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升海西侨乡特色小镇思考

2018-03-05黄晓琼

福建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侨乡风貌华侨

黄晓琼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6)

0 引言

所谓侨乡,主要是指某些华侨较多、侨眷较集中的地方。侨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也有不少散布在其他省份,如浙江、海南和云南。其原因在于,如清道光闽浙总督赵慎珍语:“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以及20世纪特殊历史时期的两次移民潮影响。

早在唐朝初年,泉州沿海一带就有人前往菲律宾一带谋生,开启了福建跨越千年的华侨史。侨民通过古驿道远渡重洋,带回当地建筑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侨乡里有不少中西结合的精美建筑,承载着华侨历史文化的符号和印记。例如,泉州市永春县丰山村,小小的村子拥有3000多名海外侨胞,“家家是侨眷,户户有侨屋”。

海峡两岸经济区以福建省为主体,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就包括了10余著名侨乡。其地理范围与海西经济区有着很高的区域重叠性,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使其成为沿海经济发展带的关键节点。如此特色小镇,可以极大地刺激区域经济繁荣,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有力补充[1-2]。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依托侨乡特色,利用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特点的海西侨乡型特色小镇,使之成为展示华侨文化的窗口,构建主产业清晰、侨乡文化浓郁和体验式旅游一体化的侨乡特色小镇,努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势在必行,值得政府层面及业界予以关注的重要课题,有其特殊的必要性与迫切性[3]。因此,本文拟对海西侨乡特色小镇进行初步策划及设计思路梳理,希望引起业界的思考与探究。

1 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侨乡有回乡祭祖的习俗,许多传统民居就此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文化活化石。受沿海气候及当时建筑材料限制,闽南地区的居民普遍存在用石头盖楼房的习惯,弥足珍贵。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及踏勘,这些往日的迷人小镇历经多年,原有的风貌建筑外观貌破旧,居住及商业设施配套不完善,居住的舒适性极低,人口一直呈现流出状态。由于策划定位不清晰导致风貌无特色、承载能力差等因素,无法具备足够旅游核心竞争力,除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外,难有活力。

随着第一代移民渐渐老去,侨村靠着海外乡亲资助的日子屈指可数。而且,侨村在经历了华侨们过去几十年的扶持后,也渐次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如今,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老龄化和空心化。青壮年大多出外谋生,“386199部队”①成为主流居住人群,吸引人群回归是一大问题。如何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研究尚不系统,特色小镇建设,或各自为政,或千镇一面,产业支撑相对乏力,缺乏后续力支撑,整体发展过程缓慢。例如番禺飞龙游乐城,因为缺乏整体策划思路,毁坏了小镇原有的生态环境而刻意制造另一种风格的小镇,结果不尽如人意。

笔者通过大量调研,总结出目前国内具有侨乡的特色小镇大致有以下4种:

(1)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例如洛场村的“花山小镇”。

(2)产业型:例如晋江市东石镇有“中国伞都”之 称;中山市大涌镇是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以红木和牛仔裤产业为主。

(3)教育主题型:温州瓯海丽岙街道的肯恩小镇,以欧美教育文化为特色,以田园生活为基调,构建城镇的产业体系。

(4)金融创新型:瑞安侨贸小镇成为该省唯一以“侨”字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下文以江门赤坎镇、青田石雕小镇及莆田江口镇为例,对目前侨乡的特色小镇发展做简单介绍与分析。

①位于广东开平的赤坎古镇,拥有浓厚华侨文化底蕴,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侨去侨归,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镇。受欧美文化影响,这里有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骑楼建筑群,如图1所示。这些骑楼建筑既保留了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精华,又融入了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灰雕、彩色玻璃窗、淡黄外墙等民国本土建筑元素,与欧美的古宫廷式、古罗马式、哥特式、科林斯式、葡萄牙式、伊斯兰式等建筑风格相互交融,美轮美奂,独具一格。如今这里的骑楼一条街经过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与打造,已经成为著名的影视城,除了具备观光旅游功能外,当地人也居住其中,尚可通行。在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之前,它已经先行一步,以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培植和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目前以其骑楼特色和影视城为主线,成为广东当地影响力较大的侨乡特色小镇。

图1 江门赤坎镇骑楼风貌

②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城西南山口镇,主要发展传统经典产业——石雕产业,全镇80%以上都是华侨家庭,是名副其实的侨乡,以石雕产业闻名,镇里以“花旗街”为代表,多层西式小洋楼、法式小阳台、西式回廊等,深具侨乡特色,建筑风格令人印象深刻。目前的总体规划中,山口镇的城镇形象定位归结为“欧风古韵,山水石都”,石雕产业是其当之无愧的核心产业,包含了生产加工再到石雕销售的全产业链,并且向旅游业拓展。经过精心策划及梳理,进一步将石雕特色旅游业态进行细化,分为对外旅游配套服务区、石雕文化集中展示区、体验式生产旅游区、文化社团体验区和传统宅院民宿5大功能分区,业态丰富,焕发出强烈的内生动力[4],如图2所示。

图2 浙江青田石雕小镇

③位于福建省莆田江口镇的东大村,早在20世纪初,根据当地的风俗,华侨事业有成之后大多选择回乡建造大厝以供叶落归根之用。百年沧海桑田,这些明显受南洋风格影响的大厝洋房保存尚显完好,建筑形式及精美的石雕以及砖雕深度融合了东南亚建筑风格,如图3所示。如今蒜溪片区正被打造成具有南洋风格的文化创意小镇,保护性开发了目前保存较好的华侨民居和南洋大厝,规划中的东南亚华侨祖籍地将构建为以南洋特色为主导的休闲度假区。

图3 莆田江口东大村

2 侨乡特色小镇建设策划与设计思路

综上,笔者认为,海西侨乡建设对海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并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等独特作用,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如何力争找到真正的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之道?笔者认为,必须先从特色小镇策划与规划设计入手,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必须统筹布局,系统设计。

(1)文:即文化、文脉。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如何在开发过程中保住侨乡的“魂”,除了保护旧建筑,更要进行深层挖掘,而不仅仅只是将其舞台化。侨乡精神内核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有特点,例如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汹涌波涛的浮雕,可以帮助华侨返乡寻根的家族史族谱……如何深度挖掘、整理华侨历史、人文、传说资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注重对文化元素的提炼,才能真正保护与活化利用华侨文化。

(2)产:即产业策划及定位。特色小镇大可如小城,小可如街市,具有独特市井里弄的韵味,国内外已经有运作良好的成熟案例。特色小镇要成功,离不开产业规划,除了必须培植主要产业以外,仍应统筹考虑相关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这样,除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大大增强小镇的发展后劲,进而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只是单纯建设或者保护古镇风貌,没有找到产业的内生动力,相当于小镇没有持续造血功能,即使短期内可以吸引一部分游客,但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与潜力,无法真正运作与长远良性发展提升,前景堪忧。目前,许多村庄在美丽乡村的改造过程中,因为未能结合产业策划,发展无力继续而逐步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在产业策划的思想构建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结合上位及区域规划,形成差异化的产业,避免千镇一面,千镇一业,要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各个侨乡特有的产业资源,才能让每个小镇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产业潜力。

(3)人。传统小镇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的,但特色小镇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外来游客分享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兼具提供贸易、休闲、度假等商业场所。居住及城镇化功能是其基本功能,因此,在城镇化脚步越来越快的今天,侨乡如何留住当地原有居民,并能吸引侨民及外迁人口回归,除了要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之外,也要提升居住的生活质量。落实到具体设计上,除了繁荣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以外,从市政道路、交通组织、环境绿化、建筑立面风貌等整体提升,提供功能齐全的公共空间,完善各类配套设施,使小镇可休闲可娱乐,充分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

(4)城:城即特色小镇打造物质的载体。特色小镇必须建筑有一定的建筑风貌特色基础才能事半功倍,华侨建筑文化则是使其区别于其他小镇的触发点。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开平赤坎镇,在开发的同时首先要做好古镇的保护性措施。推动侨乡建筑艺术复兴,努力将骑楼、碉楼、洋楼等建筑元素融入城镇建设中,并非简单封闭城镇圈、简单割舍摒弃,还应重新进行城镇风貌规划。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和控制的要素,包括景观体系、周边自然环境提升、建筑分区开发控制、公共空间规划及配套设施梳理等,善用及强化侨乡建筑元素。

总之,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原有建筑进行详细踏勘及分析整理,针对性开发。根据其保护价值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开发强度和时间周期。例如,在挖掘景观风貌特色的时候,对特色建筑进行分类、分区,维护天然肌理,梳理并重塑城区面貌。

目前,传统的城镇规划大多仅对空间这个物质载体进行硬设计,而对于产业及文化这两大软性重要要素关注仍显不足,对策划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理解略显薄弱,在今后的特色小镇打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的前车之鉴。新型海西侨乡特色小镇从发展之初,立项之始,就应该各方共同努力,从总体策划功能定位、主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链持续发展动力,到侨乡文化内涵梳理,小镇建筑风格打造,配套公共设施,从后期运营招商引资,都应统筹发展系统思考,系统设计。

3 理顺侨乡特色小镇策划与规划设计关系

首先,策划必须由侨乡特色文化潜能及支柱产业挖掘开始,认真梳理和挖掘,确定特色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对规划特色风貌进行指导,力争塑造独具特色的小镇风貌,突出“特”而“强”,力求“聚”而“合”,以适应大休闲时代的发展。确认特色主导产业后,策划的工作内容应包括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布局的优化。

第二步,规划设计作为策划思路的物质载体,其特点是空间性与物质性,策划的思路,最终要落实到城镇的分区规划,立面风貌、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形态、市政绿化等。

由于策划与规划设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十分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两点进行梳理及分析:

(1)通过产业功能的集聚,形成特定的不同的功能区,形成不同的风貌分区。不同的特色产业,例如旅游业或者工业为主业,如何选址,如何分区域规划,如何利用原有城区的格局,应注意根据各自的特色产业特点和土地发展需求,尽量提高土地使用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整体布局及结构,以形成聚散有序的空间分区形态。

(2)由于产业长期形成的集聚效应和自然延展效应,上下游相关的产业链发展,会造就完全不同的城镇风貌,包括形体组合、街道形态,绿化及公共空间等都各不相同。例如以工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在建筑形态上与金融创新性的侨乡特色小镇一定大不相同。简言之,既有特色产业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持续发展动力,又有侨乡文化底蕴带来的特色传承,唯设计出整体风貌独具特色建筑风貌,才能真正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海西侨乡特色小镇。

4 当前侨乡特色小镇策划与设计问题及对策

(1)首先是特色风貌建筑征收及管理问题。由于产权业主不少移居海外,后人众多,房屋产权极为分散,不少涉及到隔代传承,甚至有产权不明等问题,给该项工作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度。笔者建议,可采用政府或者运营者租用形式,在尊重归侨侨眷意愿的基础上,尽量多地保留当地建筑形态,并通过提前公示效果图等形式,以有效提升当地居民接受度。

(2)目前特色小镇仅能观光游,体验式旅游住宿配套服务不足,游客夜不留宿,对特色小镇经济贡献值极其有限。大部分小镇目前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或者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侨乡文化不够突显,原本的生活方式因城镇化冲击而遭改变。因此,大力提倡引入市场资本进行整体开发,并政策性引导开发商向小镇运营商转型,统筹策划,系统开发,实现小镇真正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维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3) “晒家乡”成为如今许多第一代华侨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但目前侨乡小镇大多各自为政,规模有限,缺乏统一规划及设计,特色空间不够彰显,景观体系不清晰,公共空间不突出,无法达到足够的风貌吸引力。因此建议,在策划的指导思路下,通过高品质的规划,系统指导,全方位精心设计,以让实景和照片都具备侨乡特色。

(4)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共配套设施应达到旅游城镇的要求,尤其是旅游旺季,避免镇内经常出现交通混乱、大面积堵塞的现象。另外,小镇的污水处理、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也应满足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配套管理已有不同的专项公司,但还需通过政策引导及运营策划,吸引各类特色经营者参与,提供相应的大众休闲、娱乐度假、周末亲子旅游、运动周末游、特色商务等活动场所。

5 结语

侨乡特色小镇在海西经济圈建设中具有独特意义,应坚持高起点策划,在清晰的策划思路指导下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落实到风貌分区、建筑外观、公共功能布局、市政绿化、配套生活设施等人性化生态化的角度运营建设。

经济新常态趋向全生态文明发展,而侨乡传统中中西融合、开放包容的思维与气度为海西侨乡特色小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相信侨乡特色小镇可以引领新型城镇化,成为更多小城镇发展的样板。

注释:

①386199部队:意指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的发展,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广大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备受关注,被称为“386199部队”。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Z].2016-07-01.

[2] 大林.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

[3] 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海西经济区意见[Z].2009.

[4] 金永亮.关于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实践及借鉴[J].21世纪经济报道,2014.

猜你喜欢

侨乡风貌华侨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我的华侨老师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包裹的一切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