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节归途,中华民族的缱绻与诗意

2018-03-02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冷无霜清霞点评乌耕

莫愁 2018年5期
关键词:椅背扎西回家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冷无霜清霞 点评/乌耕

春节,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有任何一种文化,比中国的过年回家路,更能精准映射中华民族的宽宥与隐忍,执著与缱绻。那些在外漂泊艰辛打拼的人,只要春节一到,无论关山阻隔、雨雪狰狞,也阻挡不住他们奔向家乡的脚步。

等候他们的是父母的笑容,是烟花爆竹中孩子们的欢闹,是亲手在家门上贴一副对联和大大“福”字后的满足。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端起酒怀,那一刻,在外打拼的委屈、路途中的艰辛,便会化为乌有。

其实,人们想回的不只是儿时的那个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朋,直至整个国家和天下,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构建的交通客运网络的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春运回家难的问题,人们的回家之路变得舒适、便捷。虽然拥挤、拥堵、意外仍不可避免,但有一些时刻总能沁入人心,让人们在春节回家的路上不再跌跌撞撞、慌慌张张。

在这条既是终点也是起点的回家路上,彼此温暖的人们将满怀着希望和期待,向着新时代、新征程出发。

3600公里,父子相依

十年前,西藏拉萨市的扎西和妻子卖了农用车和青稞地,揣着5万元来到北京从事服装生意,儿子次仁三年前也来北京上初中。因为在老家买了新房,扎西决定今年早点回家过年,妻子提前一个月回去打扫新房了,扎西要忙完手中的活后才能和儿子一起回家。可就在回家前的晚上,南京的客户突然打来电话要求补货,这打乱了扎西的计划。“工人都回家了,客户又要的急,做生意最怕丢信誉。”扎西赶紧退票,立马通知几个不回去过年的工人来赶活。

等忙完这批活,离大年三十还有四天,买不到票了。他看了天气预报,这几天天气还不错,回家心切的扎西决定开车回家过年。3600公里左右的行程,如果顺利,应该能赶上年夜饭。

快到京石高速出口收费站时,“砰”的一声闷响,车的右后侧被撞了。扎西停下车,责问肇事车主,次仁拉着惊魂未定的父亲说:“爸,别着急。”把三角警示牌远远地支在车后,扎西拿出手机拍照,记下对方的车牌号,报了警。好在被撞击的尾部并不影响驾驶,对方赔偿修车费后,父子俩继续上路。这时扎西想起儿子刚来北京时,他开车带儿子去玩,在长城脚下车抛了锚,眼看天就要黑了,儿子站在那里急得快哭了,不停地问“怎么办”。仅仅过了两年,看到儿子面对突发事件竟如此淡定,扎西心里开心极了。

到达西安已是晚上10点多了。躺在床上,白天的惊恐还没有完全散去,扎西对儿子说:“我看看能不能买到票,你坐车,我一个人开车回去。”儿子极力反对:“阿爸,我就坐你的车,你不是经常教育我坚持就是胜利吗?”“可是我不想再发生意外。”“我倒觉得不完全是件坏事,那是老天爷在提醒我们不要放松警惕,有了这次教训,我们以后开车更加小心谨慎,不就好了吗?”“谢谢你!”扎西摸着儿子的头。次仁被父亲这句突如其来的感谢搞得莫名其妙。“谢谢你像男子汉一样冷静地帮助阿爸,谢谢你给了阿爸坚持下去的理由。”

第二天开始,扎西犯了腰疼,勉强开到了格尔木,一到旅馆就睡下了。他对儿子说:“阿爸休息一下,你自己去买点吃的。”“你都这样了,我哪有心思吃饭,你趴在床上,我给你按摩。”儿子的手热乎乎的,或许是心理作用,扎西感觉疼痛减轻了些。“阿爸,我知道你的腰有老毛病,出发前,我把阿妈给你买的中药护腰带着了,我去拿。”几分钟后,次仁拿来护腰,往父亲腰上一围,两个人都笑了:护腰差不多有三尺,长了一大截。次仁立马跑到酒店服务台借来针线。他皱着眉头,微微眯着眼,试图将线穿过细小的针眼,穿了十几次才成功。扎西趴着指导,次仁一针一线笨拙地缝着护腰,时不时倒吸一口冷气。扎西知道那是针扎到了他的手指头。看着儿子额头渗出的细密汗珠,扎西一阵心疼,却又欣慰无比。

进入西藏地界,父子俩都有了高原反应。扎西小心地驾着车,不敢有一丝怠慢。次仁的脸色紫青、发亮,扎西的头也越来越疼,他开始担心儿子的安危。糟糕的是,离唐古拉山口200米的地方正在修路,严禁车辆通过。

一个半小时,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就在扎西感觉坚持不了时,路开通了,所有车辆陆续驶离唐古拉山口。此时,扎西的第一袋氧气早已用完,儿子正在吸另一袋仅剩不到三分之一的氧气。

“你现在必须吸我的氧气,这样我们才能下山。”儿子边说边把氧气管插到扎西的鼻孔里。儿子的举动是扎西完全没想到的。

从唐古拉山口到安多,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里,扎西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泪水涌出来,怎么擦也擦不完。他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一直不愿松开,好似一松手,儿子就会远走高飞。

剩下的路异常顺利,大年三十下午3点,父子俩终于到家了。次仁下车后,仰头深深吸了一口气,兴奋地享受家乡的味道。扎西的妻子早就在门口等候,她挽住扎西的胳膊,为次仁系紧围巾。扎西的目光迟迟无法从妻子身上转移,团聚的幸福将旅途的疲惫瞬间抹除。

餐桌上,扎西和次仁一口气吃下两大盘饺子,心满意足地打量着明亮而温暖的新家。不善言辞的扎西趁妻子不注意,悄悄抹了抹眼睛,“这就是家,无论在外辛苦多久,无论离家有多远,回来了心里才踏实,才乐呵!”

郭小平

列车上,无言的暖和谢

尽管铁路部门加开了多趟列车,车站依然人山人海。还有五天就过年了,人们脸上淌着遮盖不住的喜气,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车厢,这是上海开往长春的高铁。

一位银发老人涨红着脸,逐排核对座位号和手中的车票,终于选定12排C号坐下,庞大的旅行袋放在脚边。乘务员小姐走过来,指着头顶上方的行李架说:“请把包放上面。”

老人的脸更红了,宛若刚灌了半斤二锅头的醉汉。他起身,一边放行李,一边咕哝:“我知道,我知道。”显然,他不愿被人当作一无所知的乡下人,尽量做出一副熟门熟路的样子。每当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乘务员姑娘经过,老人就会看似无意地把头转向窗外,胸脯因紧张而起伏。

列车缓缓启动,老人低着头,努力用余光瞅见旁边的乘客如何放下小桌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照着样,把手中的保温杯放小桌板上,然后双手抱着后脑勺,心满意足往后靠。

竖直的座椅靠背为老人带来新的烦恼。眼看着边上的乘客放斜椅背,他也开始研究机关。起初尝试直接用手往后推,很显然,没成功。他抬眼看看上方,企图从天花板找出答案,仍一无所获。他东摸摸,西摸摸,一双苍老的手,似刚出土的老树根,摸索着做地毯式排查,始终找不到能放斜椅背的机关。

开始只是好奇玩玩,不多久,老人便认真起来。想必年轻时是个不服输的主,老了坐趟高铁也能与椅子杠上。

人们各自打发着寂寥的时光,没人注意老人,强烈的自尊心容不下他向邻座乘客求助。过道另一边有位中年男人,大概从上车起,就注意这位倔强又可爱的老人了,他轻轻摇摇头,笑了笑。眼前这位老人,大概让他想起了家中的老父亲。

男人吹了声口哨,无意似的把手搭在扶手上,夸张地翘起兰花指,抠动扶手前方的活动块,后背一挺,椅背立刻往后倾斜了三十度。男人漫不经心瞥向老人,结果令人失望。老人在我行我素地摸索,顾不上看他的现场教学。

男人重新竖直靠背,夸张地做第二次演示。

过道那边的老人,此时已脱去外套,急得满头大汗。他心急如焚,又不得不作出一副镇定自若的表情。他悄无声息把手伸向座椅下方,摸索好一阵子,停顿片刻,又摸向扶手。眼看着接触到了活动块,手就收回了。

男人的心吊在嗓子眼,差点脱口而出,但他适时管住了嘴。他不愿看到老人因尴尬而坐立不安。

男人饶有耐心地将椅背竖直,再放下,再竖直,再放下,做着夸张的肢体语言,啪嗒啪嗒,像个好奇的孩子把玩一个新玩具。

老人依然埋头苦干,脸色越来越红,几乎达到燃点,快烧起来了。

男人着急了,发出各种响动,放小桌板、拧瓶盖、咕嘟咕嘟喝水……余光始终在老人那边。

老人聚精会神忙乎自己的事情,对右边的忙碌充耳不闻。

男人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左手摸着活动块,做好预备动作,用若有所求的眼神看着对方,“咳……”大声干咳起来。

忙碌的老人抬眼,看到男子一动不动的定格镜头。如果拍电影,此处应该由两幅特写画面交替呈现:一幅是老人欣喜得熠熠闪光的双眼,一幅是男人夸张的兰花指。

老人总算看懂了示范,欢喜得像个小姑娘,羞涩地垂下眼睑。他转身扳动活动块,椅背却纹丝不动。

男人用右手朝下方指了指,示意老人的座椅机关在右侧。这位学生领悟力不错,马上抠动右边机关,他期待着这次一定会成功。椅背像故意使坏似的,傲立在身后。

老人再次看向男人,四目相对,男人点点头,似乎在肯定这位老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了。男人抠动机关,坐直身子,夸张地往后靠,推动椅背。继而,他收回魔术师般的手指,重新坐直身体,示意老人大功告成。

老人学着男人的步骤,成功完成调整座椅靠背这一艰巨任务,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一项多么耗费心血的工作啊,老人疲惫不堪投入软椅的怀抱,闭上眼睛享受紧张后的轻松。

过了一会,老人似乎想起了什么,惊恐不安坐直身子,殷切地看着男人。此时,男人正闭上眼睛打盹。老人打算对男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对自己刚才没道谢的做法深表不安。他不忍打扰男人的美梦,只好耐心等着,等待男人睁开眼。接下来的旅程中,老人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男人,生怕眨眼间就失去了致谢的机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良久,男人睡眼惺忪醒来,扭头看着一张因激动而再次涨红的脸,和一双闪耀着温暖光芒的眼。老人向他投来感激的微笑,夹杂着害羞,咧着嘴轻轻点了点头。

男人诚惶诚恐地接受着一份沉重的谢意,他也冲老人投去真诚的微笑,重重点了点头。

列车像匹撒欢的野马奔向前方,车厢里开足了暖气,温暖着归乡的游子。从头到尾,老人与男人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可这一点头,却胜过多少言谢。

点评:在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平平淡淡才是真。

流行歌曲这样唱,哲学家也这样说。这是劝诱,也是自我安慰。其实,我们都渴望不平淡,甚至是卓尔不群之下的雄视天下。然而,这个太奢华,对多数人而言永远是遥不可及的。另外,所谓成功者,从总统到将军,从富豪到明星,也注定要过一种更忙碌更劳心的生活。所以,就哲学意义而言,所有人都要过庸常的生活,于是在打发走太多平淡而乏味的日子后,有了节日有了年。

神的伊甸园。

日子是劳碌,节日是休憩;日子是长路,节日是驿站;日子是散文,节日是诗;日子是水,节日是酒;日子是节俭与敛眉,节日是铺张与狂欢。

过年具有以上所有的意义,但还不止于此。

树有年轮,人有年龄。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也是一株树,不过它是一种高贵的树,因为它有情感与意志,有排斥与洁癖,有追寻与梦想。

检点平生,我们经常不由自主地回过头去,而最深刻最甜蜜的记忆,几乎都与幼年过年有关。无论哪个年代,也无论富足还是贫困,过年都意味着美食,但往往留在灵魂最深处的,是精神上的愉悦,比如新衣,比如亲人间的欢聚,比如新朋旧友的邂逅与重逢。

这是最初的“年轮”,是一个人的生命起点,是我们成长的坐标,也是民族的共同记忆。

在后现代语境下,在物欲横流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上,在种种尔虞我诈的利益棋局中,我们很容易厌倦并疲惫不堪。这时,故乡的一条小溪,茅屋的一缕炊烟,亲人的几句叮咛,归途中陌生人的友善帮助,大年夜的寻常家宴……会让你轻轻掸掉身上所有的灰尘与疲惫,重新回到婴儿与诗人,并在充分休息与补充后,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

回家过年,就是回到我们灵魂的家园和精

猜你喜欢

椅背扎西回家
扎西会议 伟大转折后的胜利新起点
选错按钮
椅背
椅背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椅背被锯掉之后
你好,岁月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