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小学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018-02-26王琼芬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规章制度综合素质

王琼芬

【摘要】图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使图书室的作用充分发挥,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图书管理工作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坚持师生为本,尽可能地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提高学校图书整体服务水平。文章就如何做好小学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综合素质;阅读活动;创新元素

小学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同时对小学图书室的服务水平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努力做好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应当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快完善图书室管理制度,为学校师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其提供全面丰富的阅读资料。在小学图书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应当彻底摒弃旧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图书排架工作的规范性,适时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阅读提供更大便利,使图书室的教育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要想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前提是制定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只有对图书管理职责与权限予以明确,规范读者在图书室的行为,制定相关行为准则,才能让读者充分地利用图书室,提高书刊资料利用率。学校应当建立并完善图书室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如《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图书借阅归还制度》《图书损坏赔偿制度》等,明确岗位职责,让图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制定图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考虑图书室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应兼顾读者权利,在保护图书室书籍资源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便利,确保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都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障图书管理、借阅和归还工作有序进行。

二、规范图书排架工作

一般来说,小学图书室基本采取的是开架式借阅模式,学生往往能够自由进入图书室翻看与借阅自己所需的书籍。但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对图书分类不甚了解,往往会因为找不到书籍确切位置而随意拿放,导致图书位置无法固定,也无法做到按需查找。因此,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性,对图书进行合理排架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年龄较小,小学生往往很难准确记忆图书分类及索书号,而比较容易接受数字顺序。这也就意味着应当按照分类与索书号对图书进行排架并用数字进行补充,要求学生按照数字将书籍放回排架。

具体来说,按照索书号将所有图书进行排架,分别按照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依次上架并按照竖排对所有书架进行编号,然后按照横排由上至下进行编号并将书架上每格图书在封面空白页右上角用铅笔记录所在位置,比如图书“a”“h”等,按照先竖后横的原则进行编号,如“1-1”。图书排架工作完成后,还要对小学生进行適当培训,让其掌握图书排号顺序,使学生在借阅或归还时能够及时进行图书位置定位,即便存在一定误差,也能确定大致位置,这时只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稍加整理,就能做到准确定位了。

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心理素养。图书管理员应当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道德要求,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宗旨,并付诸实际行动,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全体师生提供优质的图书服务。

图书管理工作就是进行文献收集和整理,帮助读者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要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熟悉图书室所藏图书,及时准确地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并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图书文献的使用价值得到有效体现。同时,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不应仅仅将服务看作谋生的手段,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服务,学会从工作中寻乐。

图书管理人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每天往往需要面对文化层次、年龄和需求均存在一定差异的读者,需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分析读者心理特点、读者的实际需要以及活动过程等特点。在查找文献的过程中,不同读者的心理特点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倾向于寻求帮助,有的则喜欢主动查找资料,但是都有可能遇到各种难题。所以,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要主动向读者提供询问或帮助,这样会比读者主动请求帮助更有利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此外,图书管理人员还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的沟通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有效媒介。沟通不畅,也就谈不上服务。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要学会与读者进行有技巧的沟通,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耐心地为其提供咨询或指导,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图书馆的关怀和用心服务。可以说,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人员结构的合理性,都会影响图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关系到图书馆对师生服务的质量,对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四、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强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有了明显增强,无形中图书室已然成为小学生的精神乐园,关系到小学校园文化能否实现繁荣。学校和班级在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图书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有益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其阅读兴趣。

首先,定期开展新书介绍课与好书推荐课。小学生对于图书的评价,往往比较看重图书封面是否吸引人,内容是否具有新奇性,书中插图是否美丽等。为此,学校应当定期为学生开展书籍评价课,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掌握如何科学选择课外读物,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其次,适时开展一本书活动。第一,除了学校规定的借阅时间,每周组织学生开展三次集体看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开展开放式读书模式,将图书摆在图书室桌上、食堂桌上,让学生在课余活动时间里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让他们的视野得以拓宽。第二,结合目前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抓住重大节日或者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师生读书活动,由教师为学生介绍并引导其阅读相关书籍,理解书籍内在含义,加深印象。第三,适时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读书活动。一方面,可以针对书籍内容开展读、讲、编、演唱等形式的活动;另一方面,将书本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读书活动,在网上进行相互交流,实现趣味性、知识性以及科学性的有机融合,寓教于乐,通过积极开创各种新的阅读活动形式,引导小学生喜欢上阅读。第四,开展读书联欢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读书成果交流会等,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比赛,比如科普知识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学生在参加这种多元化的活动中,能够得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熏陶,不仅能够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健康心灵的养成。endprint

再次,加强图书保护。在图书借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图书造成损坏。为此,学校或班级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以“图书保护”为主题的爱书活动,让学生对遭到破坏的书籍进行修补粘贴,铺平褶皱的封面,用橡皮擦掉书上乱画的痕迹,重新贴好书籍侧面已磨损的标签。通过参与这类爱书活动,学生知道要爱护图书室的每本书,认识到书是人类的朋友并养成喜欢读书、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五、图书管理中融入创新元素,发挥图书室的教育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功能,学校应当不断加强管理,及时转变服务理念,加快服务方式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融入创新元素。第一,加强校际交流。不同学校由于建校历史、办学规模以及图书室建设投入不同,在馆藏方面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通过加强校际交流,彻底改变过去图书资源一校独用的局面,实现了多校共享,使图书使用功能得以放大。第二,扩大服务对象。学校方面应适时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把服務对象向学生家长延伸,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读书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以增强,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第三,丰富服务方式。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读书展,如“红领巾读书活动”,照顾特殊人群的阅读需求。试试开展读书大讲堂,开展阅读品牌活动评比等活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学校方面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业务能力,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开展图书检索与查阅工作,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校方组织开展各项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参加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綦爱华.论中小学图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俪人:教师,2016(13):38.

[2]王健涌.浅谈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及提升办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

[3]杨建辉,张明.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J].科技视界,2016(20):217.

[4]徐素仁.如何提高小学图书管理工作水平[J].教育现代化,2017(21):274.

[5]金明芬.小学图书馆有效管理策略初探[J].学苑教育,2016(03):7.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规章制度综合素质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墙化”更需“强化”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运用“热炉法则”做好安全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