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的叙事优劣势及转化方略

2018-02-23刘彦风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报道受众

刘彦风

时下,新媒体发展呈锐不可当之势,使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有未有的挑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然而,电视媒体依然是人们获知新闻信息与社会生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面对舆论新常态,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手法也早已走出传统的文字叙事模式窠臼,以生活化和故事化为目标,裂变出了许多崭新的叙事模式,呈现出了许多独特新颖的叙事形态,提升了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影响力,扩大了舆论阵地。

1 电视新闻报道之“短”

与各类新兴媒体相比较,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似乎难以招架,长期被掩盖和忽视的弊端和劣势纷纷“浮出水面”。

1.1 电视观众被新媒体快速分流

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人们“送”进了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以次登场,以便捷性和互动性吸引着受众的眼球。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似乎成了“温水煮的青蛙”,遭遇“冷场”。近年来,绝大多数新闻事件的传播多是自新媒体打响“第一枪”,继而传播开来。受众不再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身为新闻事件的发现者、传播者与发酵者。一个新闻事件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无限次转发、评论等呈几何倍数广为传播,以强烈的双向流动带来强烈的多维传播色彩,这一点为单向传播方式的电视媒体所无法比肩。在“人人都是麦克风”时代,不再有传者与受者之分,人人都是新闻的参与者。电视新闻的观众矩阵被新媒体快速分流。

1.2 电视新闻时效性被弱化

在新媒体面前,电视新闻所固有的速度快的优势早已被撕得粉碎。由于不受时空限制,即便是只有一部手机,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将新闻事件发出去,发出“第一声”。相比较而言,电视媒体就显得反应迟钝。即便是借助打字幕、口语播报等形式来传播也难以与新媒体抗衡。2018年,某地发生安全事故致使1人死亡,最先“发声”的就是现场目击者,目击者以视频形式在微信上发出。当地新闻中心在派人赶赴现场落实后以口语形式插播发布时,已过去了10多分钟。时下,新闻时效性的弱化使电视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重重挑战,所以,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摈弃旧有观念,借鉴、借势、借力新媒体,在融合中凸显优势,赢得竞争。

1.3 与受众疏于互动交流

就电视新闻报道而言,观众是接受者,媒体是传播者,这种单向的传播方式让观众时时处于被动地位。在人们纷纷追求话语权的今天,这种单向性的新闻报道模式不太能激起观众观看的兴趣。尽管电视媒体也都尝试着用新闻热线和观众见面会等形式加强互动,但由于频次不够、热度不强,所以效果也大打折扣。当今,许多电视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热线,但与新媒体的客户端相比,依然不能消除受众心中的距离感。事实上,许多电视新闻的忠诚观众也都是因为不能互动而“背弃”电视新闻,转而投身于新媒体的阵营。

2 电视新闻的叙事之“长”

叙事,是媒体报道、传播新闻事件的主要方式,也是电视新闻挖掘自身潜力、张扬新闻力量的主要手段,更是电视新闻强筋壮骨,与新媒体角逐竞争的主要武器。

2.1 真实性与纪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特征来是指所报道的新闻是真实的,新闻的内容和新闻表现的形式都是真实的,非虚构的。近年来,各级电视媒体都推出了一批纪实性的电视新闻报道。在此类新闻报道中,真实性和纪实性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报道时,记者不再现身于画面中,而以旁白的形式出现,从而更能吸引受众投入其中,使观众从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中去感知新闻,身临其境。事实上,在真实性与纪实性上,电视新闻报道比网络媒体要求更高,也做得更好。

2.2 可视性与直观性

影像是电视媒体的一大法宝。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正是以更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新闻报道,借助影像的可视性将每一个叙事情节、细节和场景栩栩如生地报道出来、呈现出来,原汁原味地“位移”到受众面前,让受众可视、可感。这一表达形式,让电视新闻的叙事故事性更足更强,更能填充和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近年来,许昌电视台先后开办了《新闻背后》《热点访追踪》等栏目,靠可视性的新闻纪实来聚焦民生实事、市井百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受众感同身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加深了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增强了电视新闻的亲和力。

2.3 故事化与生动性

在叙事方式上,电视新闻能以故事化的方式透析新闻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紧紧揪住受众的心;以故事性的方式将新闻事件展开、拉长,紧紧吸住受众的心;以故事化的方式将情感释放和理性思考相融合,紧紧黏住受众的心,让观众跟随故事化的节奏体验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认同电视新闻报道。同时,电视新闻报道还可以借助调动镜头和背景音乐等各种表现手段,充分调动受众的情绪,彰显出电视新闻报道强大的人文特征。

2.4 完整性与综合性

新闻不是支离破碎的,涵盖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新媒体的新闻形式多以碎片化、单条的形式呈现,表现形式相对单一。而电视新闻报道则可以通过自身语言特点的综合和叠加,能够创造出为新媒体等无法体验的深入性,还可以综合运用镜头语言、真实影像、动听音乐等“十八般武艺”,使呈现给受众的新闻报道更为完整、更为全面、更为系统。

3 电视新闻叙事形态转化的可行性方略

新媒体形式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媒体形式的消亡。就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所要做的是将新媒体的优势与电视新闻报道有机融合、发展,不断调整和丰富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重新构筑和打造电视新闻媒体的新优势。

3.1 借用超文本链接提供情节组织结构的可行性

以链接及节点组成网络的方式储存资料,使用者可以依据个人需要,将有节点间的链接在整个资料库当中进行检索,是谓超文本链接。这种伴随着新媒体诞生的信息管理途径以革命的方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使用者接收文件及信息的方式,依靠非连续性串成的文本,既能链接在同一新闻中,又能向其他拓展。它打破了传统线性文本的限制,让节点与节点之间产生了循序、并列、递进等多种关系。作为电视新闻媒体,就可以借鉴这种网络的模式,利用超文本的方式进行扩展,不仅是在电视媒体与电视媒体之间,也可以在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如网络媒体、纸媒)之间进行,从而给受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全貌,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2 借用动态结构提供情节发生位置的可行性

在新媒体时代,曾经被冠以电视新闻的“观众”与“受众”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用户(user)”。称谓的变更,也从某种意义上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电视观众的地位与角色的变更,牢固树立起“观众是主体”这一意识。当下,电视新闻报道工作者不仅仅是新闻报道的作者,也要转换角色,做一名设计者,既要向用户提供新闻互动性颇强的文本,还要向用户提供参与的方式。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让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使用者、传播者和缔造者,以独立身份对新闻进行自我建构、补充,从而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从而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使新闻走向多元化与多维化,实现电视新闻报道的新跨越。

[1]华进.新闻叙事语法论[D].湘潭:湘潭大学,2007.

[2]齐克团.新闻的叙事视角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新闻报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