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化管理在降低街头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2018-03-06夏国珠孙国珍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初筛血站

夏国珠 ,孙国珍,陈 妍

(1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江苏省血液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我国经历了由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转变,1998年《献血法》颁布,国家对血液的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2005年卫生部颁布新的《血站管理办法》,2006年制定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一法两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力地保证血液和献血者安全。经过街头的初步筛查后采集的血液,回到血站,经过实验室严格的检测,有部分血液仍然会因检测不合格而报废。街头的初筛工作,把关太严,会流失很多潜在的献血者,把关过松,会导致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上升,血液报废率增高。在保证血液采集量上升的基础上,血液不合格率和报废率实现双降,是各个血站努力达到的目标。自从美国学者Peter.F.Drucker提出目标化管理理论以来,一直被各个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并充实,并被确认为八十年代最主要的管理方法[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适用于可以量化的指标控制,重在结果,强调个人的自我控制因素。血液作为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特殊物质,目前临床医疗用血仍需从健康人体内获得。中国是肝炎高发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降低因ALT检测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问题,是各大采供血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本中心于2015年开始将ALT、HBsAg、抗-TP检测不合格率量化到每位街头工作人员,并在每月月底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纳入绩效考核,视为本次目标化管理的开始。考虑到新管理方法实施有一段磨合期,笔者收集2013、2014与2016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强化目标化管理,街头采血工作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尤其是在降低ALT检测不合格率方面,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目标化管理方法

2015年每个街头工作人员的质量目标为:ALT不合格率≤0.85%,HBsAg不合格率≤0.35%,TP不合格率≤0.25%。每月底对每个工作人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每月计算每位街头工作人员的各项检查不合格率,超过目标者,扣发绩效工资,视为本实验的第一次目标化管理。收集本中心流动献血车2013年、2014年、2016全年ALT、HBsAg、抗-TP检测不合格率并进行组间比较。2016年3月将ALT、HB-sAg、抗-TP检测不合格率的质量目标进一步下调,视为本实验的第二次目标化管理。收集流动献血车2016年3月前8个月和后8个月ALT、HBsAg、抗-TP检测不合格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

1.2 检测方法

1.2.1 初筛。采血车ALT初筛采用photometer4040生化分析仪(德国ROBERT RIELE公司)和速率法。使用英科新创生产的HBsAg-TP联合金标试纸联检试纸条进行HBsAg和抗-TP初筛。

1.2.2 复检。ALT复检实验室使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速率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HBsAg和抗-TP检测采用厦门新创生物科技公司和上海科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1.3 统计学方法

EXCEL2007统计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年血液报废结果分析

通过本单位2014年到2016年血液报废结果分析,血液因ALT、HBsAg、抗-TP检测不合格导致的报废仍是最主要的原因(见图1,表1)。

2.2 2013、2014、2016全年ALT、HBsAg、抗-TP检测不合格率比较(第一次目标化管理)

图1 2014—2016年检测不合格情况图

表1 2013、2014、2016样本情况汇总 n(%)

结果表明,2013年—2014年未实行目标化管理,ALT、HBsAg、抗-TP检测不合格率三者组间均无差异,P值均大于0.05。2014年与2016年,转氨酶组下降明显,P值为0.0001,有统计学意义,乙肝、梅毒组无明显差异(见表2,3)。

表2 2013、2014、2016年检测不合格情况组间对照

3 讨论

2012年出台了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要求检测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Hb、血型七项内容,本中心血站除了严格检测以上七项内容外,还全面进行核酸检测,进一步缩短了窗口期的时间,对血液的安全起到了屏障作用。街头无偿献血的初筛工作原来只测血型,现在要筛查的项目逐渐增多。国内各家血站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血液筛查项目。本地区血站目前街头初筛项目是ALT、HBsAg、抗-TP、Hb、血型四项内容,但由于街头工作条件的限制、仪器、试剂的灵敏度不如血站内部实验室、以及有些献血者还有可能处于疾病的窗口期等原因,进过初步筛查的血液,采集回来仍然有可能报废。血液是人体生命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好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是我们血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3]。

表3 2016年3月前后检测不合格情况对照

ALT检测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是血站因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4-6]。ALT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时确实难以甄别。街头献血应加强献血者体检和健康征询的同时,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合理目标的制定是产生激励效果的基础,公平有效的激励是目标管理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本研究中不但对每位初筛工作人员的ALT检测不合格率给予目标控制,并在每周科务会上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讨论,各抒己见,给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本研究结果表明,2015通过第一次目标化管理,街头初筛ALT检测不合格率在目标化管理的作用下明显下降。而2016年3月继续下调初筛ALT检测不合格率的目标后,结果却没有显著差别,表明街头大家对ALT的检测,已经达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与单位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差异很小。HB-sAg、抗-TP初筛检测不合格率,在两次目标化管理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这项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结果判断也很简单,不是阴性就是阳性,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素较少,而ALT初筛检测的影响因素却很多,不同厂家的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各不相同,加样量的控制,温湿度对机器的影响,以及化验者对处于临界值的献血者的判断等,都对ALT检测结果有影响。目标化管理期间,街头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的学习,遇到问题常主动查阅、相互请教。对于转氨酶仪器的工作状态严格把控,及时维护,加强与复检仪器比对,发现问题及时向科室或厂家反馈。采集前试管的保存和采集后标本的保存与运输,都不应懈怠。

通过目标的激励,街头初筛化验的工作得到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使主观原因导致的初筛合格回去复检不合格的几率降至最低,直到处于一个稳定的较低水平。笔者推断继续降低检测不合格率,需要一些客观因素的改变如仪器或试剂的灵敏度、大环境的变化如乙肝发病率下降等。

[1] 张永红,云 俊.目标化管理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10(3):93-101.

[2] 欧小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不合格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3):1589-1589.

[3] 钟春平,申卫东,李 彬.临床输血服务与输血治疗[J].现代医院,2011,11(1):122-124.

[4] 王庆敏,朱红芹.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控制效果评价[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9(6):501-503.

[5] 李 红.克拉玛依中心血站2010-2013年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67-68.

[6] 朱紫苗.温州地区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71-73.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初筛血站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