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插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018-02-25江苏镇江扬中市实验小学212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4期
关键词:图文形象思维学段

江苏镇江扬中市实验小学(212200)

第一学段的学生虽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受年龄与认知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头脑里再现插图的画面,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图文对照,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插图是文本有机的组成部分。相对而言,第一学段学生识字较少,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统编教材的编者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其插图大多采用嵌入型、环绕型,有意将其边界模糊,使文字与插图融为一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图文对照展开学习提供了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借助相应的媒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以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的准确性。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以下所举的例子均为同一册)《田家四季歌》一文,有“雪初晴”这个词语。对这个词,北方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经常见到雪后放晴的样子。但是,南方的学生对“雪初晴”一词的理解比较模糊。其实,这个词语的意思教材已经通过插图进行了解析。对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找一找“哪些地方有雪”,让学生按照从远处的山顶到近处的地上、路上的顺序进行观察;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雪的表面——很平整、很光滑。这样,使学生形象地理解“雪初晴”一词意思。

图文对照,不仅可以从文到图,还可以从图到文,双向印证。如,《风娃娃》一课,写了这样一幅画面:风娃娃吹跑了风筝,“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有的还翻起了跟头”。这个画面,虽然语言描述很简单,但学生大多难以形成具体的画面。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观察。一方面通过插图,学生理解了风筝“翻起了跟头”的情境;另一方面,通过语言,学生体会了风筝变化的动态过程。这样通过图文互相对照,使语言文字与文本插图之间建立起准确的联系。

二、有效拓展,培养语言思维的丰富性

教材插图呈现的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或者是一个片断、某个时刻,并不是全貌。如果单纯根据插图来理解文本,就可能以偏概全。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对插图进行拓展,从静态联想到动态,从局部联想到全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语言,而且还使他们的思维更丰富。

比如,《树之歌》这一课重点介绍了8种树。按照一般思维,教材插图应该与儿歌所介绍的树的顺序进行一一对应,但是教材却没有这样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研读教材,与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以便准确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拓展的方式,以丰富学生的认知。首先,引导学生诵读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接着,学生通过“连一连”的方式,找出插图与文字相对应的树。这样可以初步检验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在这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木棉和枫树”“金桂和松柏”区别不清。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插图与文字进行拓展,以便帮助学生进行判断。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加丰富。

三、有序复述,培养语言思维的整体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的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因此,第一学段的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但是,复述文本内容,涉及理解、记忆乃至表达等多个方面,属于一项语言再创造活动。统编教材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体现在插图上——采用连环画式插图的方式。因此,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复述文本的故事内容,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有序性与整体性。

插图不仅可以丰富故事内容,而且还能给学生复述故事提供支撑,有效降低复述难度。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课后习题出现了5幅图,对应了课文所提到的青蛙的不同生长阶段,即长出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四条腿、尾巴变短和尾巴不见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依次观察插图,找出小蝌蚪的变化;接着,按照插图顺序勾连故事内容,整体感受故事情节。这样,就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连贯性。

总而言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插图这一“有意味的视觉艺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同时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图文形象思维学段
画与理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