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民生问题治理研究

2018-02-24黄庆林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民生时代

黄庆林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

大数据,人们用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的海量数据。当今社会,数据迅速膨胀并变大,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10的21次方),远远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总量(200PB)。在过去几年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量甚至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两万年以来所产生的数据量的总和,而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5ZB。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也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各种社会发展信息、商品物流信息、人与人的交互信息等,都将处于一种爆棚状态。有学者指出,如何盘活这些数据资产,将其运用到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中去,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议题,也是云计算内在的灵魂和必然的升级方向。

一、问题缘起

剧烈变化的大数据时代,给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化的书籍、报纸、图片、视频等海量数据的整合、提炼和分析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另外,网络泄密、隐私侵犯等行为无不影响着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安全、和谐与稳定。针对这种现状,学界纷纷对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和建设的需求,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创新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已悄然成为学界共识。

目前,学界多着眼于从宏观的视角来谈论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及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推动和创新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然而,在我国正如火如荼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民生问题的综合治理,但遗憾的是,相比卷帙浩繁的推进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宏观研究成果,通过大数据来加强民生建设方面的具体研究却显得非常薄弱,成果稀疏。

民生问题,是指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社会建设应该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显然,民生的改善是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终极价值取向,离开民生改善这个目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终将远离正确方向,也必将无功而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协调的是社会结构及社会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其中,民生建设尤其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民生问题因此成为了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积聚也大多根源于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使“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国家的重视,对民生建设的推动不无裨益。那么,大数据时代给民生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我们又该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创新民生问题治理。

二、大数据时代:民生问题解决的新动力

大数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了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刻变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加快了民生问题解决的速度,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几年,作为大数据时代一个重要依撑的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触角的延伸,使半数左右的中国人每天都在使用网络,国内早已开始积聚的民生问题也因此充分暴露了出来,让世人瞩目。网络的普及,必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展现民生问题的现状,让国家政权机构和政府高层更加真实地了解民生现状,推动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从而推进民生问题解决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如今,互联网所反映出来的诸多民生问题,凸显出了社会建设发展的迫切需求。2014年年初,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梳理出了2013年20件网络热点舆情大事件。其中,重大舆情的根源大多来自于民生问题、司法案件和网络反腐,包括2013年年初的香港奶粉限购令,黄浦江上游的死猪,下半年的延迟退休之争,有关民众的安全感和尊严问题等等。而之前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2011两会专题研究数据报告》也指出,网民最关注的社会民生热点是住房问题、社会保障等。总体来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住行、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占到了关注热点的绝大多数。百度乃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覆盖了95%以上的中国网民,每天需响应数十亿次的搜索请求,其依据统计学原理建立的搜索关键词数据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网民真实的兴趣和关注点。因此,这份承载着我国亿万网民集体意志的两会专项报告无疑是真实、客观、可信的。

由此可知,互联网的交互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原本在小范围、小地域发生的社会现象经过网络连结起来,以更加集中的形式凸显在了人们面前,使分散的行为在网络社会中不断积聚和发酵。以互联网作为支撑的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这个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民生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这种信息的高效传播与愈来愈透明公开的社会现状,推动社会各界更多地去关注和正视底层百姓的生活,关心基本的民生问题,从而加快民生建设的步伐。

在民生问题治理方面,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频繁发生,各种关系到老百姓生存和生活尊严的民生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和热点,引无数网民围观,处理不好,很容易发展成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的隐患。事实证明,四通八达的网络所产生巨大的放大效应、非凡的传播速度和动员能力,使各种社会矛盾碰头、叠加、积聚、膨胀,最终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很多时候,此类群体性事件爆发非常突然,蔓延分外迅速,因其难以预测,给人以防不胜防之感,给国家治理带来很大挑战,彰显出不断增大的维稳压力。因此,对网络及由网络舆论积聚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疏导和处置,无疑一跃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综上可知,互联网无论是在提高政府的社会规划和社会治理能力方面,还是在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当今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机遇和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正视大数据时代给社会建设带来的动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政府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一定能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大数据时代来临,必然成为民生建设的巨大推动力,推动着政府加强民生建设,加强民生问题的治理,推动着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推动着中国老百姓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三、大数据时代:民生问题解决的新平台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因此成为了社会的一项基础设施,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生服务,为民生建设和民生问题治理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平台之新,首先表现在信息的采集方面。在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大数据给中国社会的交往互动、舆情表达、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于传统的新方式,民生问题的传统展示方式也将日渐淡出现代化的办公视野。传统的民生需求、民生问题的调查研究,往往只针对少部分人,或者是局部地区。在官民沟通的传统模式中,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现状,政府上层要广泛收集群众的问题难度较大,导致政府与民生现状的隔离,政府往往在接受群众上访时才能深入了解基层百姓的基本生活。不可否认,传统时代,狭窄的交流渠道,掩藏了大量民生问题,也使其不断堆积、发酵,阻碍了各项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民生问题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政府及研究机构调查研究的触角,可以转向覆盖面更宽、涉及面更广的大数据分析,从大数据中分析民生现状,预测和阐述民生需求、寻求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多层化和多角度,从而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群众的需求。这无疑是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社会治理的新举措,也必然通过互联网等窗口,展现更多的民生万像,民间疾苦,让管理者能更多地听到底层百姓的心声。这种效果是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纸质调查问卷和政府工作人员下到基层视察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也避免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还能减少虚报数据现象的发生。2013年9月,人社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人民网联合启动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培训计划,将“网络舆情师”纳入持证上岗的范畴,意味着依托网络平台,党和政府收集民意的渠道得以拓宽,如今,政府也能从大量网络舆论中提取和搜集群众诉求了。这无疑是大数据时代政府依据这个新平台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举措。

平台之新,还表现在社会治理举措的创新。民生问题无小事,都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于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也是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致力的方向。如民以食为天,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死存亡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近几年情形之严重更是让国人谈食品色变。在利益面前,某些食品加工企业和无良商贩们往往各显神通,将国内食品行业搅得乌烟瘴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国人吃上放心食品,让中国孩子有一个安全的未来,这是举国上下都在思考却悬而未决的问题。香港和深圳早前就已经通过应用无线射频识别 (RFID)技术,推动建立一个深港一体化食品安全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确保供港食品安全和溯源追踪。借助类似经验,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建立一套食物检测和追踪系统,并以之推广至全国,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至少可以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即便遇上食品安全事故,政府也能迅速作出反应,将事故的损害降至最低。

又比如医疗健康问题。在我国,看病难问题一直非常突出,许多老百姓看病,不仅挂号难,付费、检查都要排队,诊疗、付款程序非常繁杂。尽管政府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在此领域注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中国人口众多的现状,使就医问题依然难度很大。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看病就医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无疑也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大数据时代来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为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带来了新机遇。高速移动通信网络能为各类医疗服务和应用提供平台,而各种医疗信息平台储存个人电子病历及健康信息能为医生远程诊断提供基础。因此,配合网络技术和电子病历数据库,推出无线、可揣,以及人性化操作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其实,香港在此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例如“一线通随身宝”,能利用简易的操作方式,为60岁以上的长者提供24小时户外支援服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赏。这项服务一举夺得了“二○一○世界讯息峰会移动大奖”奖项。借助技术的发展,香港政府在民生领域的举措已经成绩斐然,这种举措如果能在全国推广,必然能为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也最终能减缓中国看病难的问题。2013年,浙江移动就通过4G网络为医院搭建了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医生远程会诊,这是大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的一种尝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基础设施的保障,还能实现诊疗信息、医疗资源的共享。前几年,两会代表郑杰所提出的《关于加快医疗服务信息化,助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议案,建议通过信息化手段促使医疗资源更公平、医疗服务更便捷、医疗监管更透明,这必然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是通过大数据来改善民生、满足人民需求的必然路径。

总之,大数据时代,政府根据现实发展需要,扩大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实施民生事业综合服务一体化工程,构建覆盖面广的民生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可能,解决民生问题、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四、大数据时代民生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商的成熟,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承载着民生的功能。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基本信息面临着管理和存储一体化的趋势。大数据已经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并联在了一起,将信息安全带入到一个全新、复杂和综合的时代。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凸显出这一领域治理的严重滞后。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基本仍属法外之地。目前,在互联网,隐私安全、电商的假货、网络欺诈、病毒木马、支付安全、舆论暴力、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监管缺位。毋庸置疑的是,在围绕大数据的众多问题中,信息的安全一直是一个焦点。一旦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势必会造成巨大灾难。大数据事关国家的安全利益,也关乎升斗小民的普通生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高度不确定的网络空间里埋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令其防不胜防。

因此,大数据时代来临,致力于缓解民生问题的社会建设,首先应该考虑的便是用户权益的保护问题。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真实的、虚假的信息在网络社会肆意纵横,个人的数据和信息,能否完全由自己掌控,个人的隐私能否得到保护,个人的权益能否有所保障等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议题。这一块如果掌控不好,造成信息泄露,那么普通老百姓将完全成为一个个不设防的“透明人”,那些包含着每个普通人基本信息如行为、爱好、家庭、账户、财产等等的庞大数据库,必将被各种别有用心的人掌控和利用,个人的隐私在人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随心所欲的侵犯,个体的权利随时随地都有被侵犯的可能。毋庸置疑,个人隐私保护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民生。大数据时代,民生建设的推进,必然首先要考虑建立与完善与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框架。

除了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完善,在用信息化的手段创新民生问题治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个人隐私保护的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目前我国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但个人隐私保护政策与技术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也很少。无疑,通过国家权力的推动和相关政策的倾斜,使更多的人站到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当然,个人隐私的保护远远不只是信息技术的问题,还涉及到各门社会科学、交叉学科。以合适的方式建立起个人数据保护机构,开展系统协调的工作来推进民生问题治理也是必要的。

最后,大数据时代,网络的盛行,网民的舆论通常代表着民声民愿。正确分析网络舆情,做到“知民情、解民困”,对新时期的民生建设来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能更加深入了解人民的诉求,更加有效地开展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然而,网络世界里信息量异常庞大,如何才能不被盲目跟风的网民舆论所控制,做到真实有效信息的准确收集,从众多的信息中辨别真正的民生问题,抓住突出的群众矛盾、剔除虚假的谣言和不实言论,是一大难点。而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便是数据极多、信息量巨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以删除虚假的、无关的数据和信息,保留真实的、重要的、所需的数据,数据整合方面的工作量非常之大。创新大数据时代民生问题的治理,无疑需要重视这些问题。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34-60.

[2]黄铧焕,薛丽芳.大数据,大政务,新网络——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网络的发展方向[J].电子政务,2013,(05).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民生时代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架起民生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