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8-02-24董承英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灰兔小白兔瀑布

□董承英

阅读是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是由书面性文字转向深层的心灵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表达所认知的事物,并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阐释出来,这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与融合的关系。

一、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喜欢玩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环境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小白兔和小灰兔》,老师先给大家读一遍,大家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阅读过程要绘声绘色,尽量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表现小动物的语调,迎合学生特征创设课堂情境)

师:故事读完了,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呢?

生1:讲了小灰兔和小白兔帮老山羊收白菜的故事,然后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

师:嗯,概括得真好,有没有同学记得小白兔是怎么做的?

生2:小白兔没有要白菜,只要了菜籽,然后自己种了白菜,收获了很多,还给老山羊送去了一些呢!

师:对,你也说得特别好,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觉得谁做得更好呢?为什么?先不着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先开展一个小游戏好不好?

生:(气氛热烈)好!

师:我们来找三个人分别扮演老山羊、小灰兔、小白兔,把这个故事演出来,谁愿意参加呢? (学生纷纷举手,气氛活跃。此时,教师可根据课堂活跃度,多展开一轮或两轮表演,让更多愿意参加的学生得到表演机会)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紧张、怯场,此时,教师就要给予鼓励与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在模仿老山羊和小兔子时,教师也应起到带头作用,要充分运用肢体动作进行模仿,以增加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表演环境。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是太好了,我们一起鼓掌谢谢这些表演的同学好不好? (掌声热烈响起)老师好像刚刚真的看到三只小动物在交流一样,现在你们说是哪只兔子更聪明呢?

生:是小白兔,因为它种了白菜以后就能收获更多,还可以送去给老山羊爷爷。而小灰兔吃了就没有了,还得去老山羊爷爷那儿要呢!

师:嗯,同学们都很聪明,不用老师说就能自己判断出来了。所以啊,劳动才能收获更多,偷懒是得不到永久的东西的,只能维持一时,我们以后都要做像小白兔一样勤劳的人好不好?

生:好!

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是通读文章、彻底理解文章含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是参与扮演的学生,还是在旁观看的学生,都会因为新鲜感和趣味性而投入到正在上演的情景节目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还在欢乐的表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与口语交际能力。

二、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实践出真知,教师进行再多的课堂讲授,都不如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获得的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全面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灵活分配教学课时与进度,要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由此,才能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发掘可实践点,帮助学生提升口语交际水平。

以 《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为例,具体情境创设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有气势的诗,是由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写。大家先跟着老师读一遍。(教师要充分发挥领读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基调)

师:刚刚我们朗读得很有气势,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老师来帮大家翻译一下。诗人看到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就说道:呀,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的烟霞,多美啊!再看看远处那瀑布悬挂在山川上面,流下来的水仿佛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是天上的银河掉落在人间一样壮阔而又美丽!你们想想这样壮美的景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很有气势地把它朗读出来呢?

生:是!

师:以后你们去观看庐山瀑布,就可以用李白的诗歌向别人介绍了。有没有人愿意充当一个小导游,我们其他人是小游客,你来给我们介绍介绍这庐山瀑布?

生1:大家请看,这个瀑布叫作庐山瀑布,很壮阔吧!诗人李白写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它呢!

师:嗯,介绍得真好,老师听着就知道庐山瀑布有多美了,还有没有同学可以补充?

生2:这个瀑布曾被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形容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可以好好看看,是不是像诗人李白说的那样。

师:很好,谢谢你,小导游,这下我就会联系你说的诗歌来观看这瀑布了。(教师可根据情况,多请同学回答,最后进行鼓励性评价)

首先,教师通过开课的领读,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接下来翻译诗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然后,再以小导游解说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锻炼口语能力,同时灵活地运用阅读文本的内容,这是一个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过程。

三、通过启发想象,促进学生口语信心的建立

教师应始终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只有清晰地认知到这一点,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对此,笔者以 《小熊住山洞》一课的教学为例,提出对应教学方式,具体情境创设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有关小熊的生活世界了,这篇文章叫作 《小熊住山洞》。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你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篇故事讲了些什么。

(学生积极开展自由朗读,教师在旁监督观察,十分钟左右声音逐渐变小)

师:时间到了。嗯,看来大家基本都已经读完了,那有没有同学说说看完这篇故事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觉得小熊一家都很善良,它们不舍得砍掉森林里的树木,就一直都没有盖房子。

生2:而且小熊也很乖,很听话。虽然住在山洞里,但是一点都不跟自己的爸爸妈妈抱怨。

师:对,它们是一家很热爱大自然、很善良的动物,我们也要向它们学习,热爱大自然,不随意破坏树木,努力保护美丽的环境,争取不要让它们努力创造出来的美丽景色被破坏好不好?

生:好! (全班气氛热烈)

师:那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帮助老师解答。由于小熊一家不忍心破坏美丽的森林环境,所以这些年就一直住在山洞里。可是每当到了冬天,山洞里又潮湿又冷、又很难囤积过冬的食物,即使是出了山洞,也很难找到食物,它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会不会有其他小动物来帮助它们,用别的材料为他们建造一间温暖的房子呢,或者为他们送去一些食物、棉被之类的过冬必需品呢,还是有别的什么方法?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小熊一家过冬想出有效对策。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发掘教材中有想象空间的篇章,在学生已经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热爱小动物,以及善良的天性,构建一个有趣的情境,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情境内容,展开想象并进行扩充。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与表达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总之,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兴趣爱好、阶段特征等方面。只有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才能据其所好,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扮演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用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从课堂教学引入生活实践,从而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实现阅读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双向提升。

猜你喜欢

小灰兔小白兔瀑布
小灰兔造笑料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戴草帽的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
小白兔
瀑布
瀑布
可爱的小灰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