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土亦闻稻花香

2018-03-05

黑龙江粮食 2018年1期
关键词:秧苗基质秸秆

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的轻型无土育秧基质实验大棚里,宝清县副县长韩恩波拿起几棵轻型无土基质育出的水稻秧苗,又用力拔起几棵用营养土育出的秧苗进行对比。他指着轻型无土基质育出的秧苗说:“这个通气性好,养分供应充足”。

这一幕发生在日前召开的2017年水稻轻型无土基质育秧技术现场会上。该技术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金千瑜团队以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是在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下的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截至目前,轻型无土育秧基质已在各稻区大规模生产应用。

韩恩波所说的养分供应充足是其特点之一。“轻型无土育秧基质最大特点是以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并与无土基质母剂有机结合,养分组成与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较吻合。”金千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前背景下,研究和开发水稻无土基质育秧新技术,来替代目前的营养土育秧,是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土可取,育秧从何谈起?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标志。记者了解到,我国虽然在水稻耕作和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机械化种植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机插秧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导方式,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水稻机插秧面积只有1.8亿亩左右。在金千瑜看来,推行水稻机插秧,育秧是关键。

目前,水稻机插秧主要采用营养土育秧和带土移栽。据了解,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进盘育机插水稻种植技术和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始了我国育秧基质的研究。

其中,营养土由于养分全面、操作简单、育成秧苗质量高等优点而得到大力推广。但随着水稻机插秧面积的不断增加,育秧盘土的取土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制约水稻机插秧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盘土育秧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机插秧的发展,但严重破坏了土壤资源并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水稻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金千瑜告诉记者。

据测算,每1500亩机插秧的育秧取土要破坏约1亩农田或林地耕作层土壤;同时,育秧床土的取土、晒干、粉碎、过筛及运输、储存等环节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

此外,育秧床土的培肥、调酸、灭菌等不易做到均匀一致,床土质量很难保证,甚至造成育秧的秧苗参差不齐。“年复一年的育秧取土导致最终的结果是无土可取。”金千瑜说。

为解决取土难、破坏植被与环境等问题,利用自然资源及工农业废弃物等开发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从1981年我国水稻脲醛泡沫塑料育苗试验成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免疫育苗的出现,再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利用农业废弃物研究有机基质,虽然在无土育秧基质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种种条件,相关技术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2004年以来,我国开始对农机进行补贴,全国插秧机数量快速增多,对机插秧苗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盘育秧苗市场迅速壮大,商品化育秧基质开始涌现,促进了基质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目前水稻无土育秧基质一般是采用泥炭、农家肥、沼渣、造纸废浆等,添加化学肥料与高分子化学物质配置而成。“化学原料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质生产成本,也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高分子化学物质随秧苗移栽进入稻田土壤,其在土壤中降解周期缓慢,且降解残留物易对农田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泥炭等原料来源不可再生。”金千瑜解释道。

一举多得的轻型无土育秧基质

在现场会上,金千瑜用一句很专业的话解释了他们团队研制的水稻轻型无土育秧基质,“选取不同作物秸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为基质的主要成分与构架,添加一定比例的其它生物质材料以及有关营养元素、天然保水剂、膨化剂、粘结剂、促根剂与灭菌剂等”。

作物秸秆是首先被关注的。现场会举办地宝清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北大荒核心区,是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全年秸秆总产量约190.67万吨,秸秆量大、面广也成为当地政府部门头疼的事。

韩恩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水稻轻型无土基质育秧技术,当听到该技术能处理一定量的秸秆时,感到很高兴。而宝清县只是全国的缩影。

据介绍,金千瑜团队从2011年起开展水稻机插秧无土育秧基质关键技术的试验与研究,“无土基质母剂就研究、试验了好几年,现在还在加强研究。”团队成员、中国水稻所副研究员曹小超告诉记者,这正是新技术的核心之处。

而这项核心技术也使得基质拥有了很多优点,诸如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充足的养分供应能力,培育的秧苗质量高、抗逆性强、移栽返青快,秧苗根系盘结性好、与机插机兼容性强等。

记者现场发现,与会考察人员很轻松就能拎起一毯秧苗,这也是与营养土最显著的区别——轻。金千瑜团队的试验表明,轻型无土基质容重比营养土低85.19%,显著低于营养土。

2013年,轻型无土育秧基质技术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钟管镇“农投农场”首次开展大田机插秧5000亩示范并取得了初步成功,水稻平均亩产630公斤。

据金千瑜团队试验,轻型无土基质育出的秧苗在移栽4天后出现分蘖,比用营养土、有土混合基质育出的秧苗早4 天。同时前者处理的水稻在盛蘖期、齐穗期和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产量比对照高5.30%。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土育秧的营养土质量不均一、水稻秧苗易发病害相比,轻型无土育秧基质育秧无需养分、酸度等调节过程,质量稳定,不易发生病害。

“目前已筛选出若干种能培育出规范化毯状秧苗、成本低廉、与机插技术兼容性强的不同主原料来源的系列轻型无土育秧基质。”金千瑜向记者介绍,该项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潜力”

轻型无土育秧基质有很多优点,但金千瑜并不否认与营养土还有区别。在金千瑜看来,土是万物生长之本,“我们也是尽量模拟土壤的结构,使基质更利于秧苗的生长”。

据介绍,团粒结构是肥沃土壤主要的结构形态,团粒结构具有水稳性且不易为机械力所破坏,其功能在于使土壤肥力因素水、肥、气、热更为协调。模拟土壤团粒结构也是金千瑜团队努力的方向。

在现场有用户反映,因为该基质太轻导致灰尘大、秧苗出现顶盖的问题。“这些问题当时也想到了,正在寻找合适的天然吸水剂。”金千瑜回应道,并不想增加基质的水分,“目前基质含水量低于10%,生产的基质成品适宜长期储存,保质期均能达到3年以上”。

由于东北和南方的气候不同,出苗时间有差异,如南方一般在20~25天,而东北需要30多天。有用户反映,时间久了养分供应不足。在金千瑜看来,并不是养分供应不足,还是因为基质无法完全达到土壤结构状态。

但凡事总需权衡。相比其他无土育秧基质,金千瑜团队研制成的轻型无土育秧基质更符合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和保护土壤环境的发展趋势,也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

早在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了解到该项技术60%的成分来自农作物秸秆、40%源于天然矿物质后就认为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潜力”。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年,该技术在浙江、广西、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黑龙江等10多个省区开展了12.3万亩的试验与示范,取得较好示范效果。2016年,轻型无土育秧基质已在各稻区开始大规模生产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分析把畜禽粪便作为无土育秧基质的可行性,但目前大面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还有一定难度。”金千瑜说。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总量不断上升,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却不到50%。

但不可否认,无土育秧基质新技术是推进水稻机插秧甚至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而解决农田土壤环境、农业废弃物等难题也是其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科学报》)

甘肃广河“粮改饲”试点:秸秆变为优质饲料

新华社兰州1月24日电(记者王朋)寒冬时节,一场冬雪为黄土高原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路两旁的田地里,随处可见一个个白色的“大雪球”,格外引人注意。

“这些都是用玉米秸秆粉碎打包成的饲料草包。”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说,在玉米成长到一定时期,用机器把玉米和秸秆一起粉碎打包,发酵1个月左右,“大雪球”就变成了优质青贮饲料。

马进福介绍,广河县存栏牛10.5万头,羊120万只,畜牧养殖是广河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但长期以来,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优质饲草供给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广河县牛羊养殖业的发展。”

2017年,广河县成为甘肃省“粮改饲”试点县,县农牧局按照“政府推动、农户联动、市场互动”的模式,依托当地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推广“为养殖而种植”的新思路,实现玉米秸秆变为优质饲料,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过去玉米收获后,有些村民把秸秆堆满了村落,用来烧饭烧炕,还有些村民把秸秆就地焚烧。”十里墩村村支书马忠海说,“现在要把没用的秸秆变成有用的饲草,这能靠谱么?”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十里墩村村民伊思哈把家里的3亩地玉米加工成了青贮饲料。

“一亩玉米能产3吨多青贮饲料,家里3亩地,可以满足自家一年的饲草需求。”伊思哈说,他家里养了2头牛、100多只羊,过去冬季,他家饲草不足,把地里收获的玉米全部加工成饲料也不够用,每年还要多花费4000多元购买玉米。“现在‘粮改饲’将玉米秸秆变为优质饲草,节省了家庭额外购买玉米的成本。”

十里墩村共358户1907人,超过300户村民从事牛羊养殖业。“2017年,村里有100多户村民参与‘粮改饲’工作,共打包饲草500多亩约2000吨,解决了村里优质饲草供给不足的难题。”马忠海介绍,秸秆成饲,一方面村民增添了优质饲料,节省了成本,带动村里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助农增收;另一方面杜绝了秸秆乱堆、秸秆焚烧现象,减少火灾隐患,村容环境变得更好了。“看到效益显著,其他村民表示2018年也要加入‘粮改饲’。”马忠海说。

创新工程助水稻所腾飞

在“十二五”结束前,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稻所)就举办发展战略研讨会,对水稻科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进行了预测和判断,并提出了水稻所“十三五”发展战略。

“主要精髓是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大力推进强化科技创新、培育顶尖人才、拓展成果转化三大重点工程,深入开展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等五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引领水稻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宏伟目标。”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大胆改革 成效显著

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水稻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才是一切科研活动的核心。“近年来,我所建立了利于创新、激发创新、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程式华说。

这主要体现在,水稻所实施以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用人决策制;创新团队实施全员聘用制和岗位任务制;大力引进青年英才,目前从国内外引进院级青年英才4人、省千人计划1人。

科研产出是科研活动的结果。“我们围绕激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建立了以科研能力和成果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即‘定岗定酬、绩效激励’。”程式华介绍。

所谓“定岗定酬”,就是按照院创新工程管理办法,所有员工分为研究、管理和支撑系列三类,每一系列的岗位工资分为“三档九级”;“绩效激励”就是将成果奖励、发明专利、成果推广面积、发表论文、咨询建议等科研绩效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量化、奖励。

据了解,由于各项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相对公平合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稻所科研人员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积极性和创新性也得到了全面激发。与创新工程实施前的2012年比较,2015年总绩效增长35%,人均绩效增长30%,每个绩效点奖金提高25%。

成果转化是科研服务产业的关键。水稻所以试点种业权益改革为契机,制定了科研人员分类、种业科研成果权属确定、科研人员持股兼职审批等一批引导性文件,明确和规范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以及持股等创新管理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股权激励、完善兼职政策,切实激发起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顶天”“立地”,促进未来水稻发展

近年来,水稻所在“顶天”和“立地”这两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在“顶天”方面,国际顶尖学术论文发表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水稻所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I期刊发文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院选顶尖SCI核心期刊论文不断增加。

今年上半年,全所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SCI论文数达到65篇,接近创新工程实施前、2012年(第一完成单位23篇)全年的3倍,其中有2篇论文在The Plant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上述论文的发表,极大地丰富了水稻科学理论,为水稻育种从经验育种向分子设计育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立地”方面,科研成果服务产业支撑有力。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水稻所共有“陵两优722”“天优8025”等94个品种获省级以上品审委审定(认定),“中嘉早17”“内5优8015”等21个(次)品种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创建的杂交稻恢复系“华占”被国内育种界广为应用,截至目前,以“华占”为恢复系配组已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达到58个,参加各级区试超过100个;2016年,“华占”系列品种制种量超过2000万公斤。

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始终是水稻科研的核心目标。“为此,我所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野生稻资源有利基因与种质创新,挖掘、创制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等特异种质资源;大力加强超级稻育种研究和稻米品质遗传改良,选育、示范推广一批超级稻品种、优质稻品种,满足水稻生产和消费需求。”程式华表示。

水稻分子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研究重点。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斥巨资投入研究,期望获得高产、优质及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并拥有其专利权,以抢占水稻科研制高点和商业化育种的主动权。鉴于此,水稻所下一步将依靠水稻种质资源优势,加大分子与发育生物学研究力度,为未来水稻发展提供源头变革技术。

同时,“我所还将加强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加强新种植条件下有害生物灾变规律与机制研究,开展稻米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全程控制技术研究等。”程式华说。

为积极应对国外低价大米进口增加、国内稻谷价格下跌等新常态、新形势,促进水稻产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稻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稻所将进一步加强水稻发展战略和政策创新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促进水稻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秧苗基质秸秆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不同基质对一串红种苗生长的影响
农民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