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

2018-03-01刘奇明

现代交际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学生

刘奇明

摘要: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失去文化,人类的社会将不复存在。在人类生活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及前辈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显然,教育承担起了这一重任,无论是古代私塾教育还是现代学校教育,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都蕴含其中。本文将对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界定,对如何落实这一理念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文化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文化 教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24-02

一、什么是文化?

关于文化的概念,历来众说分坛。不同的社会研究者都从各自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界定文化的概念,但由于自我认识的局限性,主观色彩较为浓厚,所以许多的概念解释较为狭隘,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终究不是真理所在。今天关于文化一词的释意是: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人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文化的内涵广阔无限,并非狭隘的理解。它时时刻刻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为什么要坚持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 ?

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针对知识教育提出来的,它经历了一个起伏变化的过程。最早的古代私塾教育所教授的是四书五经,注重的是文化传承,可是由于考试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忽视了必要知识的学习,才致使教育不断更新变革。后来的教育逐渐偏向了教授学科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却忽略了原本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又迎来了重大的变革,或者,更加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教育的回归。当今的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失去了本真的面目,现在的改革其实是在找回原本失去的东西——文化的传承。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文化却无法跟上时代这辆高速列车并驾齐驱。所以我们需要坚持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绽放文化的光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理念呢?首先,文化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文化做先锋。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营造一种适合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因为文化环境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文化创新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的速度,文化追求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温饱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巨大的市场需求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次,文化发展能够促进政治建设与完善。社会的进步是经济、政治全方位的完善,只有经济给予物质的富足,没有政治的稳定建设会导致社会的动荡。而特定的文化对政治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从我国的悠久历史来看,每个朝代都有特定的文化崇尚,在这种文化追随下形成的政治才是真正能维护社会稳定的治国方略。文化若与政治不能很好地融合,那么政治的存在就是无法与社会相适应的强制的存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使社会文明陷入困境。最后,文化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类的进步作为支撑的,人类之所以褪去野蛮人的形象取得如此进步,是文明的进步。优秀的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显然是无可挑剔的,只有文化的进步,才能使人类不断进步,去创造自己理想中的社会。

三、怎样贯彻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落实。当然,具体的实践并不是单纯地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全方位地贯彻落实,才能更快更有效地让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

(1)家庭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对大多数人而言,从出生到青年生活的痕迹无非就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学校固然不必说,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对孩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某些方面是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甚至无法弥补的。家庭对孩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隐形的,可能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孩子施以特定的文化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要求父母首先得不断完善自身,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在生活的细节之处对孩子施加影响。对我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人们的文化水平可能参差不齐,为人父母的不可能都是知识分子,还有很多穷苦的农民,即使自身无法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但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在困难的生活中也能学到知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当然,这种培养方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父母长期坚持和付出,如此才能使文化教育真正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落实。

(2)学校教育是重要手段。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如今的学校教育,文化的传授都是通过教师在讲解书本的过程中进行的,只不过当今的教育由于考试这根指挥棒逐渐脱轨了,教师的讲授是以考试升学为目标的,学生所学的都是为了考试,并不在乎自己真正学到了是否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或者是感兴趣的知识,这并不是指责我国的考试不科学,相反地,如今的考试尽管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它已是现阶段下选拔人才最为合理的方式了。只是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地看重考试,认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通过考试考上理想的大学就衣食无忧了。致使很多学生被培养成应试机器,虽然分数很好,但实则存在着很大问题。今天落实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除了选拔优秀的文化进入教材之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丢掉以前的旧思想、旧观念,将文化传授代替知识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会到文化之美,使学生改变为考试而学的观念,真正对我国的优秀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发展提升自我。

(3)社会教育不可或缺。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非一时,而是持续一生的。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优秀的文化和糟粕是同时存在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千差万别,所以,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学习优秀文化的社会风气,让这股气息吹进我们的生活中。具体来说,可以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比如前段时间兴起国学热,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这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总而言之,在社会教育中落实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突破形式的局限性,将优秀文化毫无保留地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让人民在沐浴文化春风的同时完善自我。

文化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它不仅与我们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建伟.教育与文化——关于文化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4,34(3).

[2]姜亚洲.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