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瞒真情》教学案例

2018-02-2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430074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0期
关键词:眉眼老舍课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430074)

[内容简介]

“不瞒真情”这一课写的是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为了和好朋友高煜年快点去放风筝,老舍帮高煜年写了作文的开头。老师不知实情,表扬了高煜年。老舍和高煜年深感自己不该弄虚作假,欺骗老师,便把真实情况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

[教学片断]

教学接近尾声,眼见主旨已显山露水。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觉得老舍和高煜年没有必要向老师道歉!”此言一出,她立刻成为教室里的焦点。同学们有的惊讶地望着她,有的望了望她又盯着我,有的开始窃窃私语。说实话,我也没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略微一怔后,我笑着问她:“为什么呢?”

“因为老舍只是帮高煜年写了文章开头,并没有帮她写完一整篇文章……”

“而且,老师不是说平时我们写文章也可以借鉴别人的妙词佳句吗?老舍的文章写得好,他的妙词佳句,难道就不可以借鉴吗?”

嗬,好厉害的口齿呀!倒把我给问住了。还没等我准备好“反驳”的措辞,另一个“同盟者”又给了我“温柔一刀”:“老师不是说过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吗?文中说高煜年和老舍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说明他们的关系很好。既然是好朋友,那就更应该互相帮助了。”

机会来了,可让我逮着漏洞了,我马上抛出一个问题:“那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帮助才对呢?”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讨论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激动得满脸通红。

“老师,我们这一小组的同学认为朋友遇到了困难,就应该主动帮助他。比如,朋友生病了不能来上学,我们可以到他家去给他补课。”

“我们认为,当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帮助,就是真正的朋友。”

看来,他们对友谊的含义的理解还有些偏颇。于是,我笑了笑说:“那如果好朋友要买零食吃,却没有钱;要上网吧也没钱。你帮他吗?”

一席话让他们又静下心来。片刻之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能帮他了。因为那是贪吃、贪玩的表现。”

“那好,不会做的题请朋友做得了。好朋友嘛,应该互相帮助。”我故意激了他们一下。

“不会做的题也不能替他做,应该教他做,讲给他听。”

“再说,也不能自己不思考就请朋友教,应该先想一想。”

看来,再纠缠下去是不行的了。我马上换了一个角度问:“那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帮高煜年时,高煜年怎么说的?是什么样的神态?”

学生再次研读课文,因为有疑问,所以读得很认真,也找到了文中的句子——当老舍要帮高煜年时,高煜年“眉眼顿开,连声说:‘你真好!够朋友!’”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呢?”我问。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

“真正的朋友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是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帮助的人。”

“真正的朋友你告诉他秘密,他却不告诉别人。”

“真正的朋友是你说他的缺点,他却不生气的人。”

……

看来,他们对“朋友”的界定已越来越清晰了。

“那高煜年和老舍称得上是一对‘真正的朋友’吗?”我又问了一句。

“文中说高煜年‘紧锁眉头,苦思冥想’,说明他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写不出来。作为好朋友,老舍可以帮助他。因为他的确是需要帮助。”学生把道理说得似乎很全面了。

“高煜年‘眉眼顿开’,说老舍‘真好’‘够朋友’。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紧逼不放。

“因为老舍提出帮他写个开头。”

“他高兴极了,就是为了能向好朋友学习写文章的开头吗?请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不对,不对,高煜年之所以眉眼顿开,是因为老舍帮他写好开头后,他可以快点写完作文,早点出去玩。”

“哦,原来他的最终目的是想早点出去玩!”我郑重地强调了这一句,“那他这样对待学习,就应该批评了。现在你认为他俩有没有错呢?”

“有。因为高煜年光想着早点出去玩,而让老舍帮他写开头,老师还以为这个开头是高煜年自己写的呢。”

“高煜年的文章写得最好的就是开头,可这个开头却是老舍写的,可见他欺骗了老师,也说明他的文章后面写得不好。”

“假如你是高煜年,你会对老师说什么呢?”

“假如你是老舍,你会对老师说什么?”

……

至此,风波才算平息下来,在这场争论中,许多观点越争越明,而终极目标还是必须围绕课文展开,做到有理有据。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案例中,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作为教师,面对课堂里的“异军突起”,我刚开始是有些紧张的,但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得还算圆满。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教师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

当一个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最初的意见与作者的观点截然相反,但我并没有跳过去,也没有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地听完了他们反对的理由。这样一来,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充分表露出个人独特的感受,也享受到了尊重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教师对学生质疑的重视和赞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当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

第一步,用重点攻关的方法将学生散乱的、不太切中要害的注意力引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大家都自信地认为“高煜年没有错”时,教师发问:“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帮助呢”“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集中,以引起较多的共鸣,从而有利于更多的学生投入思考。明白了“朋友”的真正含义,才能评判高煜年和老舍的行为,这是关键之处。

第二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高煜年眉眼顿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一问,将学生的目光又导向文本,学生在潜心研读文本后,又展开一次思考。引导学生究其根本,这是评判高煜年和老舍行为的前提。在思辩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悄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自己悟出来的。

第三步,自然解疑,形成共识。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又不断自我完善的前提下,教师适时地回到高煜年和老舍认错的行为上来,将前后文进行比照分析,学生一致认为他们是有错的。

疑已解开,但教师并没有停留在解疑的层面上,而是将学生引向人物的内心:“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位,你会和老师说什么?”让学生和文中的人物进行思维碰撞,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补充本字中的留白,使他们能更真切地与人物交流。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价值取向

因为阅读的个性化特点,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是不尽相同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不同学生情感体验的细微差别,以便因材施教。此外,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认识能力有限,虽然课堂需要开放和创新,但涉及是与非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不能包容,但也不可高压施威,必须逐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帮助”展开了讨论,就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独特的思想者。

猜你喜欢

眉眼老舍课文
北平的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背课文的小偷
终南山
老舍的求婚
遇见你的眉眼,如清风明月
背课文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待他眉眼如初,守她岁月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