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

2018-02-26韩建华

农家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工程

韩建华

摘 要:随着渔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池塘单位鱼载量也逐渐增加,而鱼载量的增加,池塘内的有机污染物也随之增长,使池塘污染加重。循环水池塘养殖工程的出现,改善了鱼类生长环境,提高了水产产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工程;循环水池;养殖系统

随着水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公害、生态、绿色、有机的水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对环保、高效的循环池塘养殖也越来越关注,循环养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池塘结构的合理布局,实现上下水层交换。循环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养殖产量,减少有机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下面主要对某养殖场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一、循环水养殖系统

1.构建循环系统。根据水域生态学原理,改造旧鱼池,构建环保、高效的池塘养殖系统。该循环养殖系统主要是由人工湿地、鱼类养殖区、蟹类养殖区组成,各区域之间连接非常紧密,使用的是“动力提水,依次顺流”的方式,构成了一个独立且联系紧密的整体循环系统。

2.鱼池和水槽建设。养鱼池为长方形,长32m,宽13m,在长边安装6台增氧设备,并将其氛围推流、养鱼、回收三段。养鱼段长度是20m、宽13m,每段中间都必须要建设水槽。在养鱼水槽底部应该安装微型增氧设备,作为应急充氧设备运用;回收段中必须要安装吸污泵,对水产鱼类产生的粪便、饵料等进行吸收。推流段主要是利用管道和上游的净水汇集去连接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放入鱼池内,每个独立的池塘都有排水功能。

3.蟹类养殖区建设。池塘深度根据池塘实际面积而定,食台在朝南颜面设置,脱壳栖息地为朝北阴面。在阴面可以种植一些伊乐藻等水草植物,这些水草植物的覆盖面积需要达到90%以上。阳面不应种植水草,使食台保持清洁,能够随时了解蟹类摄食状况。回收段和蟹类养殖池、蟹类养殖池之间应该用多根水管并行来放置,让水体保持微流水状态。同时,需要用网将进排水出隔开,以免蟹苗随意串动。蟹类养殖池也应该安装增氧充气管。

4.设置人工湿地。(1)设置尾水汇集区。该区域主要是为了对整个养殖系统的尾水精心收集,深度一般为2-3m,可以在里面投放滤食性鱼类。利用这些滤食性鱼类来吸收各类浮游生物,能够改善水质,给鱼类的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地,提高鱼类存活率。(2)设置生物净化区。水深度为1-2m,形成梯度,并种植维管束性的植物,如伊乐藻等,种植面积一般为实湿地总面积的30%-50%左右,同时,也可以配种一些枯草等沉水或者浮叶植物,并将一些螺丝放在水中,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为养殖废水种存在很多有害物质,要提高水质利用率,还需要在这一区域防治一些鳜鱼。(3)设置净水汇集区。如果净水汇集区的深度为4m,就能够通过管道取水部位进行调节,从而给鱼类生存提供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在春秋季的时候就应该将取水口移到水体表层,提高水温;夏季的时候,就应该将取水口移到水体中层,使池塘水温降低。具体的水温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

5.循环系统运行管理。池塘的进水口、排水口应该设置于池塘左右两边,并设置排水管和窰井,各区域排水管和窰井连接起来,不管是哪个池塘,尾水都能通过管道流入窰井,并能与别的池塘共同排入尾水聚集区。通过对进水管、出水口的位置进行有效调节,利用高低压强差,就能够对进水量进行有效控制。鱼类养殖池一般在7-9月,每隔半个月必须要交换一次,蟹类养殖池必须要每个月交换一次水,其他月份需要根据水质情况来调节。

6.池塘养殖的放养和管理。密度、规格、捕捞方式和常规池塘养殖保持一致。在鱼池推流段应该设置6台增氧机每3台设置一个水槽,像桂花鱼就很适合在循环水槽里养殖,这就彻底打破了池塘内循环水不能养殖桂花鱼的魔咒。若是在桂花鱼养殖的过程中出现生长差异,需要用栅栏移动分大小,具体的次数,应该根据投食情况来定。增氧机开的时间根据需要根据鱼类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白天开1台,夜间开2台,在养殖的后期必须要将增氧机开的频率增加,应急情况下,需要将所有的增氧机打开,使鱼类供氧充足。蟹类养殖池的增氧机应该在每晚10点到早上6点开。

二、实验结果

1.同常规养殖模式相比较,循环养殖系统能够减少养殖用水量,氮、磷排放量,所有具备“节能、减排”效果,与我国水产养殖发展要求相适应。

2.鱼类养殖区域水质要比国家地表水质量要高,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将養殖尾水污染物消除掉,提高了水域水质。

3.将该养殖系统中的鱼类抽样到农业检测中心检测,共有26项检测指标,每项都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池塘内循环系统,使养殖成本大大降低,养殖人员不需要亲临现场,通过水下可视系统就能观察到鱼摄食的具体情况,鱼的成活率比传统养殖方式提高了30%。

三、分析讨论

虽然,池塘水循环养殖系统的实施,将部分池塘改建为湿地来改善水质,但是,整体收益不但没降低,而且还高出了平均水平。营造人工湿地通过,养殖与湿地面积循环模式,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可以把该技术运用到养殖区老鱼塘建设改造中,并大力推广运用。同时,使养鱼的肥水流到蟹类养殖池中,利于水草生长,为蟹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经过净化处理的水进入到养鱼池中,可以为鱼类的生长优质的水源,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养殖模式。

四、结语

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国内起步的时间比较晚,目前,相应的管理技术还不健全。还需要与时俱进,加大对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使用,不断地进行创新,使该养殖模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欢,汪小泉,韦肖杭,等.杭嘉湖地区淡水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5(13):123-128.

[2]罗国芝,郭亮伟,钟新平.浅析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上海:同济大学,2016(18):225-229.

[3]周劲风,温琰茂.珠江三角洲基塘水产养殖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04-106.

[4]刘俊成,周翔宇.试论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J].中国环境监测,2014(15):221-228.

[5]刘瑞晨,文林俊,周艳玲.浅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新技术[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28-229.

猜你喜欢

生态工程
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特点及工艺
生态工程型高职院校环境文化景观模式研究
浅析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与效益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与效益探究
浅析畜牧养殖生态工程
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的研究
浅析轻度盐碱地整治生态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