚拟空间,谷歌地球公园设计方案,2017Virtual Space on iPad, Proposal Google Earth Park, 2017

[虚拟空间] Virtual Space

虚拟空间特指数字化生存下由电脑呈现出的、以视觉听觉等体验为主体的非物质空间,如各种类型的电子屏幕、VR头盔、AI场景等。这是一种由人设计及表现出来的空间。在数字化生存下,以物质和精神二元论无法理解虚拟世界,而以物质、精神和虚拟三元论可以将虚拟世界理解为独立于物质和精神的人工世界。

[夜景] Night View

建筑与城市的夜景体验,通常发生在庄严的行政区、热闹的商业区以及节假日期间的城市重要公共空间中。这样的体验多以“凡人视角”为主体,少有考虑万能视角下建筑屋顶或建筑第五立面的。对城市及其街区而言,夜景的体验在万能视角下和鸟瞰视角下主要表现在道路灯光以及汽车前灯和尾灯上面形成的线性光带上;而绝大多数建筑物处在黑夜之中。在万能视角优先下的建筑设计考虑夜景成为挑战(图13)。

[智能手机] Smart Phone

今天的智能手机,准确地说,应该称为“移动互联网终端”或“迷你笔记本电脑”。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不是用来打电话,而是用来浏览信息、获取信息、记录信息和处理信息,而这样的功能通常属于电脑所具有。这从一个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2007年是电脑公司的乔布斯而非通讯公司发明了智能手机。“万能视角建筑学”探索了考虑智能手机小屏幕上体验和设计建筑与城市的方法(图14)。

[字体排版] Typography

字体排版是指通过建筑名称等文字突出城市地标主立面及主入口的设计。在万能视角优先下,建筑屋顶或第五立面变成了建筑的主立面及主入口。因此,可以在城市地标设计中创造性地通过字体排版来强化建筑屋顶作为主立面及主入口的意象。这样的设计同时兼顾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小屏幕上卫星地图上城市地标的识别。字体排版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在万能视角优先下,作为建筑语言用于建筑设计中,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总图] Master Plan

总图是建筑制图中的技术图纸,通常用于标注建筑物用地范围的绝对坐标,建筑物在场地中准确位置及场地出入口、道路、停车场、绿地等场地设计方案。当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总图图纸或电子文件通常用作为档案存放和储存。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万能视角优先下,类似总图的建筑屋顶或第五立面不再是技术图纸,而被视为建筑主立面。

注释

Notes

“[ ]”是指该名词在万能视角建筑学理论中的特定含义。

图片来源

Figure Sources

文中图片均为朱文一工作室提供。

All figures are provided by ZHU Wenyi Atelier.

www.zhuwenyi.com

图12 / Figure 12Halo设计方案,2018Proposal Halo, 2018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建筑学万能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万能测谎仪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万能衣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