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候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
——基于环境行为学

2018-03-05朱晓玥苏若男刘懿瑶艾嘉蓓黄启堂

福建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使用者座椅空间

朱晓玥 苏若男 刘懿瑶 艾嘉蓓 张 恬 黄启堂

(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2.厦门而构广告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8)

0 引言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虽说主要由卫生保障机制、大众道德素质等社会化因素引起,但医疗环境的提升能改善医生和患者的心理情绪,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便捷、舒适、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公众对医院的信赖程度。现下的医院空间环境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尽可能满足功能需求,更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会对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

候诊空间作为多数患者就诊过程中停留时间最久的区域,其环境的舒适度、便捷性等与患者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有着直接关联[1]。对于候诊空间设计的研究,国内也已有不少成果,其中不乏各项专业理论所支撑的设计指导原则。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国内的医院设计理念、方法,改善了候诊环境,但在候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上,不仅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对使用者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环境行为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为医院候诊空间环境品质的改善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弘扬人性,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行为及需求。

本文拟以台湾嘉义市阳明医院和圣马尔定医院为例,立足环境行为学角度,分析候诊空间环境对使用者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基此提出提升医院候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建议。

1 研究对象

1.1 阳明医院

阳明医院创立于1998年,原址为台湾嘉义市士林综合医院,2005年搬至嘉义市吴凤北路252号,临近嘉义市政府,民众易于到达。医院起初只是30床的骨科专门医院,2004年经重建成为全新的综合医院。阳明医院骨科声名远扬,人工关节和脊椎手术在嘉义市有一半以上占有率,服务到位。

1.2 圣马尔定医院

圣马尔定医院是一所天主教会背景的综合医院,由天主教修女医疗队创立于1965年。现有民权院区、大雅院区及芳安院区3个院区,示例为大雅院区,成立于1993年,地处嘉义市大雅路二段565号,是区域级的全科别综合教学医院,承办过多次医学活动,也是嘉义市重大事故的紧急救护医院。

2 候诊空间环境行为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从阳明医院、圣马尔定医院中各选取两个候诊区进行分析,调查的样本量各为100,使用者分布密度统计时段均为30min。

2.1 阳明医院一楼候诊区

空间环境较为柔和,墙面以白灰墙为主,配有多块木色牌匾;地面为大理石材质,门扇为浅绿色,还设置了座椅、电视机、绿色植物、报刊架及宣传栏等,设施较齐全,前方为主要人流通道,人流量大,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有49%的人在观望或发呆,36%的人在观看电视或交谈,少数人选择看报和玩手机。虽然空间内有两台电视,但由于通道人来人往严重干扰视线,导致专注于看电视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由于环境干扰而选择观望或发呆,且仅在空间的一侧设置报刊架,拿取报纸并不便利,因此看报的人也仅仅是少数。

图1 阳明医院一楼候诊区

在统计时段内,绝大多数人选择在电视①前方座椅等候,而电视②前方相对较少,可以发现电视机②比电视机①距离座椅远,同时电视机②前方座椅靠近便利商店,人流量大,因此出现了分布密度的较大差异。空间的两侧区域,多数人因个人便利倾向于选择首排和靠报刊的一侧就坐等候。

2.2 阳明医院三楼候诊区

空间环境与一楼相似,但座椅摆放位置、朝向、数量有所改变,长排座椅前方均设有电视机,座椅前方的中心放置了一个报刊架,空间内还增设了饮水机和装饰画,如图2所示。从图2可见,43%的人在看电视,比一楼候诊区的相应增加28%,可见,该空间的外界干扰较少,可能原因是座椅朝向、电梯及楼梯分散了人流,视线干扰减少,提高了观看电视的兴致;14%的人在看报,靠近中心位置的报刊架利于让更多人拿取报纸;而选择观望、发呆的人相应减少;交谈及玩手机的比例与一楼候诊区相差不多,可见二者受环境影响不大。

图2 阳明医院三楼候诊区

从密度分布图来看,大多数人选择在电视机前方就坐,且多选择首排及两侧的座位,其余座位就座率低,说明长排座椅因走动不便导致内部座位使用率低,饮水机旁的座位虽少,但满足饮水需求,就坐率高。

2.3 圣马尔定医院儿科候诊区

儿科候诊区为半封闭空间,内设座椅、沙发、电视机、宣传栏等,空间色彩以柔和的暖色为主,墙面涂刷粉色,配以淡黄色墙纸,融入画笔、城堡、房子等卡通元素,空间显得活泼有趣,如图3所示。图3显示,有37%的人在观看电视、26%的人在哄孩子、14%的人交谈、10%的人在玩耍、8%的人在玩手机,少数人在观望或发呆。活泼的空间设计、多样化的座椅组合及电视的动画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使用者的情绪,但因建筑空间的比例不协调而引起空间的压迫感难以消除,容易使人产生焦虑。

图3 圣马尔定医院儿科候诊区

分布密度呈现两边分散分布的现象,由于座椅的开放式摆放易使相对而坐的人产生对视而引起不适,为避免尴尬,多数人选择在中心区域靠诊室一侧的座椅就坐,也便于等候就诊,电视前的座椅也聚集较多人。可见,电视播放的内容对儿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减少家长看护负担。

2.4 圣马尔定医院送护中心候诊区

送护中心候诊空间较为宽敞,墙面和地面均铺设大理石材质,内设有座椅、电视机、仿真花草等,单排座椅有4个、8个和12个位置3种形式,4排或6排为一组进行排列摆放,整体空间给人一种安静、严肃的感觉,如图4所示。

从图4可见,有31%的人在观看电视,20%的人在交谈,17%的人在观望或发呆,14%的人在看书,12%的人在玩手机。宽敞的空间和冷色、硬质的石材装饰,营造出一种安静严肃的氛围,因此多数人选择安静的等候。

综合以上4个观察区点分布密度(图5),可以看出:仅诊室前的首排均匀分布,在此等候主要出于就诊及观看电视的便利。其余区域则呈现中间无人就坐,两侧集中分布的现象,由于就坐长排座椅的中间座位会对两侧的人带来不便,往往不愿打扰或被打扰,同时两个立柱与座椅十分靠近,更为使用者入座带来不便,导致这些区域座位使用率极低。

图4 圣马尔定医院送护中心候诊区

图5 候诊空间使用者行为及分布密度

由此可见,环境中人流穿行、设施布置、座椅排列、空间装饰等均会影响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形成不同的分布密度。

3 候诊空间环境需求分析

医院环境无法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必将出现各种问题,使用者对候诊空间环境的需求调查数据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候诊空间环境需求调查

空间设计风格上,大多数受访者都偏向于布置统一整齐的风格。圣马尔定医院有约37%的受访者认为候诊空间应增加艺术氛围;从实地观察可以发现,该医院的候诊空间布置单调,缺乏装饰设计。

座椅摆放方式上,半数以上受访者都倾向于组合多样化的座椅摆放;现有的摆放情况除儿童候诊区外,几乎是按常规成排摆放,且座椅过道狭窄,部分单排座椅数量多,致使内部座位使用率低。

与旁人交流意愿上,则因人而异,是否愿与旁人交流也不排除与环境创造的空间有关。

设施需求上,阳明医院候诊空间的室内景观较多,设置有报刊架、电视机、饮水机等,调查中绝大部分受访者对目前的设施现状感到满意。圣马尔定医院的候诊空间设置有电视机,而室内景观及其他设施设布置较少,因此,受访者对现状设施满意度不高,对室内景观、书报架、饮水机等需求较强烈。

空间色调上,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候诊空间的整体色调不会感到压抑,但圣马尔定医院的受访者对空间色调感到压抑的比例较大,约23%;阳明医院候诊空间的色调较为柔和,主要运用浅绿色进行点缀。有研究证明,绿色给人安全感,能起到安抚情绪、降低压力、缓解视觉和心理疲劳、提高效率等作用[2];而圣马尔定医院除儿科候诊区的色调较活泼外,其余主要以灰色系的冷色调为主,易使人感到压抑。

4 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建议

4.1 强化功能分区界限,降低干扰率

阳明医院一楼长廊式的候诊空间同时具备候诊和穿越的功能,却没有明显界限划分,形成互相干扰的现象,就坐的人肢体幅度过大会影响穿越的人群,而人群走动也会对就坐的人造成视线干扰。

空间领域通常指具有相对固定性及看得见的界限,候诊区和穿越区属于不同的空间领域,领域范围与被强化的知觉有关,空间未传达到应有的领域信息会造成使用不当。边界可以是线性界限,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也可以是区域间的过渡地带,包括不可穿越的障碍和示意性的可穿越界线。在候诊空间的铺装设计时,可利用不同颜色或材质的铺面来区分等候空间领域与穿越空间领域,或设置示意的线性铺装边界进行分隔,强化使用者对功能领域范围的知觉以降低互相干扰的概率。

4.2 采用组合式座椅摆放形式,增加使用率

候诊空间长排座椅紧密放置,会导致中间区域座椅空座率极高的现象。座椅摆放密度不合理,不仅对使用者造成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空间资源。

R Sommer[3]和E T Hall[4]提出个人空间和人际气泡的概念,即每个人周围都存在一个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个人心理所需的最小空间范围,是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的空间距离,分为亲近距离(0~45cm)、个人距离(45cm~120cm)、社交距离(120cm~350cm)、公众距离(350cm~760cm)。大部分候诊空间设置的座椅形成的个人空间范围小,会使人产生不安全心理,多数人选择两侧就坐以免随便走动而超越心理限定距离,打破他人的个人空间。环境行为学中还区分了社会向心空间与社会离心空间的概念,二者分别代表人对空间需求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社会向心空间倾向于多人聚集在一起,促使人互相交往;而社会离心空间倾向于使人们相互分开,极少或不进行相互交往。交往活动往往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矛盾统一,因此候诊空间的室内陈设要满足不同需求,既要提供公共交往的共享空间,也要提供一定的私密空间。候诊空间的座椅若采取多样化的组合方式,可以满足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有助于患者病情好转。面积较狭小的空间可将座椅稍作分割,增加使用率;面积较宽敞的空间座椅可采用圆形、方形、弧形等形式,或桌椅组合提供不同的公共等候空间。

4.3 注重室内空间比例,缓解视觉压迫感

圣马尔定医院儿科候诊空间的室内高宽比接近1∶1,空间狭长,且为一面开口、三面封闭的布局,空间包被性强,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感,随着人数的增加,使用者易产生焦虑感。

室内空间是按其形状被人们感知的,空间的高低、大小、曲直、开合等都影响人们对空间的感受[5]。狭而长的空间,由于纵向的方向性较强烈,具有深远感,易使人产生不适。因此,室内空间设计时要注重对空间形状、大小、曲直、开合的把握,为使用者创造一种平稳、安定、祥和的视觉满足。在无法改变室内空间布局时,可通过优化墙面竖向景观来缓解压迫感。

4.4 优化空间环境色彩,提升室内景观

临床实验表明,医院室内不同的环境色彩会对患者的行为心理及生理治疗起到一定作用。阳明医院的墙面以白灰为主,诊室门扇为浅绿色,多数受访者认为不会感到压抑,而圣马尔定医院的墙面与地面均为冷色调灰色系大理石材质,装饰整体色调不够柔和,大多数人认为会感到压抑。

不同色彩通过视觉反映到大脑,能引发兴奋、忧郁、烦躁、安定等心理效应,色彩治疗的理念正逐步被认同和应用[2]。医院候诊空间较开放,流线也较复杂,在进行装饰设计时,可结合色彩的冷暖、明亮、虚实等多重属性进行搭配,尽量降低色彩纯度,避免强烈对比,采用较安静缓和的色彩,以平复患者情绪[6]。圣马尔定医院送护中心候诊区的地面或墙面可选用淡雅而偏暖的颜色,如奶白色、米黄色等。材质选择上,可选用一些天然材料,如木材等,通过自然色彩及纹理拉近人与空间环境的距离。光线和通风上,尽量采用自然光,没有采光条件最好选用暖色调的柔和光线,增强空间的通风性。此外,可以增加装饰画等配饰品起点缀作用,增加环境的艺术氛围;还可在空间内适当配置景观植物,取代仿真花草,通过色彩疗法和植物疗法改善空间的景观,缓解患者的病情。

4.5 增加室内设施布置,选择最佳安放位置

圣马尔定医院候诊空间除布置有电视机外,其它设施布置较少,因此使用者对现状设施较不满意,对书报架、饮水机等需求较强烈。相较之下,阳明医院候诊空间的相关设施较完备,但存在数量不足或摆放位置不佳而导致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因此,在进行设施布置时,应结合候诊空间大小、使用者数量、服务半径等相对应的设施进行布置,以服务、便民为原则选择设置的位置,服务更多的民众。

5 结语

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医院候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关注,人性化设计对患者及陪护家属的行为及心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候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中的人流的穿行、设施的布置、空间的结构及装饰等因素对使用者行为及身心感受造成的影响,要充分尊重使用者对候诊空间的环境需求。因此,作为花费时间最长区域的候诊空间,更需针对使用者需求,从空间的布局、功能、色彩、设施及景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打破传统医院室内空间的局限性,改善候诊空间的环境呆板、冷漠、无趣的氛围,注重空间的人性化及艺术化的营造,为患者创造令人愉悦安心的候诊空间环境。

[1] 李艾芳,马静,孙颖.浅探医院候诊空间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4):480-485.

[2] 王凤娇.地域文化与色彩心理学的碰撞[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6):62-65.

[3] Robert Sommer.Personal Space: The Behavioral Basis of Design[M].USA :Prentice-Hall,1969.

[4] E T Hall.The Hidden Dimension [M].New York,USA:AnchorBooks,1966.

[5] 乔红娟.室内空间设计的形式法则[J].山西建筑,2006(8):54-55.

[6] 王珊,齐琪.医院候诊空间色彩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0):36-39.

猜你喜欢

使用者座椅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多功能环保座椅系列
奔驰S350车驾驶人侧座椅不能加热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