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管齐下,让高职单招生成为职场香饽饽

2018-02-27檀祝平李世宇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香饽饽生源营造

檀祝平 李世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2-0068-02

用人单位戴着有色眼镜看高职单招生,大致有这几种原因: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单招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与统招生有差距。第二,生源不同,教法一样,高职院校培养单招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學方法与统招生一视同仁,不利于单招生的个性化成长。第三,“贴标签”是部分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最佳方式,因为这样比较快速便捷。第四,“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群体对高职单招生的认可度仍存在偏差。

然而,高职单招生受歧视并非一概而论。在江苏,高职单招生在国家技能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人数占比超过统招生;很多企业提前与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预订包括单招生在内的毕业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企业看中的高职生显然不会去辨别他们到底是统招生还是单招生,他们的人力资源价值在于自身绽放出的技艺之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指出,要在社会上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风气。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此后一系列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和制度相继出台,足见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如何让高职单招生成为职场“香饽饽”?毋庸置疑,除了需要学生“炼得好钢自身硬”,更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从政策环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角度加以深切关注。

首先,政府应从顶层设计层面营造教育公平的政策环境。蔡元培主张“教育本为职业而设”,陆费逵认为“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陶行知“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等,都是“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民族振兴强盛的基石。职业教育虽得到教育家的认可和政府的重视,但因我国自古就存在的“重文轻技”传统思想,使得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还不够,高职教育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其次,高职院校应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做到“因材施教”。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可以预见,分类考试录取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所有适合和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社会人都可能成为职业教育的生源。排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要完成好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评价观、质量观都要逐步改革和完善。精英教育模式将成为历史,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认清当前的招生形势,客观、全面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技能素养、学习需求和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分类型、分层次对不同生源进行“适合”的教育,重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建设适合不同生源的课程体系,强化服务于“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活力课堂”,使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得。“适合的教育”不是人为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补齐其各方面素养的短板,提升其技术技能专长,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最后圆满达成毕业要求。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只要我们聚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单招生被看低”“高职生受歧视”的话题将“随风而逝”,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会成为各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作者单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香饽饽生源营造
宠物医生成职场“香饽饽”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美丽可持续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香饽饽”在诱惑
跨省生源调控
洗水soft fab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