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土地上蒸腾新希望
——昔阳县东冶头镇里峪掌村脱贫记

2018-03-01史俊杰

支部建设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作队贫困户村民

■ 史俊杰

三面环山,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向外界。这条沟叫乔峪沟,沟的最深处就是里峪掌村。里峪掌172户居民全部栖居半坡,建村将近200年,但岁月一直没有改变这里的贫困模样。

“不落下一个贫困户”,历史在伟大的变革中发生转变。随着晋中地税局帮扶工作队驻村,在县委县政府、东冶头镇、村两委齐心努力下,里峪掌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开始升腾起新的希望。

解水殇 坚定脱贫信心

夏季收集雨水,流进旱井,再从井中取水用水。这口旱井,便是一家人一年的用水来源。靠天吃水,里峪掌人祖祖辈辈这样度了过来。

“一瓢水,小孩洗了大人洗,大人洗了再浇地”“煮面喝汤,我们是要当水喝”……对于水,来不及顾及水质的好坏,不浪费一滴水早已是村民无奈而年长日久的习惯。直至2016年12月15日,里峪掌村迎来了晋中市地税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这门“远亲”。

“什么时候脱贫,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这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长闫学强、工作队员乔新、第一书记郝海明,一起立下的誓言。

一家一户跑,挨门挨巷问,村里啥情况?老百姓最需要啥?帮扶怎么帮?在即将到来的寒冬前,工作队先对村子摸了个底。

全村172户,其中107户就是贫困户;全村366人,常年在外打工的146人,留守人员全部是60岁以上老人;640亩耕地,人均只有1.7亩,且多在半坡上。农业收入微薄,产业更谈不上。而更为紧迫的问题是缺水。村民说“你们啥也不用干,把我们的水解决了就行!”

“吃水用水,影响生活,困扰发展。连水都没有,何谈发展?”身为工作队长的闫学强,深知缺水意味着什么。解决水之困,是里峪掌村的第一要务。

靠一己之力,水的问题显然不能解决。问题被反映到了晋中市地税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领队杨奇恒局长那里。单位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个人发力利用各种资源,在邀请山西省第三地质勘测研究院地质水文专家实地勘测和反复论证后,可行性报告认为:里峪掌村可以打井出水。

晋中市地税局出面,与市水利局和财政局协调,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里峪掌村打井开始了。

虽已作了科学论证,但打井工程依然揪着所有工作队员的心。毕竟地下数百米什么情况还是未知数,风险依然存在。“多少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这是村民的疑问。“选井位置有无偏差,万一打不出水怎么办?”这是工作队的担忧。

602米,终于出水了。2017年8月30日,里峪掌村出现了过年才有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从此,靠天吃水的日子,在里峪掌村一去不复返。

兴产业 荡起致富希望

“养殖、种植都需要水!没有水,什么也搞不成,有了水就可以大胆干了!”现如今,两栋现代化的蓝色工棚建在了村庄的西半坡,明亮而显眼。这是翟瑞林带领村民成立的瑞祥农牧专业合作社,去年刚刚建起的4万只肉鸡养殖场。

从春到秋,里峪掌村南坡的树叶红了。在工作队大力支持下,翟瑞林的肉鸡养殖场正在为鸡苗入住做着最后准备。自动控温、控风,自动清理鸡粪,这已然是一个现代化的肉鸡养殖场。

更为重要的是,肉鸡养殖场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经营,已与全村107户贫困户签订入股合同,惠及228人。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参与项目工程建设及后期管理,预计在鸡场投产后户均可增收800元。

根据里峪掌坡地多、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弱化、近年来玉米价格不稳定的实际情况,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形成共识,决定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以种优质谷子为主,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传统特色种植的提质增效。

2017年初春时节,一场新的种植计划在里峪掌村开始实施。经过宣传和征集意见,全村共61户上报158亩坡地种植谷子,初步实现了谷子面积的结构调整。同时实施的还有“品种优化”。经考察,工作队引进了冀谷38号,这一品种是县首次引进的优质谷种。该品种在河北、山东获得试验成功,具有口感好、产量大、种植省力、免间苗等特点,很受农民欢迎。

强班子 筑牢幸福根基

微信群,现代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交流平台,在里峪掌党建竞答显现了不一般的力量。“从4个人发展到190人,也就是几天时间,来自北京、太原、石家庄、阳泉、县城的家乡在外人员踊跃参加答题,令人感动!”作为群主,郝海明一开始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高的人气,他说:“这就是班子稳,民心正,凝聚了党心,聚焦了民心,串起了里峪掌村内外动力!”

心情喜悦的村民

的确,村里有啥变化,微信群里可以看到,镇里、县里传达哪些惠农涉农政策,群里也可以看到。就在前些天,考上大学的贾志霞通过微信群了解了贫困学生补助政策。最终,在工作队帮助下拿到了5000元助学金。

党课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知识、第一书记讲党课,党建与脱贫攻坚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帮扶工作队员、村支书、村委主任、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互通有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始显现,全体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得到提高。

“村里没有加工厂,支书自掏一万多元给村里买了碾谷机、面粉机,让村民免费用!”“日间照料中心没菜吃,瑞荣人家把自己的一亩地让出来种菜!”“村里打扫,村干部自己先出来扫,哪最脏自己先下手。”77岁的老党员贾在荣说:“多少年了,这样光为集体考虑的村干部还是头回见!”能说会唱的翟素兰自编了快板夸现在的里峪掌:“旱石梁建鸡场非常稀罕,县政府村领导大力支援,贫困户等待着养鸡分钱。扶贫队伍住进村,送被送面暖人心,肥料种子送家中,稳稳当当好收成。鸡场现在已建成,前程似锦走鸿运,瑞林的工程是标兵,脱贫攻坚是模范人。”

现在,2400平米的大街小巷已全部硬化,80平米的排水沟得到修缮,10盏路灯也亮了,村民出行更方便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常年开设,孤寡老人和低保、五保老人从此不再“流浪”;千余平方米文化休闲广场,安置健身器材,设立读报栏、宣传栏;卫生所改建升级,群众看病难得到缓解;30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住房困难得到解决……桩桩件件,里峪掌已旧貌换新颜。

猜你喜欢

工作队贫困户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扶贫工作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