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行记(四)

2018-03-06王军

快乐语文 2018年34期
关键词:詹妮苏珊娜雷恩

文/王军

到非洲已经一个星期了,我和妈妈对周围的环境慢慢熟悉起来。妈妈已经和工作机构联系过,很快就要开始忙碌了。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也在家,我便和相隔万里的爷爷奶奶视频连线,让他们看看我们在非洲的真实生活,好让他们放心。奶奶还是老样子,在视频那头没说几句就开始抹眼泪,幸好爷爷把镜头抢过去,要不我们就只剩看她哭了。挂断视频前,我对奶奶说:“奶奶,您别担心,坦桑尼亚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是发自内心的。”

听到我的话,爸爸动情地说:“你说的一点也不假,这份友好是有传统的。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坦赞铁路,就是中坦友谊的最好见证。”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好奇地问。

爸爸理了理思路,笑着给我娓娓道来:“20世纪中叶,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经过国民前仆后继、英勇不懈的斗争,相继获得独立。刚成立时,两国国力十分薄弱,都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以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当时,赞比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铜矿产地,是个内陆国家,而坦桑尼亚农产品丰富,东临印度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两个新兴国家都急需一条贯穿两国国境通往出海口的交通命脉,便共同向西方世界求援,却遭到无情的拒绝。就在这时,自身尚且困难的中国向两国伸出了援助之手。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帮助两国建起了西起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东至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坦赞铁路。在援建过程中,有60多名中方工作人员永远长眠于非洲大地,用他们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世代相传的友谊之歌。”

爸爸在讲述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我的心情也不禁变得沉甸甸的。是啊,那些和我爷爷年纪差不多的先辈,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不计个人得失,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奔赴非洲辛勤工作,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假使不是身处非洲,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我听爸爸讲这些往事,兴许会像我在国内的很多同学一样一笑置之,每天关心的只是吃汉堡喝可乐玩游戏看动画片,只知道无忧无虑地玩啊闹啊。忽然之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继而又想到了爸爸,他不也是新时代援建队伍里的一员吗?想到这儿,我以前对爸爸所有的埋怨和不理解,似乎都消散了。

“你们讲完了吗?我们该出门了。”妈妈已换好了衣服,从卧室走出来问我们。

是啊,今天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到邻居家做客。邻居早就发出邀请了,正好今天爸爸在家,我们就一起前往。

邻居是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男主人尼雷恩先生,是当地动物保护部门的管理人员,四十多岁;妻子苏珊娜,是一个家庭妇女;女儿詹妮,和我同岁,上小学二年级。尼雷恩先生和中国很有渊源,他年轻时曾被公派到中国的一所大学学兽医。

我们走出家门,就看见邻居夫妇已经站在他们家大门口迎接我们了。爸爸拍了我的背一下,我才害羞地叫道:“大爸爸,大妈妈,你们好!”

大爸爸?大妈妈?没错,相信你听到这样的称呼也觉得很诧异。这缘于坦桑尼亚的风俗,当地人通常尊称男性长者为“爸爸”,女性长者为“妈妈”。爸爸介绍这个习俗时,我和妈妈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可爸爸很认真,说我要入乡随俗,尊称邻居夫妇为爸爸妈妈。说实话,叫自己父母之外的人为爸爸妈妈,我无法启齿,可又不想破坏当地传统,因此内心无比纠结。最后,还是聪明的妈妈想了一个主意:“尼雷恩比你爸爸年长,不如称尼雷恩先生‘大爸爸’,称他的妻子‘大妈妈’。”

尼雷恩听到我的称呼,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爽朗地应了一声“嗯”后便大笑起来。见妻子还愣在一旁,他赶紧用当地语言介绍了几句,不懂中文的苏珊娜听后满脸笑容,弯腰把我搂在怀里,还亲了一下我。

这时,尼雷恩把藏在身后的小女孩拉到跟前,让她向我们问好。小女孩害羞地看了看我们,小声地用中文说道:“叔叔,阿姨,你们好。”

爸爸赶紧回了一句:“你好,詹尼!”

妈妈把礼物递给苏珊娜,说:“一点点中国土特产,希望你们喜欢。”

苏珊娜接过礼物,赶紧把我们迎进门。

我和詹妮跟在大人身后进了屋,就这样算正式认识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詹妮苏珊娜雷恩
十张感恩笑脸
十张感恩笑脸
十张感恩笑脸
十张感恩笑脸
母亲的惩罚
母亲的惩罚
当酒吧混搭理发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有趣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