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趣生意经

2018-03-02金姬

新民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菁菁郊野户外运动

金姬

野趣,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人而言,充满商机。

把乡愁化作效益

根据上海市农业旅游经济协会2017年9月公布的数据,历经20多年发展,上海已建成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项目)358个,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业园区、生态园林、民俗文化等六大类模式。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全年接待游客1900多万人次,带动1.63万农户;年接待万人以上规模的景点98个,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旅游总收入1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3.86亿元。

这两年,上海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出现了最新亮点——郊野公园。目前上海第一批试点实施的7个郊野公园,6个已陆续建成开放,逐步发挥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市民假日出游的新选择。

以2015年10月开园的上海第一个郊野公园——金山廊下郊野公园为例,它的一个目标就是打造田园小镇。在廊下,东边是诸如食品加工的产业园区、中间是村镇,西边是郊野公园。廊下镇党委书记沈文举例说明郊野公园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说我们草莓基地,原来的观念是生产草莓,把草莓卖到城市里。现在借鉴了城市的先进理念后,转型变成了一、二、三产融合,让市民们来采摘草莓,做草莓蛋糕和开展农间的绘画沙龙。让原本100亩地的价值变成300亩,升值很多。”

此外,不依托政府资金支持的廊下郊野公园,仅2017上半年就吸引了游客56.18万人,创造收入达1000多万。其中,廊下郊野公园离枫叶岛较近的板扎猕猴桃基地和天母果园每逢双休日人流量约800人次,日均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沈文把成功的秘诀在于归结为——让农民住进安置房,尝试保留了57幢民居并改成民宿,“洒落”在廊下郊野公园中,以点带面,让村民自主参与,建设田园小镇。

通过对廊下游客的样本分析沈文也发现,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端人群来的频次更高,“许多海归带着他们的子女从市区赶来,或许这里就是人们重温乡愁的地方。”他说,最繁忙的一天,廊下镇接待了两万人。

由此可见,在如今的上海,郊野公园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此处正在成为承载人们乡愁的地方。

值得称赞的是,上海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们,这几年也对江浙皖的旅游开发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正如户外运动达人、摄界环球旅行的张菁菁对《新民周刊》所说:“国内景区的开发模式一般是这样的——许多景区前身都是由摄影师率先发图,照片吸引了一批户外人,口口相传,去的人多了成了气候,当地政府再鼎力支持,一个景区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接一个,户外运动溢出了休闲旅行的效应。”

户外运动的溢出效应

对于一些“70后”“80后”和“90后”而言,无论是自驾游抑或是参加旅行社安排的线路,都感觉不够刺激,也少了一些乐趣。于是,户外运动大行其道。和普通游客不同的是,玩户外的驴友不走寻常路,也能给当地带去不小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不经意地成为原生态旅游的开发者和推广者。

张菁菁透露,目前上海有几百家户外俱乐部,部分俱乐部取得了旅行社资质。户外分为AA和商业两大类,前者是领队也和大家共同分担费用;后者会有平台收取一定费用用于添加俱乐部的出行安全装备等,领队可以领取一定的报酬。

在户外界,会把出行的线路分为虐线、探险线和“腐败”线三种。

所谓虐线,是对体能和户外生存能力有一定要求的,费用只包含包车费、保险费和公用装备费,主要是队员自己背装备,一般搭帐篷露宿野外,自己带炉头套锅。这样的户外旅行不购物、不住农家乐,对当地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但是,这样的线路的附加值很高——往往是那些旅行团到不了的地方,如果景色不错,久而久之就会吸引更多人前来。

如果是探险线,可能会涉及瀑降、攀岩等野外项目,如同《跟着贝尔去探险》,对于驴友的体能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而且,真正玩户外的都烧钱,一套装备从帐篷、防潮垫、睡袋、头灯、登山杖、登山鞋到冲锋衣最便宜也要好几千,如果经常外出走虐线或探险线,对装备的要求就更高,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这对于户外品牌商而言是一大商机。

“腐败”线是近几年愈来愈受欢迎的线路,除了不购物,基本上和旅行社差不多。队友们可以住农家乐,吃得也不错。有些户外俱乐部甚至会在农家乐搞篝火晚会、吃全羊,带上幕布和投影仪放露天电影,组织大家做游戏,这种形式的活动,受到了大部分户外新老驴友的喜爱。

在张菁菁看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当下盈利最高的可能是这几年兴起的亲子线。“比如说双休日去国家建的步道,或者参加一个研学班,把小朋友拉到山里研究植物和小动物,再请个老师讲讲自然科学,家长很舍得花钱。”

张菁菁坦言,上海周邊的户外线路基本很难有新线路了,“浙江和安徽虽然山多,好的都被开发成景区了,剩下的路线不好走,景色也一般。”不过,如果问问当地的农家乐老板,也许会有一些推荐。

张菁菁希望,国内旅游部门能借鉴一些国外的做法——在一些不适合开发成景区的地方修建户外营地、栈道和小路。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户外运动者的路线,将对当地环境破坏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效益,尤其在一些无人区或者野外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户外运动将是野趣经济的重要一环。endprint

猜你喜欢

菁菁郊野户外运动
ASpy in Shanghai
冬季户外运动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结合南海子郊野公园市政规划咨询设计浅谈城市郊野公园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