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对区域林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推动作用

2018-03-04余元林

绿色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扶贫林场造林

余元林

摘要:指出了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经过林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开展场外造林,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及省级项目资金抓好环境治理,恢复生态,提升森林质量,推动了区域扶贫工作,探讨了其场外造林的成果效应,提出了实施场外造林开展产业扶贫的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场外;林场;造林;扶贫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1-0163-02

1 引言

2000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在贵州省林业厅的领导下,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以下简称林场)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在林场经营范围之外,与地方政府、村集体合作,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实现了场外造林9.0619万亩,流转前的荒山、矿山迹地全部披上了绿装,森林覆盖率从百分之几增加到百分之九十几,蓄积从几乎为零增加到19.92万m3,生态环境得到了治理和恢复,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林场为此先后获省级“绿化先进集体”、国家级“生态建设特殊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林场”等荣誉,多人获得省级、全国绿化奖章。

2 林场概况

林场始建于1958年,是贵州省林业厅直属林场之一,总经营面积15.35万亩,场部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离贵阳市区30km。林区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北郊及黔南州惠水县,地处长江、珠江流域上流,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省城贵阳第二环城林带的多植物群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公益职能。

3 场外造林的方式及规模

林场根据立地条件和区域特点,采取兼并收购、补植补造、租地造林及合作造林方式,累计实施场外造林、补植补造9.0619万亩。

3.1 兼并收购补植补造

一是2000年收购永兴村集体林场,面积0.1158万亩,收购费24万元,一次性付清,解决了原承包经营个体拖欠银行和村集体的资金。二是2011年兼并企业性质的国有祥摆采育场,面积2.335万亩,林场承担其12名在职职工工资及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家属的生活补助费。彻底解决了该场职工工资发放问题和职工生活不稳定不和谐的局面。

3.2 股份合作造林

从2000~2006年先后对贵州铝厂采矿区周边的村集体矿山荒山迹地,涉及修文县4个和白云区2个村集体,面积1.778万亩,方式以村集体出地,林场出资金、技术和管理,期限为50年。林木产权双方共有,在合作经营造林范围内产生的所有收益按照林场与村集体8:2的比例分成。

3.3 购买林地使用权

面积4.8331万亩,涉及岗度镇6个村集休,林场一次性支付给村集体购买林地使用权资金299万元,村集体使用这笔资金开展修路、办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林等经营管理资金由林场全部负担,村民参与实施,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渠道。

4 场外造林带动林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

林场经过十多年的场外造林发展,在经营、保护和培育森林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项目资金投入,这些资金一部分用于村级组织的项目实施经营管理费用,一部分主要用于当地村民的劳务支出,劳务投入达4892.5万元,惠及人口达到3000余人,绝大部分家庭因参与项目劳作实现了脱贫。

4.1 直接造林

4.1.1 补植补造

主要采取人工促进方式,封育并进,面积2.45万亩,支出资金367.5万元。

4.1.2 全面造林

主要在荒山荒地和矿山迹地上进行,把好设计、整地、栽植、种苗质量关,确保多项措施落实到位。包括:速生丰产林1.0万亩、商品林基地建设0.3万亩、农发项目0.3万亩、植被恢复费造林0.15万亩、珠防工程造林0.3万亩及常规造林4.55万亩,合计面积6.6万亩,支出资金1980万元。

4.2 森林抚育

从2010年开始采取割灌除草、通风透光、间伐林木提升森林质量。面积8.2万亩次,合计支出820万元。

4.3 国储林示范基地建设

采取现有林分间伐改培,提质培优林分质量。面积0.2万亩,项目总投资280万元。

4.4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采取开设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重点隐患区域杂物清理等措施,达到森林生态安全的目的。建设资金平均每年15万元,按17年计算,累计支出255万元。

4.5 护林管理

聘请当地村民作为护林员巡护森林,抓好制止偷砍盜伐、森林防火等工作。共聘请护林员48名,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费每年70万余元,按17年计算,累计支出资金1190万元。

5 场外造林成果效应

5.1 推动区域林业及生态建设作用明显

场外造林的林地多为地方多年难以绿化的矿山迹地、荒山和疏于管理的国有采育场、集体林场,林场的人驻并实施集约化经营,短期内实现了全面绿化和有效管理,累计为白云区、修文县、惠水县灭荒8万余亩,推动了区域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同时,通过场外造林,林场森林资源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实现经营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3个同步增长,分别由1999年的7.1万亩,16.6万m3,56.3%增加到15.35万亩,50.73万m3、88.6%。

5.2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一是提供就业岗位,林区群众收入增加,在林区设置长期性和季节性护林员岗位,在造林、抚育、育苗、防火设施建设等林业生产工作中,也为林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季节性就业机会。二是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多家企业投资落户林区发展,在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的同时,企业也为当地提供了较高的就业机会。三是为推进森林旅游和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条件。现多家林下种植养殖户人驻林区,为带动林区群众收入拓宽了渠道。当地政府还在林区规划森林旅游项目并投入资金打造道路、观景台等基础设施。

6 实施场外造林开展产业扶贫的建议

6.1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技术等优势,加速扩面提质工作

在南方国有林区,特别是贵州的国有林场,面积普遍偏小,但林木更新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功能强大;国有林场一般从建场开始就有吃苦耐劳的传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管理经验,有一支长期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程技术、护林队伍,在开拓创业、吃苦耐劳方面有先天优势;同时,国有林场改革后,制约林场发展的因素已经得到了全面解决。有这些有利因素,要充分运用到国有林场扩面提质方面,可以采取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方式进行,对毗邻国有林场面积较大的集体林区(包括残次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荒山荒地、石漠化区域),以政府主导,林业主管部门主抓,林场积极参与,采取林地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和管理权转变的模式流转给国有林场管理,有利于森林质量的普遍提高。林场实施场外造林十余年来,原来的荒山、矿山迹地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后,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当前,林场拥有一整套场外造林和管理的经验,在探讨扩面提质方面碍于机制和体制的约束,受到很大的限制,完成难度大。举柏龙片区来说,处国有扎佐林场经营使用权流转的6个村集体林地面积近5万亩,但当地包括6个村集体在内集中连片的未成林造林地、半石漠化荒山荒地存量不低于10万亩,如果按照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流转给林场管理,那么该片区域的2个1类保护树种,8个11类保护树种(来源于惠水县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以及動物资源的保护和栖息地将发生很大的功能变化,该片区域可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恢复到生态良好的水平,项目实施对带动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提供很好的渠道。

6.2 充分利用优质森林资源,合理高效开发使用

人类从森林中走出,要回归森林利用好森林对人类的养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比重大、容量也大,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是对森林资源最好的保护,能够达到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的作用。就当前而言,森林康养、林下种养殖、森林小镇建设是宏观利用森林资源的最好载体。森林资源作为最好的平台,国有林场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选择好恰当的区域、合理的方法、有利的渠道正确使用好森林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6.3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社会功能,在扶贫攻坚中发

挥带动作用

中共贵州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扶贫”作为贵州发展的三大任务之一。作为生态文明推进的践行者,在任务面前要与时代挂钩,勇于担责,勇敢担当。国有林场虽然没有政府的诸多行政功能,但有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项目建设的神圣职责,所以在扶贫攻坚中,要立足于森林资源管理最大化的发挥作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在安排生态护林员工作中,多吸纳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森林培育方面,就近使用当地贫困户人员进行劳作扶贫,就近就业。国有林场除采取林业产业项目实施扶贫外,也要摸清林区群众社会情况,开展助学、助病、助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分担社会责任,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与社会和谐发展职责共同担当起来。

参考文献:

[1]付德刚,邵飞,张刘东,等.山东省国有林场场外发展林业情况初探[J].林业经济,2015(3):23~25.

[2]彭定萍.论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对区域林业与生态建设的推动作用[J].广东科技,2014(2):126,102.

[3]廖云娥.试论钦廉林场场外造林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J].经营管理,2015(7):21.

猜你喜欢

扶贫林场造林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数字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