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农民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2018-02-23海南省农业学校陶文芳

新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校带头人农民

□ 海南省农业学校 陶文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振兴农村职业教育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乡村各类人才,全面提高乡村各业劳动者素质。

海南省农业学校拥有农科办学特色,以及多年来服务三农积累的宝贵经验。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学校把送教下乡,成就农民致富梦想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抓手,秉承“面向农业,走进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学思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厅关于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把教育精准扶贫融入到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中,全力做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新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历班,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

在海南农村广阔大地上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的农民约160万人,年龄多在25至50岁之间,他们是农村的壮劳力,致力脱贫致富,具有一定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经历,渴望接受农业科技知识教育,急需掌握生产经营技术。能否让村民不离家脱产学习,享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能否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历班”送教下乡,满足乡村基层干部的需求、满足要求脱贫致富的农民的需求?能否把他们培养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脱贫致富带头人?海南农校首创的中职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历班”培养模式,回答了这一连串的疑问。学校在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后,决定把课堂设在离农民最近的地方,把教育办到田间地头,把知识和技能送到农民手中,形成“学校+乡镇政府+合作社(农户)”的培养模式。为方便村民上课,教学点基本上都设在田间地头或乡镇政府。交通不便,教师常常是扛着铺盖,带着教学仪器,坐着摩托车送教下乡。来自定安县富文镇的致富带头人符瑞福,他当年因为家庭贫困和高中失之交臂,在家务农,通过就读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历班”植保专业后,现在能够带领贫困户脱离贫困,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符瑞福成立了定安富文福明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8户村民通过出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形式加入到了合作社当中,同担风雨共享阳光,他的基地还长期雇佣近10名村民对果树进行管理,月工资近3000元,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符瑞福的带动下,周边已有几户农户也开始种植这些市场前景广阔的热带水果,面积达50多亩,符瑞福利用在学校送教下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历班”学到的种植技术帮父老乡亲购买种苗,无偿地提供技术支援,到施肥、嫁接、催花的关键节点还会亲自上门进行指导,直到果实收获的时候他还会利用他的销售渠道,帮村民们进行销售。如今,海南农校“新型职业农民中专班”已有毕业生15000多名,现在就读新型职业农民中专班学员达到3917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历班”的毕业生中,有的成为致富能手,有的在村委换届选举中当选村干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专班”的开办,在农村的基层干部形成了学知识、学技术的好风气,乡村社会更加文明,人人争当农村致富带头人。 时代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是符瑞福在海南农校送教下乡的这段经历,成为他创业路上的财富。

二、坚持面向农民需求设专业,确保送教下乡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我校派出大批教师对我省12个重点产业进行充分调研,同时从学校教育资源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明确新时代的农业职业教育要全面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服务于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围绕产业办专业,及时、足量培养出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带“农味”的人才。如近几年海南农村的高效热带农业发展比较快,已成为不少地方农村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好,学校就对应设置植物保护和畜牧兽医专业。又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等全新的概念与内容拥入农业体系。因此,通过设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培养富有新时代特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新农村主力军,是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除此之外,还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的带“农味”的乡村管理人才、文科人才和商科人才等,这样使专业与产业对接,满足社会需求。

三、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振兴乡村

学校积极服务和参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口帮扶琼中乐东两所民族地区职业技术学校,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给予帮扶,从而带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上新台阶。对对口帮扶的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指导教学活动,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学校还积极参与农业技术下乡服务,选派20名高级讲师参与省科技厅的 “农业科技110”服务,多次到保亭、文昌、澄迈、定安、乐东、昌江、白沙等市县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养殖专业林川主任承担2016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海南海洋离岸大型网箱养殖产业园区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最大限度降低网箱的瞬间过载,可大大增强网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海上安装也更为便捷、成本更节约,将为我省深水网箱养殖进一步向深远海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养殖专业高级讲师林宇,利用学校美兰实习农场的反季节鹅苗场为基地,主动免费服务周边农村养殖户,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并现场指导;为来自昌江县乌烈镇的农校毕业生罗华精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和提供创业启动基金5000元。经过这几年的帮扶,罗华精在当地脱贫,并在当地创业致富起到带头作用。种植专业高级讲师刘忠芹,利用周末时间到海口新坡镇的几个贫困村进行蔬菜嫁接培训并指导农民学会了嫁接技术,增加了农民收入。作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学校老师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农民农业技术,是海南农校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澄迈县永发镇27岁的韦亨史经过努力,他的养殖场已经有近100头种羊在圈。“从省农业学校送教下乡学习的专业知识,让我创办企业有了理论指导。”近年来,像韦亨史这样经过我校送教下乡学习知识后选择个人创办农业企业的学员越来越多。经过海南农校送教下乡学习的毕业生中,他们有些在企业是技术骨干,有些回乡回村自主创业,用学到的农业新技术,带领家乡村民共同致富脱贫,争当农村致富带头人。

发挥学校特色办学优势,助推乡村振兴,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的进程当中,海南农校有写不完的文章、做不完的事。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机遇,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创新育人模式的内在要求。海南省农业学校以职业技能增收,以创新技术致富,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走教育扶贫之路,服务和担当乡村振兴的重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农校带头人农民
曙曦自是扶桑始:清末官绅对日本农校考察研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甘肃:建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
临洮农校校园园林景观赏析
我国乡镇农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之“乱”与“治”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