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获得感

2018-02-26康璐俐

老区建设 2018年12期
关键词: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康璐俐

[提 要]近年来,高校一直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获得感。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仍存在“感受”程度低、“获取”质量相对低下以及大学生实际能力与心理预期不对等等问题。高校十分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需要从把握教学质量、注重教育环境、尊重学生主体三个方面把握。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获得感

[作者简介]康璐俐(1993—),女,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江西南昌 330045)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来的新概念、新观点。当前,“获得感”一词逐渐流行起来,并成为诸多领域被引用与运用的词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感”一词同样被引用和重视并不断被提升其意义与价值。近来,教育部明确要求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攻坚战,强调要注重教育质量,力图提升学生满意度,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一、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科学内涵

从字面来看“获得感”可分为两个部分:“获得”和“感”。“获得”是指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哪些内容,或者说教育者能给大学生提供哪些内容,主要指客观的知识或者情感内容,它包括大学生主动地获取,也包括被动的接受教育者提供的知识。另外,大学生面对能够接触到的这些内容,通过自己的努力,哪些是能够真正的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真正有所获得;“感”主要指“感受”,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感觉,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并且这种意识会影响行为。“获得感”虽然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但是重点却在“感”字上,只有获得了实实在在地东西,才会产生满足感。而“满足感”是“获得感”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获得感”可以理解为在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下而产生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仅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将延续到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思想政治理教育的获得感,就是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所获得、有所感悟,并且能够把获得的实际感受与体验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获得感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高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但由于部分高校相关岗位的教育主体、任职人员不够专业等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缓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简单传达理论即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知识能力、品德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还要主动去关心大学生的的实时需求及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因此,高校应当具有宽阔的视野,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用激情鼓舞学生,用关爱呵护学生,让中国梦与青春梦融为一体,让个人发展与民族事業熔于一炉,激励学生勇做时代“弄潮儿”。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高度。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客观内容与主观 感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受教育者所获得的教育内容是获得感产生的客观基础。[2]若没有实在的“获”,便不会有“得”,更不会产生“感”。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担着主渠道作用,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课堂教学地位,坚持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基地推进改革,立足学生、注重质量、改进方法,不断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大学生获得优质的理论与精神供给。另一方面,优质的供给来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不懈追求和精准发力,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更全。只有在深入学习、认真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精神、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现状与需求后,教育者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学生在面对切合自身需求的客观内容以及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客观内容时才能够获得内心满足感,提高自身获得感。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提出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要求。[3]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都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培育新时代“三有”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明晰大学生培养方向,明确在日常教育方面,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同时,让教育者明白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一种全方位、多领域的增强,是知识素养方面也是心理素养和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增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获得感”的现状与问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强调高校要发挥其导向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为了学习贯彻党中央的重要指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不忘初心、赢得生心、彰显信心的原则,把思想工作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明确的指令与清晰的目标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焕然一新。受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熏陶,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悟与获得方面依旧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受”程度低

当代大学生群体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实践能力低,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方面。在校大学生更多的只是理论的学习。虽然许多高校也开展了例如“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但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肤浅,没有真正地领会到社会实践的内涵。这使得学生非但没有获得真正的思想领悟还助长了浮躁之风。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环境、浮躁的社会氛围,让大学生静不下心来接受知识、感悟知识,以至于出现了部分学生学习到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却仅仅停留在听了知识、记住了理论的阶段,没有进一步认真地思考,甚至出现了“获而不知”、“得而不感”的现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质量相对低下

我们党的发展经验就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进步为先。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新时代“三有”青年。但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責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全部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上,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榜样参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不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部分高校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模式,以大班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太多,老师难以互动和交流以至于课堂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方面,课本知识枯燥,缺乏时代气息。长此以往,学生无法获得更新的教学内容,也无法获得富有时代特色的应有感受。另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只关注受教育者是否知晓理论知识,在受教育者心理、情绪方面不作关注。这是不符合社会对大学生所提出的“能力+素质”的要求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实际能力与心理预期不对等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社会的繁荣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在对待学习上态度不严谨、不认真,学习能力日渐低下。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推进。大学时期,本是大学生彰显青春活力、积极进取、发愤图强的时期,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学习能力低,信奉快餐知识,不注重系统学习以至于无法分辨出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种情况实在是令人担忧。

四、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途径

(一)创新教学,提供优质供给

观念具有指导思想的功能,教育教学观念创新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和教育者要改变传统观念,摆正自身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在教育、教化学生的同时还要强调为学生服务。在传统教育中,一些人往往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的形象。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是大学生而非学校和教育者。大学生是成长成才的主体,而学校与教育者的任务是指引方向、提供教学内容、提供服务。另外优质的供给需要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完美搭配。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社会变化巨大。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枯燥的理论内容上,这样的教育教学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人格魅力。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社会热点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功能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理论供给。

(二)久久为功,重视环境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它是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随着个体心理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到知识、获得感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内化,逐步提升自身的获得感。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思想成长的阶段特点,通过提供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等,为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教育环境的力量不容小觑,它影响着个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成长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5]。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酝酿,大学生要提升获得感就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反思。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为大学生营造出“回味”的环境,让大学生不断地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寓意,以便自身更加全面地从中汲取力量与体验收获。[6]“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切实从学生的成长状况出发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利用环境的引导、塑造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

(三)笃实好学,促使大学生主动求取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高源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育者以其自身的学识和魅力影响受教育者,反过来受教育者又以自身不断提高的水平促进教育者持续进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内容,经过学习与熏陶,受教育者加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良性的循环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成长,同时极大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7]因此,高校的大学生应摆正心态、踏实勤奋、戒骄戒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提高自身辨别优质内容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程仕波,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J]. 思想教育研究,2017,(7).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2重印).

[5]喻俊娇.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1).

[6]程仕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本特征与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