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窄带成像技术和蓝激光成像技术在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

2018-03-03黄留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滤泡白光息肉

曲 浩, 崔 俊, 黄留业

1.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266071;2.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

窄带成像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第1代图像增强内镜(image enhanced endoscopy,IEE)[1]。其特点是NBI不需要内镜下喷洒染色剂,即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的范围、表面结构、黏膜下血管及腺管形态,尤其是能够显示黏膜表面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但是,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其视野较暗,远端病变的分辨率低,因此在空间范围较大的器官应用时受到限制,且NBI对结直肠腺瘤的发现率较白光内镜并不具有优势[2]。而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BLI)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内镜系统,较第1代IEE具有更亮的图像、更高的分辨率。作为第2代IEE,BLI系统具有白光、BLI、BLI-bright 3种观察模式,采用两种波长的激光(410 nm 和450 nm)作为光源,其中白光模式使用波长450 nm 的激光可以显示黏膜深层的血管和结构形态,通过激发荧光物质产生更亮的图像,用于观察病变的外部结构;BLI模式用波长410 nm的激光可以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和微结构形成清晰图像,用于观察近端病变或放大病变的详细血管形态;BLI-bright 模式可以提供更亮的视野,适用于较远病变的观察及更精细的放大观察[3]。本文主要概述NBI及BLI在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NBI技术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

1.1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结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在发病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造成患者预后普遍不良,因此早期发现及诊断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早期结直肠癌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及直视下活检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但有时由于取材深度浅、范围局限等缺陷造成无法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准确判断[4]。柏文霞等[5]对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NBI对结直肠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χ2=31.048;18.955,P<0.05)。鹿博等[6]对66例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行NBI及EUS检查,结果显示,NBI观察到的病变轮廓、表面结构、微血管形态的图像清晰度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EUS可发现隆起性病灶并进一步确定浸润深度、广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与普通白光内镜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结合已有内镜下分型进行内镜下组织病理诊断,NBI内镜可通过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血管分型,能够克服普通内镜盲目取材的缺陷。NBI联合EUS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作用,为患者早期治疗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1.2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 目前UC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7]。UC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对病情分期、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的评估,完整准确的评估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对疗效的观察[8]。常规肠镜检查对UC患者的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严重程度的准确判断尚有一定的局限性。NBI可依据炎性反应累及的深度对UC进行临床评估[9]。NBI联合放大内镜可观察到肠黏膜构造的细微改变和毛细血管的形态[10]。孟祥坤等[11]对47例活动期UC患者分别进行普通内镜、NBI联合放大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研究结果显示,组织病理学分级与NBI联合放大内镜分级的加权Kappa=0.729(P<0.001),表明二者具有很高的判断一致性。而NBI联合放大内镜比普通内镜对诊断轻、中度活动期UC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提示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UC活动期是一种准确而可靠的检查方法。

1.3NBI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息肉NBI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是在NBI内镜下通过氩离子体将高频电流无接触地作用到病变部位,使其凝固,从而达到消除病灶的治疗方法。研究[12-13]证明,NBI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用于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2 BLI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1结直肠息肉BLI内镜通过3种观察模式对结直肠息肉的大体形态、放大内镜下的病变界限、病变表面的微结构形态和微血管结构进行观察,结合已有内镜下分型进行内镜下组织病理诊断。YOSHIDA等[14]对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BLI检测发现的31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 BLI无放大模式对判断直径<10 mm的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息肉的诊断准确率为95.2%,明显高于白光内镜的83.2%(P=0.004),但对直径>10 mm的息肉,BLI的准确度为98.9%,白光内镜为98.3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BLI对直径<10 mm的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息肉诊断更有价值。IKEMATSU等[15]报道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BLI组检测到的腺瘤平均数(MAP)显著高于传统氙灯光源组(1.27±1.73vs1.01±1.36,P=0.008);BLI组观察时间长于氙灯光源组(9.48 minvs8.42 min,P<0.001)。SHIMODA等[16]报道的一项对127例患者前瞻性随机研究结果显示,BLI检查后行白光内镜检查组结肠腺瘤漏诊率为1.6%,明显低于白光内镜检查后行白光内镜检查组的10%(P=0.001),因此与传统白光内镜相比,白光内镜能明显提高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降低结肠腺瘤漏诊率。

2.2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对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帮助。为了探讨BLI是否也有助于确定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YOSHIDA等[17]对纳入研究的104例结直肠癌病例采用广岛分型分别进行NBI与BLI放大观察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发现,依照NBI分级,放大BLI对结直肠早癌浸润深度判断准确度为74.0%(77/104),放大NBI的准确度为77.9%(81/104)。由此不难看出,与放大NBI一样,放大BLI系统可以有效判断早期结直肠癌病变的浸润深度。NAKANO等[18]对748例结直肠息肉用BLI放大模式和小凹腺管形态分析观察,结果显示,两者对黏膜下深层癌(dSM)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5% 和92.1%。如排除广岛分型的C2型,BLI放大模式对dSM的诊断准确率为95.9%。该研究认为,大部分结直肠息肉可由BLI放大的模式观察分析确诊,无需小凹腺管形态分析的结论。但在广岛分型C2型中必须增加小凹形态分析。

2.3淋巴滤泡与慢性肠道症状淋巴滤泡增生与慢性肠道症状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TAHARA等[19]对300例患者进行白光内镜与BLI检查对比发现,与传统的白光结肠镜相比,BLI可清楚地观察到淋巴滤泡增生,经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多少与患者年龄和慢性肠道症状如便秘和腹泻等症状相关。且升结肠淋巴滤泡严重程度与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有关,认为淋巴滤泡严重程度与下胃肠道功能失调有关。

3 结论

NBI和BLI较白光内镜具有更清晰的分辨率,可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癌前病变、UC和慢性肠道炎症等疾病的诊断,有利于提高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判断癌黏膜下浸润深度,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虽然NBI和BLI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病理活组织检查,但二者作为结肠早癌和炎症的诊断手段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滤泡白光息肉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白光LED无线通信的研究进展
白光(选页)
从白光的花鸟画中感悟写意精神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