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有效导入的五种途径

2018-02-26谭冠毅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视频故事

谭冠毅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论述物理教学有效导入途径,提出教师可结合实验、视频、生活经验、问题、故事等进行导入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课堂导入 实验 视频 生活经验 问题 故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135-02

短短40分钟的课堂,要想容量大、流畅、高效,没有精心的设计是绝对做不到的;没有有效、新颖的导入设计,一节课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结合实验、视频、生活经验、问题、故事实现教学导入进行探讨。

一、通过实验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是重要的导入方式之一。许多的物理结论都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或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教师精心设计实验导入,通过演示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一些原有认知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并在视觉上获得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冲击。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初步了解相关物理现象及其蕴含的深层次的物理知识。教师精心准备的实验演示,会让学生保持高效的听课状态,学生愿意跟着教师的步调往下学习,高效课堂得以实现,课堂容量得以保证,学生的物理成绩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察钢化玻璃管中的碘,碘在常温下是固态的,颜色偏暗,学生在学习了操作流程后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点燃的酒精灯外焰上放上玻璃管进行加热,过了一会儿,玻璃管中的碘变成了紫色的气态碘,充满整个玻璃管,实验现象极其震撼。学生亲眼看到了固态碘直接变成了气态碘,这比教师“长篇大论”述说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碘升华的实验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笔者讲授的《分子热运动》一课,如何让课堂导入引人入胜、如何让学生通过转换法开展实验进而体验到分子的运动是本节课的“重头戏”。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先准备好一棵小树,在树枝上挂上棉花团,用酚酞溶液滴到棉花团上,然后在树下放一瓶浓氨水,并告诉学生这棵小树寒冬里的一枝梅花,只是花还没有绽放。当笔者把浓氨水的瓶盖打开后,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自下而上慢慢变成红色,学生惊叹,非常好奇。随之而来的是氨气的味道,学生立即捂上鼻子,这就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此时学生终于明白:红色的棉花团是氨气和酚酞溶液反应的结果。通过实验,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师在课堂推进过程中再播放分子运动视频,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通过播放视频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

物理教学中经常遇到实验无法达成的事实或效果不理想的尴尬。如验证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我们利用真空罩和闹铃开展实验,当抽气机逐渐把真空罩里的空气抽出来,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但由于实验设备的局限,无法做到完全没有声音传播出来。教师此时可以借助视频辅助导入。又如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由于水银有毒,所以一般不建议进行课堂演示,教师不妨通过视频导入,以让学生全面观察到实驗现象。再如《电磁继电器》这一课,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固然可以得到实验结果,但是由于实验器材偏小而且不好拆装,所以学生难以看清电磁继电器的内部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前利用视频导入,让学生认真看清电磁继电器的内部结构,了解控制电路是如何起到控制作用和工作电路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有了视频导入,学生再结合亲身实验体验,学习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通过生活经验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

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物理课堂中也尤为重要,采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与认同感。在教学《噪声的危害》时,学生纷纷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区分噪声和乐音,如某某歌唱家的歌唱声是乐音,某某同学在洗澡时的歌声是噪声,某某同学打呼噜的声音是噪声等。课堂讨论氛围非常浓厚,教师对学生所罗列出来的实例逐一分析,加以引导,再分别从物理学、环境保护两个角度进行交叉分析,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实现有效导入的目标。又如《生活中的透镜》中的照相机成像问题,学生会根据生活中使用照相机的心得,迅速得出照相机成缩小的像;争先恐后地回答投影仪能成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放大的像。采用生活经验的具体实例并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导入,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通过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

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提问一些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相关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问题无趣,学习热情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未曾思考过的或教学新课时没有延伸到的内容,提高学生求知的意愿。这就意味着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知识的“屏障”,学生在求解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思考,既达到回顾旧知识的目的,又可以拓展思维。如笔者在讲授《温度》一课时提问:“人的主观判断是否一定准确?”紧接着进行“闭眼猜时1分钟”小竞赛。通过竞赛,学生初步形成“感觉不一定准确”的认知,同时学习兴趣上升。笔者再追问:“左右两手中的两根手指分别从冷、热水中抽出并同时放到同一杯温水中,感觉会一样吗?”此时学生已经不像开始时那样肯定自己的想法了,有犹豫说明学生在思考,思维正在进行自我碰撞。此时已经达到笔者的目的,紧接着笔者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感到非常神奇,为本节课的高效学习做好铺垫。

五、通过故事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

教学伊始,教师在故事情境中创设悬念,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和憧憬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教师再娓娓道来,让学生在倾听中掌握知识及激发探索新课的强烈欲望。如教学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时,笔者先阐述:“老师到海边散步,发现在白天,砂石很烫,而海水是凉爽的;到了夜晚,砂石是冰凉的,海水是暖暖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物质的比热容在作怪呢!”从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利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把物理原理讲述得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视频故事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基于IPv6组播技术校园网络视频服务设计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怎样提高中小学日常教学视频资源拍摄的整体质量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