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善”德育与善同行

2018-02-26黄锡洪余悉英

中国德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善事善心育人

黄锡洪?余悉英

学业不良是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出现学生无心向学、缺乏活力等现象。《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概括中职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为提升中职生“品德优良”之核心素养,我校开展了以培育“三善学生”为核心的向善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至今已经六年。“三善学生”集“存善心”“讲善言”“做善事”为一体,升华“善品”的道德境界,构成一个循环交融的向善德育体系。(见图1)“存善心”,就是使学生萌发善的道德意识,促使学生思想的善化,以爱祖国、护学校、孝父母、敬老师、信自己、助他人为外在标准。“讲善言”,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善言、善文,做到言有德、言有信、言有范。“做善事”则通过善为、善举、善行向外界传递向善的道德行为。

学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向善课程德育,崇尚名家、名匠、“非遗”传人的工匠精神,通过校园善文化熏陶、校本“至善堂”引领、向善德育社会实践的参与,培育存善心、讲善言、做善事的“三善学生”,涌现了“浙江好人”“兰溪市道德模范”等一批向善师生代表。

一、创建向善校园文化,情境濡染中丰盈善心

环境对学生道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比课堂上的说理和知识传授更生动具体、触动心灵。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着力在营造校园环境、创设教育情境、搭建育人平台等方面下功夫。

1.“向善”环境和“向善”心境融合

结合校园建筑布局和专业特点,学校着力建设校园整体文化。校门口的大浮雕,镌刻着“明理知礼 崇德向善”几个大字和诸葛亮的《诫子书》,护栏布置体现向善文化的名言警句,草坪上的文化石镌刻着“厚德”“明理”“向善”,引导学生护校爱校,守约厚德。同时,进行教室与寝室的两室美化,设立班级“向善专栏”,弘扬身边的善人善事。

2.“向善”情境和“向善”体验互补

创设教育情境,在“善”故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道德认知。教师引导学生扮演“善”故事中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善”的情境,寓情于境。教师创设职业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其所学专业角色的具体要求,领悟社会对职业的角色期待,懂得“爱祖国、孝父母、敬老师、信自己、助他人”的重要,理解职业应是发挥自身能力、展示善美个性的载体。

3.“向善”书籍和“向善”平台共通

每个班级都设置书架,投放书籍100册以上,行政楼大厅、教学楼大厅内设置流动图书馆、电子图书,以经典书籍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两个向善宣传橱窗,编辑“善言”,展示“三善学生”照片,宣传近年来我校学生向善、行善事迹。校园广播平台午间播放自尊自信、乐于助人的“善人善事”,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QQ空间等网络平台宣传“向善之星”的事迹,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向善教育情境,丰富“善”的载体。

二、实施“向善”课程,课程德育中建构善言

“三善”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主渠道。学校以培育三善学生为出发点,不断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丰富“言有德、言有信、言有范”的人文素养,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依据认知的心理顺序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與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和心理健康、“非遗”剪纸、“非遗”反左书等三门选修课程,以及精品诗词曲欣赏、准职业人计划、至善堂等三门校本德育课程,实现校园文化、活动文化、名匠文化的育人功能。

1.夯实“三善”基础德育,实现“规划”育人

我校融合向善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必修德育课程,约定各个专业的向善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开发“三善”校本德育,探究“善孝”育人

校本德育教材《至善堂》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孝心篇,二为向善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在培育善心的同时,引导学生写下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参加以善为主题的演讲。

3.拓宽选修课程领域,助推“非遗”育人

积极推动“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转变,使每门课程渗透向善内容,大力推广“生活化+活动化”的德育模式,开设道德讲堂等平台,开展以“做三善学生”等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增加“非遗”粮食砌、“非遗”剪纸、“非遗”反左书和心理健康等德育选修课。

三、开展向善实践活动,立德树人中弘扬善事

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养善心”的国旗下宣誓活动和向善主题活动;“讲善言”的校园“明理知礼 崇德向善”礼仪岗实践活动;培养“行善事”的准职业人实践周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善为、善举、善行”真实主题活动中,体验善之美、善之乐、善之益。

1.促进学生在准职业人活动中实践善行

所谓准职业人,就是让学生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使学生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学年内参加不少于一次的准职业人实践周活动,在活动中重文明礼仪,养卫生习惯,帮助他人,锻炼和提升自己。

成长在“明理知礼 崇德向善”育人模式下的准职业人,将互帮互助的校风体现在专业课技能的学习中。任课老师一致倡导的“同伴导师”活动,显现出课堂上的向善之风。“同伴导师”将技能学习见长的同学推到课堂的前方,帮扶同学完成学习任务,传授的同时深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共襄善举

积极开展与善同行的志愿者活动,打通校内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通道。使我校向善活动向社会辐射延伸。志愿者参与中洲公园德育基地活动、体验行政执法活动、教师办公室清扫、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五水共治”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引导学生言行向善。

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出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时,“明理知礼”的感召,成为问题学生转化的突破口。一旦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及,转化的可能性由此产生,并不断地自我修正。

3.激励学生在向善主题活动中传播善为

学生组织周一向善宣讲,全体学生在庄严的国旗下集体宣誓,许下对国旗、对学校、对家长的庄严承诺,实现对自己良好形象和向善行为的承诺,增强学生向善的信念。与广播体操交替进行的“感恩的心”手语操活动,让学生成为“向善”的行动者。通过向善征文演讲,挖掘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寻找心目中的“职教之星”。征集向善摄影作品,捕捉行善的瞬间,以向善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行善体会进行内化。要求学生拍摄3部向善题材微电影。学校年年开展以向善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以艺术形式传播善言善事。

开展向善中职德育实践研究,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学生在向善活动中,怀有“爱国护校、孝亲尊师、信己助人”的“善心”,传递“言有德、言有信、言有范”的“善言”,实践“善为、善举、善行”的“善事”,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加速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

【黄锡洪,浙江省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余悉英,浙江省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后备干部】

责任编辑︱秦 岩

猜你喜欢

善事善心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名家谈教育
名家谈教育
善的原则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名副其实
多与少的随想
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