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018-02-26李杨

老区建设 2018年12期

李杨

[提 要]通过对长征湘江战役的政治、军事和战况为背景进行分析,探研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成,从中国革命精神的一般属性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属性,阐述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内涵特性,并就其生成过程和内涵阐述其厚重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湘江战役;红军将士;英雄精神

[作者简介]李 杨(1987—),男,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江西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2016年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革命精神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5DJ16)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战役,是牺牲革命英烈最多、事关中央红军命运的战役。数万红军英烈长眠在这片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热土上。湘江战役的历史虽然久远,但红军将士在这血与火的激战中所践行的坚定执着追理想的英雄意志、英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勇于牺牲自我的牺牲精神、为真理而斗争的英雄品质、为民族抗战一往无前求胜利的英雄信念,仍然具有厚重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需要弘扬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的红军将士在湘江血战中生成的革命精神与英烈之魂,在中国革命史中永存,在新时代永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本文仅就长征湘江战役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和历史价值作出阐述。

一、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成

中国共产党培育生成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湘江战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践行的精神基石。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世界军事上罕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进军到广西全州区域的湘江展开血战。这支优秀英勇的人民军队是从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革命斗争血与火洗礼中走来,是从扎根在井冈山人民和中央苏区人民的深情厚爱中走来,他们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得解放、北上抗日的崇高使命,这支人民的军队内化着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承载践行着星火燎原的革命信念、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创造第一等工作、唤起工农千百万、为革命奋斗牺牲的苏区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培育铸就了这支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血脉,铸就了这支人民军队的精神品质和革命军魂的气质,并成为了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践行的精神基石。

井冈山区域、中央苏区区域本土优秀文化滋养,是湘江战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和践行的优秀文化根基。赣闽地域本土优秀文化的滋养、中国共产党先进革命文化的焠炼,是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的文化品质底蕴。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长汀与江西瑞金集结8.6万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启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8.6万红军大多数来自赣闽本地。生长在这片热土的人民传承着淳朴勤劳、爱乡爱民、追求正义、重情重义、敢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本土文化传统。同时,赣闽籍土生土长的红军将士,又受到革命文化的洗礼,使这支优秀的人民军队具有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文化品格。本土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中国共产党先进革命文化的洗礼,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和践行提供了优秀文化土壤和根基。

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对敌的生死作战,同党内和军内错误军事路线斗争的考验,是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的斗争实践基础。在井冈山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进剿”、三次“会剿”等,在对敌的生死作战中牺牲红军将士4万余人。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红军进行了五次大“围剿”,加上其它的对敌作战,仅中央苏区的瑞金县就牺牲革命英烈上万人,兴国县牺牲的革命英烈约万人,于都县牺牲的革命英烈达数千人。另外,受到党内和军内错误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迫害的红军英烈还有数百人。红军将士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长达7年对敌斗争的生死考验、残酷路线斗争的磨炼和考验,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成和践行,提供了坚实的斗争实践基础。湘江战役敌军五路大军封锁围杀的绝境,也是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催生和践行的直接动因。

二、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内涵

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既内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般的内涵属性,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内涵属性,更体现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特质内涵。这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民族利益至上的军魂精神;英勇血战、不怕牺牲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永不言败的无畏精神;依靠人民、同人民患难与共的为民精神。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民族利益至上的精神

中央红军经受了长达7年之久的土地革命血与火的斗争洗礼。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铸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正义事业必胜的军魂。在湘江战役的绝境中,中央红军践行着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军魂雄立、理想坚定、必胜信念刚健,与数倍于我的敌军展开了生死搏杀。红十团血战光华铺,红十八团两千将士壮烈牺牲,红34师血战到底,全师将士舍命阻击,师长陈树湘咬肠成仁,后卫师炸桥断后舍生护卫阻击,全师将士之躯永驻湘江。在中央红军面临生死险境,朱德總司令半天三道铁令,上万名红军将士以命相搏,掩护中央红军机关纵队誓死渡江。湘江战役红军将士以命相搏的生死血战,凸显出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意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英雄气概和品质,听党指挥的英雄誓言,救国救民、正义事业必胜的英雄信念。

(二)英勇血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英勇杀敌的牺牲精神,是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精神特质。湘江战役军事环境、军事条件、军事态势、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等现实因素,需要红军将士英勇血战践行牺牲精神。湘江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围杀中央红军的第四道死亡封锁线,敌军五路大军对中央红军进行围杀,使中央红军处在生死存亡的绝境。绝境逢生需要红军将士践行无畏的牺牲精神;李德、博古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错误的军事指挥,使中央红军身处险境中的险境。险境相逢勇者胜,需要红军将士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战胜险境,以残酷的血战和血的教训来纠正这一错误的政治和军事路线。为保卫党中央、保存中央红军的火种和力量,完成党中央北上抗日民族使命,红军将士必须杀开一条血路,作出牺牲,才能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奔赴抗日前线。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对敌作战最惨烈、最艰险、战役时间长、战役阻止任务重、战役险境多重、敌我兵力悬殊的血战。湘江战役结束,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锐减到3万余人,近4万名红军英烈长眠在桂北湘江这片热土上。

(三)顾全大局、永不言败的精神

湘江战役实际上是双重激烈斗争。一是要同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作斗争,二是要与围杀中央红军的敌人进行生死血战。中央红军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很多红军高级将领就看清了蒋介石布下口袋阵,将中央红军全歼于湘江天险的险恶用心,并纷纷向中央军革委“三人团”谋划提出摆脱围剿的军事线路。毛泽东同志三次向中央军革委“三人团”提出正确的军事线路,都被博古、李德否定,致使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时已牺牲近2万余名红军将士。在这决定中央红军命运前途、能否实现北上抗日担当民族大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第四次向中央军革委“三人团”进言,提出正确的军事线路,但仍遭否决。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将领表现出顾全大局、团结作战、永不放弃的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红军将士仍然以大局为重、团结奋勇杀敌,誓死保卫党中央。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四大渡口的生死决战中,红军将士以英勇无比、团结战斗、牺牲自我、永不放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意志与高风亮节的英雄品格和情怀,突破湘江天险,才有中央政治局在“通道会议”后纠错拨正、求真正向,沿着正确的军事路线一往无前。

(四)依靠人民、与民患难与共的精神

湘江战役惨烈的激战,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生死封锁线,彰显了红军将士爱民得人心、百姓舍命护红军、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中央红军在与敌人残酷封锁的激战途中,做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党中央为人民求解放主张、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正义之举。中央红军沿途书写100余条宣传标语和漫画,驻扎村寨时为百姓进行数场文艺宣传演出,并模范遵守当地百姓习俗和意愿,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帮助百姓排忧解难、送钱医病。最为重要的是中央红军沿途为群众镇压罪恶极大的土豪恶霸32人,深得人民群众的人心,得到百姓的拥护。同时,在敌人残酷的封锁下,群众舍命帮助中央红军指路渡江,补充给养、暗收红军伤员。湘江战役结束,待敌人走后,当地百姓暗中用三天多时间掩埋红军的遗体。这种在险境中军爱民、民拥军生动感人的军民情怀,是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和内涵属性。

三、湘江战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历史价值

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焠炼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长征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中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品格永存历史,跨越时空,深植时代,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

湘江战役与红军将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军事上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全歼”红军于湘江的图谋,更为重要的是湘江战役的血战,敲响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丧钟,以牺牲数万名红军将士生命的代价事实,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破产。突破湘江后,党中央在湖南通道两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为代表的红军高级将领,以血的沉重教训,批判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和政治路线,痛斥了“左”倾教条主义,高度赞扬红军将士听党指挥、顾全大局、牺牲自我、誓死保卫党中央的英雄壮举。由此,确立中央红军向桂北进军的正确的军事路线,而后转向贵州黎平、猴场、攻打遵义,并相继召开了长征史上著名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和“遵义会议”。中央政治局系列重要会议,为中央红军后续长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提供了正确路线方针指向,并为中国工农红军夺取长征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典范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生成的开端性实践。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中央红军进行的最为惨烈、最为重大的战役,也是承接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后的重大战役。因此,湘江战役红军将士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既是对苏区革命精神的承传和践行,又结合长征新的革命斗争任务的特点,生成新的革命精神内涵。由此,湘江战役红军将士的革命斗争实践,也必然成为生成长征精神的开端性实践,并客观真实反映了湘江战役红军将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生成开端性内涵和精神基础。

湘江战役红军将士生成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历史价值就在于铸就了中国工农红军新的精神内涵,支撑着红军将士以坚定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夺取长征胜利。湘江战役红军将士与敌人浴血奋战、以命相搏的英雄气魄,勇破敌军在湘江的残酷封锁,为保存中央红军的有生力量和革命火种,为北上抗日保存红军精英实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中国工农红军军魂铸就了长征精神的新内涵,红军将士践行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正义的事业必胜的精神,救国救民、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实事求是、敢于斗争、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听党指挥、顾全大局、团结作战的精神,依靠人民、与人民共患难、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精神,是湘江战役赋予红军将士军魂的崇高精神内涵。这种军魂的铸就,为中央红军后续长征战胜千难万险、战胜敌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优质的红色精神基因。

[参考文献]

[1]蒋良嘉等.红军过全州[M].广西:全州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2006.

[2]唐文兴.湘江作证[M].广西:全州党史县志办公室编著,2007.

[3]宋时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1-4册)[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