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个月亮,放在地上

2018-03-02依江宁

莫愁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屋枕头诗意

文依江宁

造个月亮,放在地上

吉木出生在海南万宁农村,小时候在海边长大,家里的院子铺着白色的海沙,吉木用木棍在院子的地面上画画,超大的鸭子、猪、鱼虾螃蟹……从小吉木就对自然、艺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和好奇。

长大后的吉木依照家人的期望,考上厦门大学生物科技专业,但吉木没有从中感到任何兴趣,反而童年那些无拘无束的经历,呼唤他寻求更自由的艺术世界。大学期间,他试着做了一件行为艺术作品《白墙》,在学校取得了巨大的反响,这让吉木信心大增。毕业后,吉木毅然放弃自己的专业,投向了影像、设计与装置方面的艺术创作,并远离家乡来到了中国的艺术中心——北京。

2015年6月,吉木参加一个主题为“光源”的灯光节。吉木做了几个立方形的发光体,把它们带到郊区无人的废墟。被光体照亮的工业遗迹,在星空下变得温柔而神秘。那个夜晚,他和几个邀请来的朋友在这个废墟里围着发光体读诗、唱歌、分享故事。那一刻,吉木的灵感再次迸发:既然有了发光体,为什么不在地上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月亮呢?假如让月亮照进人们焦虑的阴霾,用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感受,岂不是可以让人们跳脱出枯燥的日常,给生活增添更多新奇色彩?

彼此联结,诗意地交流

吉木的想象力让梦想在现实的土壤中生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月亮吧,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亲切,像烛光一样温暖。”2016年5月,他发起了造月亮的项目——MOON 计划。MOON计划是以湖面、草原、沙漠、城市广场、楼顶、图书馆、废墟等空间为场景,在不同场景内放入柔软的球形光体装置,并借助光体装置营造出不同的充满诗意的空间氛围,他希望用这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月亮,“让诗意变成可以感知的实体”,在这种氛围里让参与者“彼此联结”。

为了完善月亮装置,吉木花了大量心思改进装置,自己画图纸,和工业设计师交流怎么外接气泵、内接电源怎么安装、哪种底座更加合适……最开始,“月亮”只是一个“手电筒+气球”,后来,月亮的外壳慢慢从PPC材料换成硅胶,然后又换成橡胶,无论从装置还是材料,“月亮”都有一个很大的精进和质量提升。

小时候,我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在缀满星星的天空下,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心里想着要是能把它摘下来多好?

一个叫吉木的人,做的就是这样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在地上造一个像月亮一样柔软的球形发光体,为繁华都市打造了一个奇妙新世界。

在活动设计里,吉木把月亮装置放进夏夜的湖面,夜深人静的时候,皮划艇划向温暖的湖水中央。柔光环绕,仰望星河,虫鸣蛙叫,像一支夏夜的摇篮曲。

MOON计划有一次活动安排在北京郊区的一间书屋,书屋在山里,夜晚的山路漆黑,不少人有点害怕。吉木没有让大家打开手电筒,大家手拉手走过一段路后发现,夜晚的月光和星光已经足够照亮这条小路。MOON团队提前踩点后知道,这些习惯了城市灯光的眼睛,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在月光下看清脚下的路。最后到达书屋需要拐过一个弯,人造月亮提前已经放置好,屋前有一片水塘。这些人走过最后这个拐角,就能看见被“月亮”照得透亮的书屋倒映在水面上。大家围着这个“摸起来像果冻一样”的人造月亮,一起看书读诗,彻夜长谈,在月光下凝视彼此的双眼,体验超越语言的交流。

MOON计划从发起到现在,已经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十六位小伙伴,先后在不同的地方举办过三十多次不同主题的活动,每一场活动都带给追寻者们完全不同的新奇感受。

点亮城市,照亮梦想

MOON计划有一个“晒月亮”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描述自己心里最向往的和月亮相遇的场景。一个叫德尔的朋友,想象的是用一万个枕头堆成的山,山谷是枕头,山脊也是枕头,大家穿着睡衣,在“枕头山谷”里围着月亮躺成一圈。吉木和大家采纳了这项建议。随后,吉木联系了单向街书店,准备了五十多个枕头,邀请五十名参与者在月光下共眠,并把梦境记录在洁白的枕头上,然后分派给大家分享梦境的任务。大家通过分享梦境的活动,主动与陌生人产生连结和沟通,这也正是吉木愿意看到的。

吉木

2017年6月,吉木带着MOON计划和“TREEP旅行”合作,组织了一场以“逃离都市”为主题的活动。他们住在荒郊野外,围着篝火,读诗,聊天,做手工。最后一天,山里下起了雨,吉木在屋子里造了个月亮,他们围着柔软、温暖的月亮,回忆生活,畅谈理想和人生。

有很多人问吉木,MOON计划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吉木从未给出过一个标准的答案,他认为这才是MOON计划的精神所在,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感受和解读,对着月亮,人们也许更能体认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猜你喜欢

书屋枕头诗意
好消息!第二所“钱学森书屋”建成啦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大树里的小书屋
冬日浪漫
打呼噜的枕头
黄豆枕头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