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阳高山蔬菜基地生态保护技术

2018-02-28蒋昌茂王兴国韩玉萍胡淼李鹏程

长江蔬菜 2018年1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梯田根际

蒋昌茂 王兴国 韩玉萍 胡淼 李鹏程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在职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定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导读:长阳高山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山蔬菜基地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主导品种逐步增加、销售市场半径逐渐延伸,但是由于基地开发时间长,必须进一步探索和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介绍了该区域近几年开展高山蔬菜基地生态保护技术示范的主要做法。

发展生态型高山蔬菜,至今已成为湖北省长阳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县年高山蔬菜基地面积20 000 hm2,年播种面积达33 300 hm2,6~11月蔬菜鲜产品的销售市场达到48个大中城市,农民靠种植高山蔬菜年总收入20亿元。近几年,为进一步探索长阳高山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基地生态保护进行了试验、示范,初步归纳以下几项技术集成。

1 坡耕地生物护埂技术

也叫生物护埂技术。高山蔬菜基地在山区以15°左右缓坡耕地为主,在表土层的不断播耕过程中,雨季容易造成土壤水土流失和田间肥力损失。人工建造生物埂,就是通过在坡耕地结合修筑土坎,种植根系固土能力强的经济植物,既有效减缓山地农田水土流失,又能弥补一定经济收入的一项环保技术措施。生物护埂,类似生物篱或者植物篱,是将适宜的乔木、灌木或者草本植物配置在菜地土坎上形式的一种农林(经济植物)复合生产型。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坡面田中分层栽植芫荷、黄花菜、香椿等护根、护土蔬菜植物(或者其他经济植物),根据坡度状况,确定生物埂与埂的距离为20~30 m,栽植生物埂后,在2年内形成自然土埂,达到减缓水土流失的目的。

2 高山蔬菜基地坡面水系治理技术

该技术包括水平梯田的设计与施工、排水沟的设计与施工、沉沙池的设计与施工、田间作业道设计与施工、聚雨灌溉设计与施工、微蓄微灌设计与施工、土质沟坎导水设计与施工。

2.1 水平梯田

分为石坎梯田和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是在石料来源丰富的地段进行,土坎梯田是在无石料来源,宜修建土坎或预制砼块埂坎梯田,并在田埂配套种植经济作物,形成植物护埂水平梯田。

2.2 地质沟导水

过去菜农习惯从上往下开厢种植,方便省力,但由于上下沟垂直,雨水大时,顺沟水流量逐步增大而造成水土流失面大,因此,采用斜沟开厢种植,减少水土流失。具体操作是,每隔30~40 m(坡度愈大,沟坎愈密)沿水平45°开挖40 cm左右宽的导水沟,同时在其下方用原土修筑40 cm的土坎,必要时(如面积过大)反向开挖排水沟并修筑主土坎,形成坡面排水体系。

2.3 建设“U”形槽和水土过滤地

山区缓坡地如遇大雨或长时间阴雨,易致土壤随水流失,在坡面建筑水利排水沟,形成“U”形槽,200~300 m建水土过滤池1口,使雨水随槽流,伴随的土壤通过过滤池过滤后人工还田。

2.4 聚雨灌溉

山区长期以来单靠天然雨水灌溉,若遇长期干旱会影响产量和蔬菜品质。山区雨量分配不均,有时出现降雨量少、土壤干旱的现象,通过聚雨灌溉,可以缓解高山旱情和减少土壤水分不均的问题。具体操作方法是,每4 hm2左右菜地,在容易聚雨、地势稍高的地段建20~30 t小型蓄水池口,进行聚雨积水,利用自然高差压力,采用软管滴灌方式在干旱地进行灌溉,达到抗旱和减少雨水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目的。

2.5 微蓄微灌

在田块上坡处建造一定大小容积的蓄水池,水池与下坡的高差在5~20 m,利用自然高差产生水压,用塑料输水管把水输送到田间,通过安装在田间的滴灌管把水准确地输送到植株根部,形成自然灌溉,有效解决山区雨水不均和用电不便的问题,有灌溉、施肥、节水、省工等多种功效,此技术主要在高山番茄、辣椒生产上应用。

3 土壤根际生态修复技术

高山蔬菜基地长年的单向淋溶使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微量元素等土壤肥力因子水平下降,以及高度连作带来的土传病原菌不断累积,造成土壤综合肥力降低,作物抗逆性下降,病虫为害加重等现象。2年试验表明,有针对性地使用根际生态修复剂(主要成分为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等植物根际益生菌)促进根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促进土壤微量元素的分解与释放,促进植物的吸收,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帮助恢复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际生态修复剂还可通过配合激活土壤微生物而增加土壤肥力。操作方法是,利用根际生态修复剂400倍液浸种、400~600倍液灌根、穴施或叶面喷雾方式接种,保护作物根部和叶部不受病菌侵染,防止植物病害发生和蔓延,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4 高山菜地秸秆和蔬菜废物利用技术

高山土壤保育技术即以增加土壤活性及有机质含量为中心,保持高山土壤质量的一系列技术,包括有机物料的来源与有机物料快速腐解技术、土壤调理剂技术(主要是调节土壤的酸度)、平衡施肥技术与功能肥料的应用等。通过大力推广农家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配套进行菜区基础设施建设,辅助投资建设高标准的猪圈和羊舍,增加有机肥料来源。同时还可以利用高山菜地废弃的菜叶和杂草、秸秆等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利用沼气液作肥料还田,增加有机肥种类和数量。

黄花菜生物埂

5 高山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引进智能杀虫器在高山蔬菜生产上应用,百米智能杀虫器对高山蔬菜、蚜虫、蝽象、金针虫、斜纹夜蛾等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使海拔1 400 m以上地区蔬菜虫害发生减轻,由性干扰素组成的成虫“诱芯”具有一定专业诱杀作用,对预防成虫繁殖过多幼虫和增加繁殖代数有较好作用;二是在高山蔬菜生产上应用生物农药防控病虫。

6 高山蔬菜高效茬口模式化栽培技术

通过生态型高山蔬菜品种引种、筛选试验,对所筛选出的适宜当地栽培的蔬菜品种进行不同海拔梯度划分,合理调节种植茬口,解决单一蔬菜种类连作障碍问题,例如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甜玉米同高山萝卜或大白菜间作、大白菜或早熟结球甘蓝同番茄或辣椒套作等,起到改良高山蔬菜基地土壤的明显作用。

[1]李鹏程,张智平,姚祥顺,等.几种生物农药在高山番茄生产上的试验研究[J].福建农业,2015(4):128.

[2]李鹏程,覃孟超,蒋昌茂,等.高山白萝卜—甜玉米地膜覆盖间作模式栽培试验[J].长江蔬菜,2016(10):54-55.

[3]邱正明,朱凤娟.湖北甘蓝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思考[J].长江蔬菜,2008(9):1-3.

[4]孙红绪,王兴国.长阳高山蔬菜“安全菜园”建设措施[J].长江蔬菜,2008(5):56-57.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梯田根际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交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黄花蒿叶水提物对三七根际尖孢镰刀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梯田之恋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苗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