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02-26

关键词:审美观主观老师

(胶州市胶莱镇胶莱小学 山东青岛 266300)

对于“美”其实没有具体的定义,因为“美”随时可能受到主观或者客观的影响。其次,有了“美”的基垫才有了“审美”。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正确的审美观,我们作出以下讨论: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影响审美的因素

1.主观因素

对于事物美丑的判断,人在主观印象中已经对此有了一个范围的界定。在人美版教材中提到,人对事物的第一感受是最敏感直接的,例如外表、颜色、体型和形状。在审美或欣赏作品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到审美对象上,从而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反射到审美对象上。所以事物的美丑,在一开始,人在心中就有了或理性、或感性的判断。所以,世人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也就是在强调主观因素对审美能力的影响。

2.客观因素

随着人的成长,其接触到的众多环境因素,都在潜移默化的调整人对审美的判断。人在成长过程中,通常接触到的家庭、学校、人,这三者对人审美的影响重大。在后来,社会、媒体或根据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APP,无一不在引领着大多数人的审美观。从出生,审美观还未成形,到审美成熟的过渡阶段,直至审美观成熟。后天因素触发或引射了审美主体对深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始经验的取得,社会便可从此获得强大、持久的美感影响力和美学效果。

二、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时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审美能力培养模式单一落后

在中国教育中,具体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式只有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对美的发现力。在新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下,表面上,老师教学方式、观念发生了改变,但本质上,老师的教育方式依然陈旧,部分老师仍然固执己见,坚持以陈旧的教学观念来教导学生。因此,老师在教授美术时,通常更加注重“单方面的灌输”,比如单纯的绘画技巧、“照葫芦画瓢”这样的方式,老师不仅没有从单一的课程中自我解脱,反而让学生感觉课堂匮乏。因为在课堂上没有思想的交流,课堂就不叫课堂了。老师引导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薄弱,课堂缺乏主动有效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产生真理的必要性。老师作为传播教育的工作者,只有提高自身审美水准、发散创新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老师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尤其是艺术类的老师,身负传授知识的使命的同时,还要时刻谨记教育的目标之一: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如何审美,人美版教材提到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观点“良好的美感体会是通过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一定的距离产生的。”这就意味着,审美者在欣赏作品时,不去思考社会媒体给予作品的附加价值。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审美体验虽然美好,但却忽视了作品的价值。在历史和社会中沉淀下来的美学作品,带有一定的深刻性,就像了解一幅画作,要了解他所带的历史文化,才能深刻的体会到作品的内涵。老师作为引领者,对于自己的要求也要精益求精。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概念化,老师通过展示具体的作品,比如雕塑、画作、电影等,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艺术的力道和韧劲,从而发表自己对于审美对象的评析。在此提出,老师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发散学生思维维度,对每个学生的表述都要倾听并给出意见和建议,若学生的观点老师因为不能理解就否定的话,这样只会让学生对自己本身产生否定情绪。除了评析具体美术作品外,老师还可以安排实操性的作业,例如强制规定任意一方面,其他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实际的背景,任意创造、挥洒。

2.实际操作范围小

在西方国家,例如美国,相信创造是教育的核心,许多学校定期请艺术家加入课堂,艺术家通过分享自己在创作中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思维的发散性和多变性。再而说浪漫法国,中小学生注重实践,不论是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或者大自然的给予,来塑造、组合,还是到博物馆感受艺术的氛围,这样学生都更容易欣赏和评析不同的作品,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对比西方国家,我国对大环境的艺术氛围的塑造,显得薄弱很多,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扩大适用范围,把学生引入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塑造审美能力。

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带给人的强烈的感官体验,例如图像、声音、添加各种动画等,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审美的目标,在多种感官刺激的情况下,学生的审美观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其次,把教材在课堂上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人美版教材中,根据学生水平,选取了各大家的美术作品,例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就要带入相关的时代背景中,才能深刻了解,作品本身带给人的沉重与压抑,这是需要老师的引导来完成的。最后,把学生带入大环境下的艺术殿堂中,如果没有可行的机会将学生带入博物馆、展览等进行教学讲授的话,从另一方面,将自己去博物馆、园林的过程和感受,利用多媒体绘声绘色的展现给学生,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对各类博物馆感兴趣,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所能做的一部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去丰富、充实学生对美的感受,先辨美,再审美。引导小学生以特有的艺术敏感,去感悟不同的作品,并作出自己独有的分析与判断,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美术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审美观主观老师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