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调查类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8-02-24□邓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组长组员课题

□邓 露

数学调查是指选择某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调查活动,收集有关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从而作出相应的推断,用以指导实践的活动形式。数学调查类课题学习的主题一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调查的结果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类的课题研究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尝试性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数学调查类的课题学习教学主要采用 “课外活动、课内交流”形式。一般可按五个步骤来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活动前指导。学生初次进行数学调查活动时,没有有关课题研究的经验,需要先安排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调查类的课题学习,如何做调查研究,展示一些课题学习的成果报告,让学生对调查研究的步骤有个初步认识。

2.给出课题。初次课题学习,建议全班做同一个课题,便于指导。有一定活动经验后,可给出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积极性会更高。当学生各方面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可以尝试仅提供一个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3.学生分组。建议采用指定分组的方式。第一次活动,需要所有小组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合作学习的过程。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几个小组长,再搭配组员。每组6~7人为宜。

小组长确定的原则。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分工,督促每个组员按时完成任务,组织全体组员有序有效地开展讨论交流,做好总结工作,顺利完成课题学习任务。小组长通常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成绩良好以上;有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有服务同学的意识。一般可以考虑班委会成员作为小组长,班干部有一定组织经验,在同学中也有一定的威信。

组员搭配的原则。同一组的成员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要能互补,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数量比。各小组之间要大致实力相当,以便于小组评价。

经过几次活动后,可采用学生自由分组的方式。几个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同学交流起来更自由,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把选择主题相同的人分成一个小组,同时关注一个主题就是他们合作的基础。

4.指导学生制定调查方案。课题学习给出的课题具有实践性、原始性的特点,它的目标表面上具有多样性,学生很难抓住关键。教师可以利用一课时引导学生先小组讨论一下所选课题调查的背景、目的、对象是什么?选择怎样的调查方式?样本如何选取?调查问卷里的问题如何设计?调查所得数据如何处理?最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在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上,学生通常会出现设计问题不全面、逻辑性不强、选项模糊,不具有代表性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调查 “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除了设计生活用水量的问题,还应该考虑整个活动的意义,在问卷中设计人们是否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是否有浪费生活用水的不良习惯的问题。

5.指导小组长进行组员分工。一个完整的调查类课题学习,需要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和反驳,撰写调查报告,进行汇报等步骤。因而需要学生之间分工协作。教师需指导小组长如何根据每个组员的特长并结合组员自己的意见进行组内分工,让每个组员都有事可做,并能很好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使整个活动能高效地完成。

二、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并整理数据。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准备汇报材料。

由于学生平时课业负担较重,可给两周时间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总结阶段,需要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组员人员较多时,课下集中比较困难,建议教师给1~2个课时在课堂上研讨,这样也方便教师给予指导和检查。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学生往往热情很高,由于调查类的课题学习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周期较长,学生进行课题学习的热情逐渐降低,研究进度变得缓慢,甚至停止,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课题学习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应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方法指导,适当地帮助解决问题。例如,第一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资料来源和查阅渠道,指导学生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等。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问卷星、调查派等网站)制作在线问卷,在线问卷相比纸质问卷更环保、更便捷、更高效。第二阶段,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利用QQ群,微校平台发放在线问卷。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绘制统计图,不但快捷方便,而且画出的统计图标准、美观。第三阶段,学生大都不清楚调查报告的格式,因此,教师应专门就调查报告的撰写进行集中指导。报告大致包含以下内容:调查的背景、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论、课题学习的感受、调查问卷,课题组人员分工等。撰写调查报告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对学生微科研意识的培养起到启迪作用。

三、交流展示

课堂上,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与感受,畅谈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每组用时不超过10分钟。汇报形式不限。如果各小组调查的是同一个课题,可以当堂抽签决定哪个小组第一个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促进学生很好地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初次汇报的时候,学生会存在生硬地念稿子、详略不当、超时等情况,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合理评价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坚持 “重过程”“重参与”“重应用”的原则。评价可以分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对每一个小组进行点评,根据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选出最佳小组。对表现优异的组员和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首次活动,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五、活动反思

汇报交流后,结合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建议,对本小组的课题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整理,总结自己在课题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指导以后的学习与实践。

在数学调查类课题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全过程,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而少做功课,相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一定要对课题进行深思熟虑,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掌握局面。如何让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充分地参与进来,并能获得成功,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课题学习,力争做到教学相长,这样才可以使课题学习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小组长组员课题
分餐小组长
当组长真不容易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