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移动APP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2018-02-25

关键词:课程目标绘画美术

(重庆市黔江区黄溪中学 重庆 409000)

从石器、蒸汽机、电脑,再到数码电子产品的产生,每一种工具都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捷,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随着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用APP应用程序(以下简称:APP)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不限时间、不限空间、不限地域的,更为立体学习方式。这预示着美术教育带给学生的将不再仅仅是掌握绘画技巧、熟练使用绘画材料,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一、APP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1.打破局限,自由学习

传统美术课堂中,学生课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用于选购、准备绘画材料;课堂中需要时间熟悉和适应不同种类的工具和材料;课后更是需要时间来整理工具、打扫卫生。APP运用于课堂后,学生得以从准备材料、适应材料、收拾整理,这些麻烦的流程中解放出来,将时间交给思考学习。美术教育不在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课后零星时间,在操场、书房、公交车上,随时随地欣赏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名作,甚至还可以进行美术创作。[1]

2.激发兴趣,畅快学习

APP为理论和实践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增添美术学习的趣味性。某些美术门类技术难度较高,如果不熟练使用工具和材料,美感很难呈现,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美术类APP的出现有效地避免了这些问题,例如,在“移动花园”APP中,图画中的线条已经被画出来了,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搭配色彩,如何为图画“添彩”。学生选择颜色,点击屏幕,颜色便填满需要上色的区域。每画完一张,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并不是色彩未涂匀或是颜色调配不准的作品,这让学生更有信心学习美术。[2]

3.转变中心,自主学习

传统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依赖于PPT课件,容易造成学生美术学习体验不够,理解不透,只看课件的被动学习。美术教师用大量的语言和图片传播艺术,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容易走神,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利用APP教学,让“教师教”变为“学生学”,教师由以往知识传播者变成了梳理者,学生也从各式材料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选择合适的APP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思考、主动创造。

4.拉近距离,互助学习

APP拉近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距离,增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学生可以使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随时将作品呈现在朋友、教师、家长面前,获得大家的意见建议。

二、如何运用APP开展美术课教学

1.APP在“造型与表现”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目标中,指出“造型与表现”的教学目标是: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Paper、Sketchbook、sketches、logoScopic-logo maker、秘密花园(Colorfy:免费填色游戏)等APP可以运用在该类课程中。这些APP提供了丰富色彩、笔触、工具,如钢笔、铅笔、水彩笔、喷枪、马克笔、毛笔等等,无论是画画、还是随手涂鸦,最重要的就是动手画。事实上,当我们开始画画时,我们需要的是一支笔和一张纸。这些APP可以减少过多的绘画工具对绘画的干扰。

2.APP在“设计与应用”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设计与应用”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进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榫卯、折扇、斗拱、pottery(做陶瓷)、一起来做陶瓷等APP,为每一项工艺品都提供了精细的3D模型,学生可以双击打开和折叠榫卯、折扇,放大看榫卯、折扇、陶瓷的各部分名称和结构知识,清楚它们的生产过程,以及历史知识等。学生还可以利用Logo maker shop、123D Sculpt、inkpad等APP,设计LOGO、画产品设计图、制作3D模型,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更加关注他们周围的事物和环境。

3.APP在“欣赏与评述”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与评述”的教学目标是: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谜,表达感受和见解。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展览、故宫陶瓷馆、日本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APP,让学生免去了排队买门票、节假日参观博物馆却只见人头攒动不见作品的烦恼,把美术馆、博物馆搬到学生身边,这些APP中提供了展厅全景虚拟漫游,更有VR虚拟现实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APP提供“专业导游”对每件作品进行专业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的欣赏和了解每件作品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4.APP在“综合与探索”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目标中,指出“综合与探索”的教学目标是:结合7~9年段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祛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Paper、sketches等APP,可以将美术与语文结合,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写日记。兔展、MAKA、IH5互动大师等H5页面制作软件,可以轻轻松松添加或替换文字、图片等元素,预览效果后分享,方便学生利用其制作电子杂志、海报、邀请函,甚至可以举办线上展览。定格动画工作室- Stop Motion Studio、iMovie等APP,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绘画、雕塑、摄影等知识,拍出有创意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学生们也能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APP给美术课堂带来了无限可能,当务之急就是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所以,教师不妨成为教学中的指挥者和导演,大胆引导孩子利用APP,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绘画美术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