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茶具设计中传统吉祥元素的运用与分析

2018-02-24杨鑫

大观 2018年11期
关键词:融合

杨鑫

摘 要:“茶”作为世界性的一种饮品,受到各种族、各地区居民的欢迎。中国作为茶文化大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品种不一的各类型茶叶使得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既然中国人喜欢饮茶必然少不了运用相关的茶具,因此传统的陶瓷茶具一直广受欢迎。古代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重视陶瓷茶具本身的艺术性。中国人的好茶、爱茶之甚直接促使了陶瓷茶具的不断发展,其创造素材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社会日常生活。同时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衍生了出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吉祥文化,这些也深深影响到了陶瓷茶具的设计与发展中,各种以传统吉祥元素设计的陶瓷茶具丰富了茶具的种类。通过对中国传统陶瓷茶具的分析与归纳,结合对传统吉祥元素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形式,进而论述中国传统吉祥元素与传统陶瓷茶具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总结出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传统吉祥元素进行再创造的可能性。

关键词:陶瓷茶具;传统吉祥元素;融合

一、陶瓷茶具的起源和現状

饮水器皿作为历史上最古老的器具之一,在石器时代就有出现,那个时候仅仅是陶制的制作较为随意的器皿。茶作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被中国人的先祖发现和使用了,只是当时主要是用在食用和药用方面。据推测我国直到先秦时期,一些盛产茶叶的地区才逐渐有了饮茶的习惯,久而久之对饮茶的用具也就有了特定的需要。随着制陶工艺的不断发展,茶具在满足饮茶需要的同时逐渐有了一定的艺术性的概念,但早期的茶具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很多时候是处在和食器与酒器混用的阶段,尚没有形成体系,这一阶段也正是陶瓷茶具的萌芽时期。

到了瓷器发展最巅峰的宋代,陶瓷茶具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由此可见宋代茶具是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宋代的瓷器发展非常繁荣,各个地方的特色瓷器不断出现,因此也就衍生出各种风格的瓷茶具。也正是这个时期的饮茶之风从上层士大夫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全民饮茶风气浓厚。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称之“斗茶”的游戏,人们为之疯狂,这也就在另一层面对茶具有了更多的要求,人们对于茶具的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元代在陶瓷茶具方面偏爱于青白釉的茶具,同时人们对于饮茶也更加趋于理性。明朝时期,作为瓷器的又一发展高峰期,这一时期紫砂茶具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茶具有了新的追求。清代的陶瓷茶具进入了色彩的阶段,五颜六色的茶具大大丰富了茶具的色彩种类。

二、陶瓷茶具的种类及特征

陶瓷茶具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诞生很多品种,主要的划分方法是由质划的不同分有两种:陶质茶具、瓷质茶具。其中陶制茶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代紫砂茶具了,瓷质茶具的种类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了,主要包括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等等。这些茶具虽说材料种类各有不同,但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上都有着各自辉煌的一页。

陶质茶具:最著名的就是紫砂茶具。根据文字记载,紫砂茶具出现在明朝正德年间,与普通的陶器不一样,紫砂茶具的内部和外部皆不敷釉,而是使用独特的陶土,也就是紫泥、红泥和团山泥经过焙烧制作而成的。紫砂茶具的成品颜色华丽多姿,变化万千,它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造型,而且制作工艺精深,色泽质朴无华,同时由能工巧匠和文人在壶体上以钢刀带画笔,雕刻山水花鸟、镌刻金石书法等图案,这又使得紫砂壶成为一种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等集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使使用者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艺术,获得美的享受。如今,我国的紫砂茶具主要产自江苏宜兴,同时在浙江长兴也有少量出产。

瓷质茶具:青瓷茶具,青瓷最早在东汉年间就已经产生,发展到了明代,青瓷茶具具有更加细腻的质地,造型也更加端庄,闻名海内外,当时大量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欧洲,被视为稀世珍品。青瓷茶具最适合用来冲泡绿茶,因为色泽青翠,更有益汤色之美。白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色彩多样,造型丰富,堪称饮茶器皿中的珍品。白瓷茶具适合冲泡各种茶叶,因而使用最为普遍。彩瓷茶具,又称为“彩绘瓷”,器具表面加以绘彩的瓷器,主要包括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鼎盛于明清时期,以景德镇的彩瓷格外出名。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为引人注目,其色彩非常让人赏心悦目。

三、陶瓷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陶瓷茶具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对于现代设计师来说在今后的设计研发中需要细心去研究掌握前人在陶瓷茶具设计中已经掌握了的美学规律,要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整个陶瓷文化及饮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国际上现代陶瓷茶具的设计的分析,借鉴各国陶瓷设计方面的经验,提高中国陶瓷茶具的整体设计水平,用心去为现代社会设计出实用而又美观的陶瓷茶具,丰富人们的现代生活。

我们在借鉴传统陶瓷茶具设计的时候,应有一定的取舍,抓住本质和内在的东西,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的设计进行剖析与借鉴。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既需要符合现代人的使用和审美要求,又得去学习古人设计观念,避免简单的抄袭。在陶瓷茶具的设计上,有着许多种方法可以进行新的设计,除了借鉴传统陶瓷茶具的综合设计外,也可以适当尝试采用抽象的设计方法进行一些艺术性茶具的设计。虽说这些茶具在使用和制作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批量生产,但这些创新型的陶瓷茶具相对于传统茶具更加具有观赏性,在艺术欣赏的角度很好地满足了现代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总之,陶瓷茶具的设计始终应该从“茶圣”陆羽提出的两个角度,即实用角度和欣赏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一)传统吉祥元素的发源与寓意

从古至今,在茶具设计中大量的吉祥元素被运用。吉祥美好是每个民族人民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不同民族在表达形式上会有不同,但内涵意义上却是相似的。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对于追求幸福生活和对未来美好期盼的一种心理寄托和信念。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唐宋时期表现成熟,兴盛于明清两朝。在这过程中,吉祥元素除了以图案为主的表现手法之外,其他常见的表现方式主要有吉祥器具、酒具、香炉、花瓶以及文房四宝等,同时表现形式上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原型为主加以人的想象等。

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从最初的原始阶段开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延续,吉祥文化的影响遍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部分,旨在帮助人们在心理层面上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人是需要精神支持的个体,人们总是热衷于将美好的事物寄托在吉祥文化上,从而使带有吉祥寓意的物件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这就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吉祥文化的发展,这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自然中生产,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畏惧,在自身能力解决不了的时候需要去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慰藉,用来消除灾祸,在这种社会需要下祈禱平安吉祥的潜意识得以出现和发展。最初的人们是使用各种符号图画来进行内心的祈祷,也正是如此,原始的吉祥图案出现了。随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吉祥的认识也进一步加强,进而孕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吉祥文化,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祈祷,获得内心的满足,这也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二)传统吉祥元素的表现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都以具体的事物进行内涵的体现。人们喜欢借助于一些具象的事物用来表现内心中的美好期盼,如“喜上枝头”,就是借用喜鹊在枝头啼叫的现象来寄托内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所以吉祥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普遍现象,只是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它的存在受到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也因此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民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各自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因此传统的吉祥文化在内容和形式各方面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几乎渗透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各个角落,这种吉祥文化几乎是从根本上与人的生命意识紧紧相连,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

吉祥物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能带来吉祥好运、辟除灾厄的事物,同时它还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其显示着降福免灾的功用,包含着“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对鬼神的敬畏,但同时它又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世俗人追求美好与愿望的象征之物。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因此本文也仅仅是参考民俗范围内的吉祥文化元素,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了古代人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

四、传统吉祥元素与茶具设计的结合探索

茶具的发展就像其他用具一样,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细的过程。随着人们的饮茶方式的转变,茶具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各种吉祥寓意的纹样被运用在茶具的设计生产中。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随之改变着,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时代特色,这些都对现代陶瓷茶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代茶具设计和生产中,必须把握时代的特性,在充分理解几千年来陶瓷茶具发展的基础上对茶具进行再创造,进而在其中融入当代的美学观念和设计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的吉祥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绵延发展到今天长久不衰,自我调整并适应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对传统吉祥文化进行分析和归纳,汲取它当中的素材为现代陶瓷茶具设计提供帮助。中国的陶瓷茶具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它已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蕴涵了传统哲学思想和吉祥寓意。当代陶瓷茶具的设计要在了解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基础上联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设计出更好的,更符合时代需要的,但又不丢失传统韵味的陶瓷茶具。

参考文献:

[1]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8.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3]尹笑非.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