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2018-02-24明文周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资源

□明文周

当前,部分小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并非易事。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任务要求,从各个方面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生活资源,营造快乐学习氛围,提升数学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而小学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熟悉的事物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快乐课堂和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一些学者提出,教学资源是进行基础教学活动、构建科学教学思想、推动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所有条件,开展基础教学能利用的所有事物,无论是无形的还是有形的、校外的还是校内的、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属于教育资源。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分散与抽象,小学生难以快速学习数学概念,进而对其认识数学的内涵和本质有一定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与数学间的联系。

快乐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者率先提出的,它以解读和分析孩子天性为前提,指出在小学教育中要融合快乐教育理念,只有根据少年儿童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开展快乐教育,才能让孩子们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若想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实现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就要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快乐教育思想,为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小学数学快乐课堂利用生活资源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生活资源随时、随地存在。基于学生生活角度将其分为社会生活资源、家庭生活资源、校园生活资源等几类。

1.校园生活资源具有的价值。校园各种设施、场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教学中选择多媒体设施,既能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又能有效转变教学方式,还能增强教学效果。运用计算机、录像、幻灯、模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所以,教师要增强教学效果,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着手,有效利用校园设施与场所,建立快乐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2.家庭生活资源体现的价值。首先,丰富、生动的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体会到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提升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资源应用到数学课堂上,小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身边藏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两者之间竟然具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其次,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提高自主应用数学的意识。新课标提出,要学会恰当选择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既要 “学”,也要实现 “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家庭生活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方便,如家庭存款、家庭收入等问题的处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不但转变学生之前的学习方式,还能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3.社会生活资源蕴含的价值。首先,让小学生认识到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活中蕴藏着无尽的数学资源,很多问题都和数学紧密相关。例如,学生出去玩就会遇到公园门票优惠、服装打折等问题,借助数学知识能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其次,社会为处理问题提供场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则要积极发现生活资源,收集生活现象,设置生活问题,在快乐课堂上应用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小学数学快乐课堂利用生活资源的策略

将生活资源应用在快乐课堂中,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转变其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实效性。而学生也能在熟悉的事物、快乐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1.将生活资源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

(1)训练性教学。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大限制,选择生活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是训练学生认识生活、探讨生活的重要方式。培训内容以题目性训练为主,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活资源展示出来,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整数乘小数时,教师可以将超市购物的相关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计算多个相同的、有小数的商品的合计价格,增强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启发性教学。小学生面对数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时,会产生学习困难。教师展示体现启发性特点的生活资源,能够增强学习能力。首先,进行方法性启迪。小学生面对学习问题时,教师应展示与生活资源相关的解题方法。例如,学习 “小数点搬家”一课时,根据移动小数点导致的数值变化是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审计报告中的小数点变化,鼓励学生探究因小数点改变而出现的数字变化规律;其次,进行补充性启发。如果缺少生活资源信息或信息模糊,教师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补充,分析其中的生活关系、数学关系,引导学生理清数学思路进行拓展思考。

2.数学快乐课堂的制作方式。

(1)分析快乐资源。引导小学生快乐地探索、研究生活资源,是潜移默化地教学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包括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先让学生搜集生活资源,再展示给其他学生。如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收集,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例如,教学 “图形的运动”一课时,鼓励学生寻找与展示家庭、学校、社会中旋转的事物,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一种是学生角色扮演分析,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通过生活资源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计算、收款、找零过程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展示快乐资源。教师借助学校软件、硬件设施,将生活趣味浓厚的快乐资源展示给学生。具体说来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展示气氛活跃性。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思考,教师可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另一种是展示兴趣内容。教师借助教学设施展示能吸引学生的内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将具有数学知识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替换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教学内容过于娱乐化,还应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快乐教学思想,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在快乐的氛围中探索、学习,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快乐课堂中生活资源的应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