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制实验

2018-03-03边彦超刘小兰康绍珠李雅婷梁诗毅曹刚陈飞虎陈林文朱芝秀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杀性氏杆菌琼脂

边彦超,刘小兰,康绍珠,李雅婷,梁诗毅,曹刚,陈飞虎,陈林文,朱芝秀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鸡巴氏杆菌病,又称鸡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传染病。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死率较高,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气候剧变之时多发。本病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同种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不同种种动物间偶见相互传染[1]。

图1 皮肤、黏膜、浆膜出血

图2 胸腔积液

图3 肝针尖状坏死

图4 心肌、心冠脂肪、心内外膜点状出血

图5 肠道弥漫性出血

2015年5月中旬,江西南昌某养鸡场发生疑似鸡巴氏杆菌病病例,剖检发病鸡可见全身皮肤、黏膜、浆膜点状或片状出血(图1);胸腔积液,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图2);肝表面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的坏死点(图3);心肌、心冠脂肪、心内外膜点状出血(图4);肠道弥漫性出血(图5)。临床上呈急性败血性死亡症,初诊为鸡巴氏杆菌病。取坏死肝脏无菌操作细菌分离,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出血性败血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实验动物:死亡鸡,来自江西南昌某养鸡场;实验鸡,购自江西农大动科院养禽小组。

1.1.2药品及试剂:5%兔血琼脂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自行配制);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北京奥博星生物责任有限公司);药敏试纸、微量发酵管(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鸡唾液乳酸杆菌由江西农大动科院预防兽医教研室保存。

1.1.3实验仪器:AIR TECH超净工作台 (苏净集团安泰公司);COCI光学显微镜 (重庆光学仪器厂);Motic数码显微镜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HH.BII.420BS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科学仪器厂);LDZX-40BI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2 方法

1.2.1细菌分离培养:采取病死鸡的肝、脾、心等组织,触片、瑞氏染色;同时无菌操作划线接种于5%兔血琼脂培养基、TSA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37℃恒温箱培养24 h,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溶血状况等,挑选单个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菌体形态特征。挑取经过革兰氏染色后的单个菌落,划线接种于5%兔血琼脂平板,放入生化培养箱,37℃培养24h,进行纯培养。纯培养后的分离株分别命名为 JX01、JX02、JX03、JX04、JX05。

1.2.2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将分离菌分别接种至微量生化反应管中,37℃恒温箱培养24~48 h,观察其生长变化情况,方法按微量生化反应管说明书进行,发酵管分别加入1~2滴无菌血清。

1.2.3体外抑菌实验

1.2.3.1分离菌药敏实验:按照琼脂扩散法[2]做药敏试验,将分离菌血清肉汤培养液分别涂抹5%兔血琼脂培养基,37℃恒温箱培养24 h后,测量其抑菌圈的大小。

1.2.3.2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体外抑制实验。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37℃培养24h后,均匀涂抹于血清琼脂培养,其上放置牛津杯,将鸡唾液乳酸杆菌加入牛津杯至满,37℃恒温箱培养24h,观察并测量抑菌圈大小。

1.2.4致病性试验:将分离菌无菌操作,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放入生化培养箱,37℃培养24h。分别取0.5mL血清肉汤培养物,肌肉注射3只健康试验鸡;同时,分别取0.5mL血清肉汤培养物,口腔喂服3只健康试验鸡,24h观察其发病情况。并将发病死亡的试验鸡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

2 结果

2.1 分离菌培养特性

病死鸡的肝、脾、心等组织瑞氏染色镜检,均可见菌体呈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图7),疑为巴氏杆菌。兔血琼脂平板和TSA培养基上均分离到形态一致的菌落。兔血琼脂平板上菌落生长良好、不溶血,呈半透明、湿润、似露滴状,表面闪光(图8);TSA培养基上菌落直径在1 mm左右、灰白色、湿润、光滑;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单个菌落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大小为 0.25~0.4μm×0.5~2.5μm,单个或成双排列(图 9)。

图6 乳酸菌体外抑制

图7 瑞氏染色(10×100)

图8 闪光小菌落

图9 革兰氏染色(10×100)

2.2 分离菌生理生化鉴定

实验结果:靛基质、枸橼酸盐、尿素酶等阴性;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对乳糖不能分解;能还原硝酸盐。见图10、表1。

表1 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

2.3 分离菌药敏实验

结果如表2,分离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G、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中等敏感。

2.4 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体外抑制实验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mm

5 株分离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4、26、25、31、 33mm,如图 6。

图10 分离菌生化试验

图11 鸡胸腔积液

图12 心包积液,肝脏坏死点

图13 食道浆膜出血

图14 气管环死出血

2.5 致病性试验

3只肌肉接种0.5mL致病菌液健康鸡12d内死亡,3只口腔喂服鸡24d内死亡。解剖口腔喂服死亡鸡,可见胸腔有橙黄色透明的积液(图11);心包内有大量橙黄色透明液体,肝脏有大量坏死点(图12);食道浆膜出血(图13);气管环出血(图14)。从试验鸡肝脏中分离到与原分离菌染色形态、培养特性完全一致的的细菌。

3 讨论

3.1根据临床病理特症,分离菌形态特性,菌落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等试验结果,比对伯杰氏细菌分离鉴定手册[3],确诊该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3.2本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大部分一致[4~6],只有个别糖发酵试验[19]以及硫化氢试验[20]不同,可能因为菌株变异造成。

3.3分离菌对青霉素G、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与杜冬华发表的论文[18]相同,与刘红玉发表的论文[15]不同;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中等敏感,与黄忠森[16]发表的论文相同,与马增军[17]发表的论文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地域、菌株差异等造成。

3.4长期以来,在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分离菌耐药性越来越强[7~10],寻找减少或取代抗生素的有益菌迫在眉睫。本实验所做的乳酸菌体外抑制实验取得了的较好效果,可为后期运用于临床提供理论根据。

3.5本分离菌致病性试验,实验动物呈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剖检发病鸡可见全身皮肤、黏膜、浆膜点状或片状出血;胸腔积液,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表面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的坏死点;心肌、心冠脂肪、心内外膜点状出血;肠道弥漫性出血。急性败血性死亡症,与宋晓娜发表的论文[21]一致。分离菌致病性强,注射12h就可引起鸡死亡,为强毒株。

3.6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对多种动物如鸡、鸭、鹅、火鸡等都具易感性[11~14]。 因此,不宜混养。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接种,定期肌肉注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1mL/只[1]。发生疫病时,应立即隔离患病禽,严格消毒其污染的场所,进行紧急治疗,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倪语星,王金良,徐英春,等.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规范[M].第 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R.E.布坎南 , N.E.吉本斯,等.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第八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4]李增魁,侯统楠,罗妍玉,等.天峻县牦牛巴氏杆菌的多重 PCR 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 2012, 21(8)∶10~13.

[5]王彩丽,荣俊,王化俊,等.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5)∶1162~1165.

[6]周伟,李能章,魏学良,等.雁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34(6)∶498~500.

[7]张红见,韩志辉 ,李成业,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3)∶35~36.

[8]唐先春,吴斌,索绪峰,等.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5, 36(6)∶590~595.

[9]汤生玲,房海,陈翠珍.78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10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测定[J].中国畜禽传染病,1987,33(2)∶42~43.

[10]黄海燕,王印,彭娟,等.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CR鉴定方法的建立[J].畜牧兽医学报,2012,43(7)∶1111~1116.

[11]姜志刚,马文戈,于力.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 [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32(3)∶183~185.

[12]马晓菁,王静梅,剡根强.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学报,2010,30(9)∶1193~1196.

[13]颜赟,刁有祥,程彦丽.一株鸭源巴氏杆菌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 2010,40(6)∶584~588.

[14]孙翠平,王金良,李书光.雏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荚膜 PCR 分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37(7)∶521~525.

[15]刘红玉,邵周伍林,李刚,等.一株鹅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4(2)∶119~123.

[16]黄忠森,王强,左瑞华.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03~106.

[17]马增军,芮萍,张军辉,等.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5(7)∶93~95.

[18]杜冬华,周静,孙继国.雏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今日畜牧兽医,2006(11)∶4~5.

[19]林逢生,王永林,华育平.梅花鹿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其荚膜分型的研究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1)∶49~53.

[20]罗凤珍,张衍俊.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山东畜牧兽医,2005(4)∶1~2.

[21]宋晓娜.鸭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杀性氏杆菌琼脂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高透明度琼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