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拳赤子情
——运城市人大代表景雪变为民办实事纪实

2018-03-01王长远贾发学

支部建设 2018年1期
关键词:运城市戏剧村民

■ 王长远 贾发学

景雪变,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她认真履行职责,深入一线,对运城市的教育、司法、食品监督、扶贫工作、戏曲保护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她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努力为群众服务,最近,她为人民办的三件实事,在河东大地广为流传。景雪变在传播中华文化和推动文艺创新的征程上,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一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成果卓著,先后荣获国内和国际诸多大奖。《人民日报》曾以《唱戏,在山的最深处》为题,报道了她坚持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典型事迹。

景雪变是一位深受黄河三角洲群众喜爱和敬仰的蒲剧表演艺术家,是一群小演员簇拥的“校长妈妈”。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获得者。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十大文化领军人物,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她又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审验收委员会委员。现任职务:山西省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团长;运城学院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当选山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山西省第七届、第九届党代表,运城市第二届、三届政协常委。

在对外文化交流“讲好山西故事”中做出重要贡献

景雪变在舞台艺术实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老百姓欢迎的精品剧目。从2004年夏开始,景雪变编创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该剧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三项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文化部“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文化部“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剧五次进京,走进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并进行全国巡演。2015年,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将《山村母亲》列为优秀梅花奖演员数字戏曲电影工程项目,拍摄投放。2016年4月,景雪变肩负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参加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戏曲电影片《山村母亲》在美国大放异彩,该影片在洛杉矶荣获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文化交流杰出奉献奖”,景雪变荣获“最佳女演员奖”;中国首届戏曲电影展“十佳优秀戏曲片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洛杉矶《美中时报》评论称:“因为主演景雪变获得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的影后而声名鹊起,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的优秀传统剧种——蒲剧。”

在打造“文化晋军”新征程中彰显领军人物的责任与使命

景雪变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运城市蒲剧青年团建团伊始,景雪变按照“二为”方向确立了建团理念:“带新人,走正路,出精品,兴戏剧。”在演出中又提出“坚持四个一样”的团训,即“领导群众观看一个样,城市农村演出一个样,钱多钱少阵容一个样,观众多少质量一个样”。他们以铁的纪律和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景雪变告诫大家:“我们下乡演出,不仅要给群众送去好剧目,还要送去好作风好形象。”村民盛赞该团是“一支没有领章帽徽的军队”。文化部专家撰文评价:“蒲剧青年团从一开始就是靠党的工作鸣锣开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山西日报等媒体对景雪变和该团的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

景雪变坚持立足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蒲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地方戏剧人才短缺的严峻现实,景雪变着眼蒲剧未来人才战略,于2004年在学校首倡成立“蒲剧小梅花定向班”。她分管教学工作,在教学上努力探索建立有利于戏剧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提出戏剧教学“要走教研与实验、创作与演出、课堂与舞台、基地与成才相结合的路子”。她在《戏剧人才培养教育》论文中提出,地方戏剧教学要注重打“阵地战”,即“培养一批,就要收获一批;收获一批,就要成就一批;成就一批,就要扎根一群,真正形成戏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她的这一学术观点,在多次全国性研讨会上引起反响。十多年来,他们培养了41朵全国戏曲“小梅花奖”演员,并蝉联两届全国第一,这在全国地方戏剧院团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了扭转戏剧演员文化水平低的状况,她与运城学院共同努力,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该院设立戏剧本科专业。景雪变被聘为学院特聘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景雪变对多年形成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并上升到理论层面,在此基础上她出版著作《我心永在舞台——景雪变戏剧艺术与教育思考》。

她坚定文化自信创建实训基地。建团之初,面临着一无团址、二无排练场地、三无基础设施的极端困难条件,景雪变不负组织的期望,从一张白纸起步,先在运城市区西郊城乡结合部租下一个农家小院,作为团部工作地。经过长达7年的租住和艰辛努力,景雪变通过多方借款筹资3000多万元,于2009年建起了剧团新址和小梅花培训基地。文化部领导、专家在运城调研时看到实训基地惊叹道:“景雪变以一弱女之肩建起如此气魄的剧院,这在全国地方院团尚属罕见!”

水井打成后,景雪变(右一)带领扶贫工作队与市人大代表和全体村民共同庆祝

在山西扶贫攻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省委提出,山西的扶贫攻坚工作,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扶贫攻坚征程上,景雪变担任艺校扶贫工作队长,在演出、教学紧张繁忙之间,率领扶贫工作队到运城偏远的山区垣曲县北窑庄村扶贫。她和扶贫队员深入农户与群众座谈,在抓实党建工作、建好两委活动阵地的基础上,把解决吃水的难题作为扶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和抓手。北窑庄以前耗资20多万元,打过两眼深井,都成了“黑窟窿”,村民“谈水色变”。景雪变目睹村民满院摆放攒水的坛坛罐罐和盼水苦情,在打井资金筹措无果的情况下,她果断决定自己拿出15万元帮助村民打井。工作队和村民克服特殊地质条件影响,鏖战了两个月酷暑。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视察,提出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一班人和工作队员们在电视上看到习总书记亲自到田间井台调研,这振奋人心的一幕,极大地鼓舞了大伙的把井打成的信心。井打到7月11日8时10分,井深22米处,“哗”地一下,一股清泉喷涌而出,钻头继续往下钻,半个小时,钻到23米处,又一股清泉冒了出来。垣曲打井史上出现了奇观:一井两泉眼。此井穴恰位于两溪交汇处:双泉水,旺得了不得。经有关部门检验,水质清冽甘甜,达到矿泉水的标准。

7月11日晚9时,潜水泵入井底,水喷了出来。村民们鸣鞭放炮,彻夜不眠。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团高兴地喊出:“老天有眼!”

是啊,老天确实有眼!老天捧出双倍的热情来酬谢这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村民办好事、真情扶贫攻坚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困扰北窑庄村民17年之久的吃水难问题终于在扶贫工作队手中得到彻底解决。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片欢腾,一片喜气洋洋。院子里用来储水用的坛坛罐罐不见了,给老人安置的蹲式便池又重新安上了,人们劳累一天可站在淋浴龙头下痛痛快快洗个澡、冲个凉,快干枯的庄稼也能喝个够,喝个饱……

7月28日,景雪变带领市文化艺术学校、市蒲剧青年实验团的演职人员,到垣曲古城镇北窑庄演出,与村民共庆“盼水梦想”的实现。那天一大早,村民们像过盛大节日似的,清水洒街道,张贴彩色标语,拉起欢迎的红绸横幅,敲起震天的锣鼓。这场面,宏大喜庆,像欢迎战场上凯旋的勇士,像迎接当年的老“八路”亲人。景雪变与演员们一进村,村民热情地迎了上来,一股热浪顿时让景雪变又一次热泪滚滚。慰问演出有器乐合奏、独唱和本团优秀青年演员的精彩表演。最后景雪变为观众表演了《山村母亲》《庄户人家》的精彩唱段,台下掌声不断,叫好声一片,村民姚小梅说:“人家景队长不愧是‘二度梅花’的获得者,唱得真好啊!”旁边的雷麦囤说:“人家景队长扶贫净干实事哩,干得比唱得更好!”众人点头说:“对,对,对!”

吃水不忘打井人,北窑庄新建的蓄水池,一副醒目的对联镶嵌其上:“感谢近平好时代,普开百姓幸福泉。”横批:“共产党好”。在灿烂的朝霞映照下,熠熠生辉,格外醒目。这副朴实的联语,道出了北窑村全体村民的心声,弹出了时代最强音,吹出山西人民迎接习近平新时代的笛声。是习总书记派来的工作队,是共产党培养出的好干部,才使村民的盼水梦、脱贫梦成为现实。

大伙凑在一起七嘴八舌编了一段顺口溜:

扶贫队长景雪变,自掏腰包15万。

打井为民解困难,百姓交口齐称赞。

清清甜水润水田,男女老少笑开言。

近平时代好党员,无私奉献真模范。

北窑村全体村民联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感谢信,并按上了100多个红手印,寄送到中南海。一位八旬老大娘从自家院摘下一筐葡萄,洗得干干净净,送到景雪变手中;一位打井村民,把井底一枚卵石,做为礼物送给景雪变珍藏。一筐葡萄、一枚卵石,礼虽轻,却代表北窑庄村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厚意!

猜你喜欢

运城市戏剧村民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前腳放生 後腳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