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临风少年

2018-02-24七滴

时代报告 2018年9期
关键词:豆粉阿成馋嘴

七滴

那天在路口无意间遇到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本家小婶娘,因多年未见,问她能否记得我,她笑着说当然记得,从小看着长大的呢!

我问起阿建,她说阿建现在杭州工作,前年才结的婚,孩子挺小的,工作也忙,所以没时间回来。

我和阿建同年,从小的他瘦弱矮小,话语较少,有点内向,见人爱咧着嘴笑,样子看上去傻乎乎的。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总是独来独往。人却极是好学,喜欢看书,成绩也好,每年都得奖状,在村里,他是我们父母眼里作为标榜的楷模。

在中秋前后,是新稻入仓的时候,村里会集体打糍粑,这是个体力活,须得合力完成,乡邻各出一人,轮流互相帮助,仿佛约定俗成,几乎每家都会准备。

用很大的木蒸笼,把淘洗干净提前泡好的糯米蒸熟,然后倒进那种用石头做的地舀里,由两个壮年男人各举一个沉重的大锤,轮流捶打。直到锤成实实的一团,然后再合力托出,放在早清理干净撒着豆粉的大案板上,再用长长的擀面杖推平,大约一个手指的厚度,然后上面撒上豆粉,再等下一锅。

打糍粑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不仅有很多大人,孩子更是蹿来蹿去,糯米蒸熟出锅时很是甜糯,大人看着馋嘴的孩子,会随手抓起一团米坨给我们吃。然后开始说起阿建,说他又得奖状了,家里都快贴不下了,然后再看到旁边馋嘴的我们就是一通比较教育,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呼啦四散而去,也不再围拢了。

偏偏这时候他会出现,找他爸爸拿钥匙或是其他事情,面对大人的各种夸奖艳羡,他仍是腼腆的笑,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之后拿了钥匙就跑开了。

虽是同村,仿佛天生的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极少和我们玩耍,上学路上如遇上了,如果你不招呼,他不会和你主动说话,最多只是笑笑。

光山二高是县里的重点高中,升学率很高,在信阳地区都非常有名,我们每次上学放学必定會经过这里。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恰巧我和阿建走一块儿了,我好像问他一个作业上的难题,他很难得的和我讨论了几句,又顺带着说了不少话, 二高的围墙外是个砖瓦厂,有很多做砖用剩下不要的高高土堆堆积,他站在一个几乎和围墙持平的土坡上,看着宽敞平坦的操场,一脸憧憬地自言自语:我要是能考上这里就好了!

那天的晚霞绚丽,秋风潇潇,他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闪闪发亮……

这是我们仅有的一次深度接触,之后,他顺利的考上县重点一中读初中,又如愿上了二高,学习一如既往地优秀,直到接到南开大学的通知书。

从此之后,鲜少有他的消息,阿建停留在村里人的印象中除了那优异的成绩、就只是儿时那个腼腆瘦弱小小少年的形象了。

时光流逝,村里和阿建的同龄人纷纷结婚生子,因为彼此的生活轨道不同,阿建在村里逐渐被遗忘。小叔和小婶娘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不善言辞,偶尔在闲聊被村里人问起阿建时,老俩口也只是一笑而过:就那样吧,他学业太紧张,没时间回来呢,咱们也管不了。

阿建有个弟弟阿成,腼腆的近乎木讷,和阿建恰恰相反,阿成的学习一塌糊涂,勉强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在熟人介绍下当了个学徒工,之后结婚生子,他其貌不扬,人也不活泛,却偏偏娶了个样貌做事俱佳的媳妇。

阿成老实勤奋,踏实诚信,在行业里口碑很好,事业也算小有所成。他有一双儿女,有一栋漂亮的两层小洋楼,小叔小婶也一直和他们同住,帮忙照顾孩子,过着含饴弄孙的平静生活。

阿建极少回老家,偶尔回来也是来去匆匆,他的所有信息在他离开这个小城之后就湮没在岁月时光中。偶尔节假日亲戚来往走动中被提及,小叔小婶只说阿建在某个科研单位上班,妻子是他同一部门的师妹……

小叔小婶极少去杭州,在阿建的孩子出生之后去了一次,但又匆匆而返了,说是不适应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

回来之后的小叔小婶开荒种了一块小菜园,夜晚跳跳广场舞,阿成的孩子也已经大了,小俩口很孝顺,尽量给予父母自由安稳的晚年生活空间。

后来隐约听村里人私下里议论,阿建日子并不如想象中光鲜,女方家境优越,但为人也颇为强势……

算起来阿建也已年过不惑了。

那个曾经伫立在夕阳下的临风少年,愿你一切安好。

猜你喜欢

豆粉阿成馋嘴
试论速溶豆粉的几种加工工艺及技术
馋嘴巫婆
馋嘴的格雷特
不要让陌生人进来
南瓜保健型中老年豆粉的加工工艺
相爱,是婚姻里最好的暖
毛线帽问:现磨的豆浆更好吗?
阿成下乡
馋嘴的丁当
馋嘴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